(共20张PPT)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我们知道,人的身高、体重、肤色、长相等等特征都与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因”与这里的“遗传因子”是什么关系呢?
其实,“基因”这个名词是1909年才提出的,在此之前人们把它称为“遗传因子”。这里经历了什么呢?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问题
探讨
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是否也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节聚焦:
孟德尔是怎样设计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
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作出了哪些假设?他又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
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如何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
一、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做人工杂交实验时,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在课本上找到以下概念,并结合初中知识理解和叙述:
单性花;雄花;雌花;
自花传粉;自交;
异花传粉;父本(♂);母本(♀)
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并且是闭花传粉植物,要想进行杂交只能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一、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去雄
采集花粉
传粉
一、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容易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相关概念:
性状:生物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特征。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请再列举几个相对性状的实例
一、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人的几个相对性状的实例
一、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容易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做人工杂交实验时,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想一想:除此之外,豌豆还有哪些适合作遗传实验材料的特点?
3、豌豆是一年生植物,生长周期短且易于栽培。
4、一次繁殖能产生大量后代,利于统计分析。
5、花比较大,便于做人工传粉实验。
小结:
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首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这样做有什么优点?
便于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示意图
P :表示亲本
(♂)
×
F1:表示子一代
(杂交)
P
×: 表示杂交
(♀)
正交与反交:若以甲作为母本,乙作为父本为正交;则用乙作为母本,甲作为父本的杂交为反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
F1
(自交)
×
:表示自交
×
F2
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子二代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偶然的吗?
孟德尔还对豌豆的其他6对相对性状进行了杂交实验,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孟德尔通过大胆想象和严谨推理,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显性遗传因性子: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表示。
隐性遗传因性子:决定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 DD、dd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 Dd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
如果用D和d来表示遗传因子,那么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有几种组合方式?
三种:DD、Dd 和 dd
如果DD、Dd 和 dd决定的是豌豆茎的高度,则这三株豌豆茎的高度分别是什么类型?
高茎
矮茎
P
DD
dd
D
d
配子
Dd
F1
从子一代到子二代的遗传过程更能体现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第3、4条。
×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显性遗传因性子: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表示。
隐性遗传因性子:决定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 DD、dd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 Dd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高茎
矮茎
P
DD
dd
D
d
配子
Dd
F1
从子一代到子二代的遗传过程更能体现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第3、4条。
高茎
高茎
F1
Dd
Dd
×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这里能形成几种配子?
D
d
D
d
配子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D
Dd
Dd
dd
F2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1
:
2
:
1
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四、探究*实践: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右图中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右图代表的是_____代个体;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的生死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乙小桶内抓取彩球时,关键要保证_______性。所以每个小桶内的彩球必须大小、重量、表面光滑度相同;每次抓取彩球前要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____________。
雌、雄生殖器官
5.两个彩球的组合方式有哪几种?____________,统计自己的数据和全班的数据分别是多少?哪个更接近1:2:1?
4.为保证统计结果的科学性,每次抓取彩球进行组合并记录后,应该将抓取的彩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重复次数越_____统计结果越接近理论值。
认真阅读P6《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
抓取一次情况之一
雌、雄配子
F1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右图中甲乙两个小桶中彩球的数量必须相同吗?___________;甲小桶内D与d彩球的数量必须相同吗?__________。
可以不同
必须相同
随机
充分混合
放回原来的小桶内并摇匀
多
DD:Dd:dd
6.通过模拟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的结果体现了孟德尔假说:遗传因子的分离、配子的随机组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
依据本模拟实验的结果能证明孟德尔假说是正确的吗?_______。
不能
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外一实验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这个假说就得到了验证。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Dd)与隐性纯合子(dd)杂交。孟德尔根据假说,推出测交后代中高茎与 矮茎植株的数量比应为1:1.
高茎
矮茎
P
Dd
dd
D
d
配子
Dd
F1
×
d
dd
高茎
1
:
1
矮茎
孟德尔进行了实际的测交实验,得到166株后代,其中87株是高茎的,79株是矮茎的,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孟德尔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它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
六、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
2.分离定律描述的是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变化,因此只适用于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
孟德尔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的成功与他运用了科学研究方法密不可分:他首先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这就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七、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客观事实
提出问题
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
观察分析
推理想象
根据假说
相符
假说正确
不相符
假说不正确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全是高茎,子一代自交,子二代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3:1
为什么杂交实验中子一代全是高茎,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为什么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3:1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四点,参看课本)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为高茎:矮茎 = 1:1
请结合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理解假说演绎法
与实验结果比较
本节聚焦:
孟德尔是怎样设计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
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作出了哪些假设?他又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
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如何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
通过本节学习,是否能回答以下问题?
小结:
1.本节出现了哪些遗传学名词?
去雄、人工授粉、父本、母本;
杂交、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
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杂合子。
2.本节出现了哪些遗传学符号?
P(亲本); ♂(雄性或父本); ♀(雌性或母本);
F1(子一代); F2(子二代); ×(杂交); (自交);
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遗传因子; 用小写字母表示隐性遗传因子
×
3.有几种杂交组合方式?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4.请用分离定律推导: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Aa×Aa
亲本
杂合子比例
纯合子比例
×
1/4AA
1/2Aa
1/4aa
第1代
1
0
1/2
1/2
×
1/4AA
×
1/2(1/4AA+1/2Aa+1/4aa)
第2代
×
1/4aa
数据整理
3/8AA
1/4Aa
3/8aa
1/4
3/4
×
3/8AA
×
1/4(1/4AA+1/2Aa+1/4aa)
×
1/4aa
第3代
数据整理
7/16AA
1/8Aa
7/16aa
1/8
7/8
第n代
1/2n
1-1/2n
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1/2n趋近于零。由此可推知,自然状态下豌豆杂合子的比例趋近于零
4.请用分离定律推导: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Aa×Aa
亲本
杂合子比例
纯合子比例
×
1AA
2Aa
1aa
第1代
1
0
1/2
1/2
×
4AA
×
2(1AA+2Aa+1aa)
第2代
×
4aa
数据整理
6AA
4Aa
6aa
1/4
3/4
×
24AA
×
4(1AA+2Aa+1aa)
×
24aa
第3代
数据整理
28AA
8Aa
28aa
1/8
7/8
第n代
1/2n
1-1/2n
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想得到一种植物某显性性状的纯合子,只需把该显性性状的个体逐代连续自交,多代后,得到的该显性性状的个体基本上都是纯合子。
遗传图解中的系数也可以用整数形式表示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