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4 12:55:13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赤峰市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多为简劲传神的、功能意义非常明确的现代化物质符号。它们的喻意往往直接牵涉其所蕴
含的速度、高度等文明符征,浸润着新诗人的国家富强观念
语文
综合来看,作为“诗歌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诗人体验事物的具体形式,意象是诗歌生
命的基本结构内核和功能单位。现代诗人注重发掘都市意象,并将它们视作营造现代诗美
的重要原材料,注重暗示效应的拟造,说到底,是一大群诗人对诗的感觉和运用的方向有
注意事项:
了变化,是一种方法或一种气质。这种方法或气质,既与欧美意象诗学和以艾略特、奥登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
为代表的现代诗学关联密切,是西风东渐的文化交融;同时还有机浑成了中国传统诗学意
考试时间150分钟。
境化的审美旨趣,实现着古今对话。通过意象的组合与意义的运作,新诗的艺术结构与传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统形式逐步拉开距离,带有现代都市人生活气息的情感空间得以建立。(摘编自卢桢《都市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卡。
文化与中国现代诗歌的语体建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材料二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中国古典诗歌是在乡村文化背景中生成、发展、繁荣的,其精神上带有深刻的乡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化的品格,而且这种文化品格经过历史的积淀,升华为一种诗化生活情趣。中国古典诗人
材料一:
面对的是山水田园所组成的世界,体味的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宇宙之道,他们以无
都市文化改变了诗人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促进了诗人现代审美经验的形成,他们
限敬畏之心倾听自然的启示,期待着神圣奇迹的降监,保持生命与自然的亲密无间的和谐
在器物层与人性层两个向度上,将城市进行主题化或实体化的诗学处理,以探寻现代都市
共振,息息相应,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古典诗耿在悠久的
“人”的概念和精神。作为诗歌文本的主要策源地、传播地以及文人经验的发生地,都市
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传统,它的抒情模式和美学趣味被整个民族接受和理解,形成
文化对参与枸建新诗语体特征的要素—意象一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彩响,并在某些经验
了普遍的心踝定势,建立在“诗”上的联想已经被牢牢地图定下来
层面上和现代诗欧内质的“美感”传达方式形成共鸣。
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开始发展,并同时受到“都市”和“乡村”两种异质文化的影响。
新诗的语体建构与都市意象的谱系生成关系密切,如咖啡馆、酒吧等消费空间意象,
在都市语境下,古典诗歌的美学规范如“意境”和“韵味”等中心观念已经处于不断瓦解
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意象,街道、广场、居室等建筑空间意象等。这些新意十足的都市
的状态,如果再坚待以古典诗歌的理论体系来建构现代诗歌理论范畴,其错位是明显的,
意象在集中、有限甚至使人倍感压抑的都市空间内,不断在诗人眼前复现。对打情者来说,
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现代诗歌面临着乡村文化的强势,它在发生发展中承受着巨大
这种“强化”可以认为是被动而不可拒绝的,他们也由此获得更为丰窝的、供选择的原材
的压力。这种在乡村文化中形成的诗歌美学规范,作为一种强势他者,渗透在现代诗歌的
料。这为诗人在都市语境中建立起表意体系,进而对语料进行淘洗、对形式进行实验提供
各个方面,影响着现代诗歌的发展。
了充裕的素材。借助新诗的意义生成机制,都市意象的文本性特征首先得到了强化。有的
以古典意境表现现代情绪,现代诗人进行了一系列深索和尝试,废名、林庚、金克木、
学者指出:“意象的都市化,它是现代诗歌意象自觉接受外来影响,不同于传统意象而具
卞之琳等人的创作实际上都是走的这一条路子,他们以庄子、禅宗的心性来透视现代生活。
备的最显著的现代性特征。”金克木在论述20世纪30年代一类集中抒写城市的诗歌时也认
象征派、现代派诗人在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以及意象派诗歌的艺术主张中,直矮找到
为,在诗的表现上,都市意象群组“废弃了旧有的词面,代替从来未见过的新夺字眼”。
