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1.2.热涨冷缩 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下册1.2.热涨冷缩 表格式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04 22:5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冷和热》单元 2.热涨冷缩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冷和热》 课题 2.热涨冷缩 课时 1
核心 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内容及要求 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3~4年级③知道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科学思维 设计实验探究液体、气体、固体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探究实践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固体、液体、气体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温度计制作原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设计实验探究液体、气体、固体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教学 准备 教师:烧杯、温度计、空心管、胶塞、圆底烧瓶、水槽、气球、铜球、铁圈、酒精灯
学生:记录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探究温度。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导入 (一)感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1.操作:分别将两支温度计放入冷水和热水中 2.提问:观察这两支温度计的变化,想一想温度计是怎么工作的? 通过观察温度计在冷水和热水中的变化,思考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 过程 (二)研究液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1.要求: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问题:水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假设: 实验步骤: 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 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 (三)研究气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问题: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假设: 实验步骤: 把气球嘴套在玻璃瓶口。 把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再将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 (四)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1.介绍酒精灯的使用。 (1)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4)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 问题: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假设: 实验步骤: 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 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 铜球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实验结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固体、液体、气体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温度计制作原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三、研讨小结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四、拓展 提问:你能找出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进行解释说明吗?
五、练一练 选择题 1.生活中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的是( )。 A.凹陷的乒乓球放热水中重新鼓起来 B.摇动汽水瓶会有汽水冒出来 C.水沸腾时锅里会冒气泡 D.古代人在冬天往岩石缝里灌水,水结冰后膨胀使岩石碎裂 2.小华将纸盒牛奶放入热水中加热,过了一会儿牛奶从吸管中流了出来(如下图),这是因为( )。 A.牛奶盒体积膨胀。 B.牛奶受热体积膨胀。 C.热水进入了牛奶盒后变多了。 D.牛奶盒坏了 3.火车铁轨都有间隙,这是为了( )。 A.美观 B.节省材料 C.考虑热胀冷缩 D.降低火车经过铁轨时的噪声 4.温度计是利用了( )热胀冷缩原理。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固液 5.物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物体的( )性质。 A.漂浮与下沉 B.热胀冷缩 C.体积膨胀 D.内部空隙多 二、判断题 1.水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冰受热融化后体积会变小。( ) 2.为了节约用料,再架设电线时,可以拉的紧绷一些。( ) 3.夏天温度高,轮胎里的气体受热膨胀,容易爆胎,所以打气不宜太满。( ) 4.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 5.用气球嘴套住烧瓶瓶口,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会发现气球会鼓起来。( ) 参考答案 A 2.B 3.C 4.B 5.B 1.√ 2.× 3.√ 4.× 5.√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板书设计 2.热胀冷缩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八、课堂反思
在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发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会增大,这节课将继续探究冷水以及其他液体变热和变冷的变化。针对本节课反思: 1.完善科学概念 在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对于冷水变热过程中体积会增大,这个过程具有何科学原因呢 在本节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认识热起来的变化,也需要孩子们探究冷下去的变化,这为孩子们形成完成的热胀冷缩概念打下基础。 2.实验探究、学会分析 在探究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体积的变化中,由于仪器的缘由,不能让每个孩子都亲身体验,依靠教师的体验并让孩子们逐一观察水位变化,为了更好的看出水位变化,在之前让孩子们解决“烧瓶中的水需要加多少 ”“在放入热水中之前需要先做些什么"激发孩子们完善科学态度,在第一次未加红墨水,孩子们观察不易,因而需要加入红墨水,孩子们明显观察到水位的变化,也是课标需要孩子们相乘的体验不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在水位变化中,适时的让孩子们解释为何会上升,说明什么 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去完善自己的前科学概念。 3.科学名次的解释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膨胀”“收缩”需要孩子们先进行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探究,“膨胀”和“收缩”让孩子们表演式的解决,这对理解热胀冷缩打下基础。 4.学会应用,体验科学的魅力 新知教学结束后,抛出,为何饮料瓶的上端都会出现一小段的空隙、烧开水装满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孩子们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答。在本节课结束,适时的抛出其他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让孩子们课后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