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17.环境变化以后 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17.环境变化以后 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04 22: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生物与环境》单元 17.环境变化以后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生物与环境》 课题 17.环境变化以后 课时 1
核心 概念 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内容及要求 7.1 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 3~4年级 ①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四季交替、旱季湿季交替时,动植物形态和习性的变化 科学思维 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探究实践 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态度责任 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 准备 教师:相关教学课件、多媒体资料。
学生:学习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研究生物的世界。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 导入 1.同学们今天气温怎么样?(生:很冷) 2. 你是怎么应对寒冷的天气的?(生:穿厚的衣服,戴手套) 从学生熟悉的寒冷天气导入课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
二、 教学 过程 季节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1.你知道动植物是怎样应对寒冷的天气吗? (生:迁徙;换羽;冬眠;增加毛发和脂肪等) 2.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下面让我们展开讨论。 3.首先,请这位同学介绍关于动物冬眠的相关知识。(投屏该生的作业,学生介绍) 通过介绍,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呢?(生:减少能量消耗) 冬眠的动物到底有哪些呢?这位同学列举了很多。(投屏该生的作业,学生介绍) 蛇是常见的冬眠动物,这位同学详细介绍了蛇的冬眠。(投屏该生的作业,学生自行阅读)。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生1:蛇冬眠时盘成盘,头在中间,尾巴在外圈。生2:蛇在温度很低的条件下,即使冬眠也无济于事。) 4.季节交替,鸟类会出现换羽的行为。下面让我们通过该生的作业分享具体了解。(投屏该生的作业,生自主阅读) 通过阅读,有什么收获?(生1:鸟类冬季长出丰厚的绒羽,成为冬羽。春夏季为了吸引异性,会换上漂亮的夏羽。) 除了鸟类的换羽行为,这位同学还给我们介绍了雪兔的换毛行为。通过两张图片对比,有什么发现?(生1:冬季雪兔的毛变白了,夏季毛色变成了深色。) 除了颜色变化,老师这里还有不同季节雪兔的图片。对比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生2:冬季的雪兔比夏季雪兔要胖,脂肪要多。) 5.鸟类除了进行季节性换羽,这位同学还和我们分享了鸟类的另一种季节性行为?(生:迁徙) 我们将季节性迁徙的鸟成为“候鸟”。通过阅读,候鸟为什么要迁徙呢?(生:为了繁殖和寻找食物) 鸟类要迁徙,其他动物呢?(生:斑马、蝴蝶)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帝王蝶和斑马迁徙的壮观景象!(观看相关视频) 6.这位同学的分享有点特别,他分享的是什么呢?(投屏该生的作业,学生自主阅读) 植物怎么应对季节交替?(生1:知道了秋冬季植物落叶是为了将营养输送给枝条。生2:植物通过枯萎缩减体内水分,防止被冻伤。生3:植物冬季体内会产生抗冻物质。)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千年银杏秋天的美。(观看相关视频) … 自然灾害对生物的影响 1.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组同学分享的图片。(一起观看图片) 2.这些动物遭遇了什么?(生:森林大火)森林大火会有怎样的后果?(生1:破坏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动物无家可归。生2:动物数量产生长期影响,有些动物因此灭绝。) 这位同学的分享很有深度,让我们一起阅读并发现。(生1:森林火灾除了对生存在其中的动植物找出影响,森林大火产生大量泥沙被带到下游会引起河流淤积,影响河水质量,进一步影响河中生物。) 3.这位同学和我们分享了洪水对动物的影响。(投屏该生的作业,学生自主阅读) 大家有什么收获?(生:洪水会造成大量动植物的尸体腐败,腐败的尸体会污染水源,滋生媒介生物,如蚊虫等,进而造成传染病流行。) 4.地震对动植物的影响又如何呢?让我们从这位同学的分享中找答案。(投屏该生的作业,学生自主阅读) (生1:地震会造成人员伤亡,对动物的栖息地造成威胁。) 地震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吗?(生2:地震对某些品种是一种机遇,地震使一些物种突破环境限制,获得发展。) 是的,我们要看问题要全面,自然灾害既具有摧毁性,但是它也能够摧毁动植物的天敌,使他们获得发展壮大所需的资源。 认识人为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的影响 1.人类生活依赖自然,人类活动会对自然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下面让我们先从同学分享的图片中进一步了解。(生观看图片) 2.看完图片有何感受?(生1:猪生活在垃圾堆里,身上会有很多有害的细菌病毒,同时这样的猪也会得一些怪病。如果长期吃这样的猪肉,人也会生病。生2:人类向海洋里随意丢弃塑料垃圾,海洋生物误食之后,会对他们的生命产生威胁。) 3.除了人类垃圾的危害,石油泄漏对海洋生物的危害也不小。请看这位同学的作业分享。(投屏该生作业) 哪位同学来说说?(生1:泄漏的石油会对影响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使区域内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生2:对沙滩生物产生直接影响。生3:对海鸟的正常活动和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4.