了一种与古典诗歌意境相通的路径。
高楼、街道、机车、咖啡馆、夜明表、霓虹灯这些异邦城市文明的物态符号成为现代诗人
然而,都市毕竞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建立在都市基础上的是与乡村文化完全不同的
寻求“现实”感的直接意象资源。他们将物象纳入文本,使之成为表意符号并获得文本性
知识系统、价值规范、审美趣味。当现代诗歌在都市语境中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调整时,
特征,这对现代诗人而言也是“心之转换”的过程。在郭沫若等新诗先驱笔下,都市意象
它便在一个全新的层次上展开。以都市为基础的现代诗歌为寻找自己的诗学立足点进行了
第1页共10页
第2页共10页赤峰市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条件不足、以偏概全)
2.A(B.转化失误、条件不足;C.无中生有;D.整合失当)
3.D(沈诗中“月”喻指革命形势,曹诗中“月”喻指对人才的渴望。两者对应关系不
一致。)
4.(4分)参考答案:
①举例论证:如举咖啡馆、酒吧等消费空间意象,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意象,街
道、广场、居室等建筑空间意象等,阐释新诗的语体建构与都市意象
谱系生成关系的密切。
②引用论证:分别引用有关学者、金克木的观点来证明都市意象的文本特征得到了
强化。
(每点 2分)
5. (4分)参考答案:
①需要发掘:注重发掘都市意象,改变感觉和运用的方向;
②需要突破:突破乡村文化的强势,建构现代诗歌理论范畴;
③需要借鉴:借助古典意境表现现代情绪,借鉴西方理论,找到相通路径;
④需要尝试:以开放的姿态尝试各种可能性的发展路向,古今中外融合。
(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6.B(逻辑失当)
7.C
8. (6分)参考答案:
①句式灵活,多用短句;
②用语清雅,极富诗意;
③善用修辞,表现力强。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句式处答“整散结合”亦可)
9. (6分)参考答案:
①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②寄情山水,追求自由;
③热衷茶道,臻于化境。
(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语文答案第1页(共 4 页)
10.A(贾以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与其同知社
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11.C(听信/准许、成全)
12.D(秦王污蔑他的出身,属无中生有)
13.(8分)
(1)(秦王)于是给他百辆战车,千斤金,并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上,把自己的宝
剑给他佩带上。
(资,供给、给;乘,辆 ;第一个衣,给……穿;状语后置;每点 1分)
(2)秦王召见姚贾问道:“我听说你用秦国的珍宝与诸侯结交,有这样的事吗?”
(以,用;寡人,我 ;交,结交;诸,兼词,相当于“之乎”;每点 1分)
14.(3分)参考答案:
①直言不讳,坦陈事实;
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③以史为鉴,驳斥谗言。
(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燕、赵、吴、楚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召集大臣和宾客共六十人商议对
策,秦王问道:“当下四国联合攻秦,而我国正当财力衰竭、战事失利之时,应该如何对
敌?”大臣们不知怎样回答。这时姚贾站出来说:“臣愿意为大王出使四国,一定破坏他
们的阴谋,阻止战事的发生。”于是给他百辆战车,千斤金,并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上,
把自己的宝剑给他佩带上。于是姚贾辞别秦王,遍访四国,打破了四国攻秦的战略,阻止
了他们出兵攻秦,而且还与四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来回报秦王。秦王十分高兴,马上
封给他一千户封邑,并任命他为上卿。韩非得知这件事,生气地说:“姚贾拿着国家珍珠
重宝,在外面与诸侯结交,况且姚贾不过是魏都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在魏国作过盗
贼,在赵国作过官却被驱逐,与他一起参与国家大事,这不是勉励群臣的办法!”于是秦
王召来姚贾问道:“我听说你用秦国的珍宝与诸侯结交,有这样的事吗?”姚贾坦承无讳:
“有。”秦王变了脸色说道:“那么你还有什么面目再与寡人相见?”姚贾回答说:“昔
日曾参孝顺父母,天下人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子;伍胥尽忠报主,天下诸侯都愿以之为臣;
贞女擅长女工,天下男人都愿以之为妻。而现在臣效忠于大王,大王却不知道。臣不把财
宝送给那四个国家,还能让他们归服谁呢?假如臣不忠于王,四国之君凭什么信任臣呢?