目前,人为灾害性事件主要这位同学分享的以下5种: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④光污染⑤化学激素(投屏该生作业)。 5.同学们,保护环境你打算怎么做?(生1:有从内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生2: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模拟温室效应 1.按照书本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温室效应的影响条件。 2.当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时,温度有怎样的变化? 动植物适应季节交替的方法,属于比较基础的知识,本环节教师设计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和手中的智能终端去寻找答案。从教师教变成了学生主动学,锻炼了学生收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自然灾害对于环境和环境中的生物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巨大震撼的同时,给他们的心理也带来了震撼。而且这些图片是学生自己有目的地去找的,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本环节时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通过生活在垃圾堆中的猪,给学生带来强烈视觉震撼的同时,引起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引发的对生物的威胁。 模拟温室效应的实验,让学生更加切实的体会到人为因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三、研讨小结 今天,我们和大家讨论了季节交替、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引起的环境变化,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去适应环境变化,这样才能够适者生存。
四、拓展 课后请大家在书本列出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 )不属于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本领。 A.北极熊有厚厚的脂肪 B.雷鸟变换羽毛颜色 C.绵羊长有坚硬的角 D.为了适应秋冬季节,麻雀体态变胖、羽毛量增加 2.下面不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的是( )。 A.秋季一些树木会落叶 B.石笋会“长高” C.青蛙冬眠 D.仙人掌没有叶 3.目前,海洋污染日趋加剧,以海洋石油污染尤为严重。石油泄漏的主要危害是( )。 A.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B.温室效应加剧 C.扩大了土壤耕地 D.影响经济 4.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会影响鱼类的洄游,人们多采用( )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状况。 A.建设鱼道 B.定时开闸 C.人工运输 D.不用解决 5.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观点的生物学家是( )。 A.达尔文 B.哥白尼 C.袁隆平 D.牛顿 二、判断题 6.秋季一些树木的叶子会变黄、飘落,这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 ) 7.如果要在藏羚羊迁徙的必经之路上修建一条铁路,要考虑的问题有如何设计动物的迁徙通道。( ) 8.枯叶蝶是一种叶子长得很像蝴蝶的植物。( ) 9.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往往会阻断破坏鱼类洄游通道。( ) 10.动物会运动,所以环境的变化不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 参考答案: C 2.B 3.A 4.A 5.A 6.√ 7.√ 8.× 9.√ 10.×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反思
1、导出情景。在这节课中,我在导课环节简单粗糙缺乏情趣,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热情和欲望。常见的有问题导入法、设置悬念,调动思维符合初一年学生的思维特征,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引出下节课知识的生长点,亲切自然。图表导入。”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表具有形象、直观、易懂、信息量大等特点,因而利用地理图表导入新课也就成为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经常选用的方法之一。如在教学这课时,利用天气符号导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新课标教学理念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应该走向生活,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重视对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实际,融融入课堂学习。可以让学生谈谈我们当地不同的天气情况,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从学生亲身经历的由于天气而带来的困难引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会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3、依托社会热点,创设情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异常快捷,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有了解的欲望,所以联系社会热点来创设情境,就满足了学生好奇的心理,深受学生欢迎。如: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雷电、干、大风、冰雹、大雾、沙尘暴、低温冻害、泥石流、山洪等灾害时有发生。利用这些事例创设情景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要教师有意识创设情境一定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