纣王听信谗言杀了忠臣比干,以至于身死国亡。如今大王听信谗言,就不会再有忠臣为国
出力了。”秦王又说道:“(寡人听说)你是看门人之子、魏之盗贼、赵之逐臣。”姚贾
不卑不亢说:“姜太公是一个被老婆赶出家门的齐人,在朝歌时连肉都卖不出去的无用的
语文答案第2页(共 4 页)
屠户,也是被子良驱逐的家臣,他在棘津时卖劳力都无人雇用。但文王重用他而称王。管
仲,不过是齐国边邑的商贩,在南阳穷困潦倒,在鲁国时曾被囚禁,齐桓公任用他就建立
了霸业。百里奚,当初不过是虞国一个乞丐,身价只有五张羊皮,可是秦穆公任用他为相
后竟能无敌于西戎,还有,过去晋文公倚仗中山国的盗贼,却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这些
人,出身无不卑贱并身负恶名,甚至为人所不齿,而明主加以重用,是因为知道他们能为
国家建立不朽的功勋。假如人人都像卞随、务光、申屠狄(古代隐士)那样,又有谁能为
国效命呢?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计较臣子的过失,不听信别人的谗言,只考察他们能否为
已所用。所以能够安邦定国的明君,不听信外面的毁谤,不封赏空有清高之名、没有尺寸
之功的人。这样一来,所有为臣的不就不敢用虚名希求于国君了。”秦王叹服:“爱卿说
的在理。”于是仍让姚贾出使列国而诛杀了韩非。
15.D(“均写初春草色的变化”错误)
16.(6分)参考答案:
①善于发现,用心感悟:诗眼看春,慧心悟春,才能领略春光之美。
②万物可感,变化永恒:自然万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渡口边的杨柳和青草早
就一天青于一天。
(每点 3分,启示 2分,分析 1分。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
17. (6分)参考答案:
(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18.(3分)参考答案:
①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②如火如荼
③有目共睹(显而易见)
19. (4分)参考答案:
①我国六大风电顶尖企业于 20年前起步,②10年前开始提速,③被誉为比黄金还
要稀缺的潜力股,④它们将以“风”“光”无限的姿态迎来新风口。
(每句 1 分,改变原意不得分)
20. (4分)参考答案:
①用“牛鼻子”“试金石”比喻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碳中和;(1分)
②用“切换赛道”和“弯道超车”来比喻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不同做法;(1分)
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碳中和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
的重要地位。(2分)
语文答案第3页(共 4 页)
21.B(A.其它;B.代词,和文本一致;C.其它;D.虚指)
22. (6分)参考答案:
①吸烟为什么会上瘾(他们为什么喜欢吸烟呢)
②吸烟会导致肺癌
③也要监督提醒(支持协助、提供帮助)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60 分)
写作参考立意:
①强基固本方能有所成就;
②方法得当才能卓有成效;
③另辟蹊径可能赢得成功;
④把握机会才能创造辉煌;
※能结合以上几个角度,综合立意,体现思辨性,最佳。例如:强基固本方能另辟蹊
径;基础扎实、方法得当方能赢得成功;实力雄厚并能把握机会才能创造辉煌……
作文评分参考细则:
1.须综合材料审题立意;
2.学生选择以上立意中任意一点成文,皆为符合题目要求。如果谈团结协作,视为
偏题,原则上不超过 42分;
3.要有百分制评分观,基准分定在 48 分(符合题意,结构清晰,语言表达通顺,
文采可以不出众)。54-60 分为优秀,48-53 分为良好,42-47 分为中等,36-41 分为及
格,36分以下为不及格。有眼前一亮之感的,应该在 54分以上给分。要寻找学生作文
中的亮点;原封不动引材料的按 50 字扣 1 分计;作文不轻易判定跑题,跑题作文一般
在 20-25分区间给分;
4. 要考量考生的语言和表达层面。评卷时应有文体意识,议论文、小说、散文等,
只要学生有了文体倾向,就需考量文体的使用是否得当;
5.字数:601-800 字之间,按正常评分标准评分。600字以下分为两种情况,500-600
字(含 600 字),按二等给分,即不超过 45分;500字以下,按三等给分,即不超过 30
分。400字以下不超过 20分,300字以下不超过 15分,200字以下不超过 10分。错别
字 1个字扣 1分,不累计扣分,上限不超 3分。没有题目扣 2分。
语文答案第4页(共 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