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飞天》是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七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节课是初步了解飞天的线条、造型、色彩、动势等,学生通过运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飞天的各种动态,感悟飞天的系那条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加深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基本的线造型能力,但本课中是通过直接在画纸上作画,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学生感受我国古代艺术作品的美,感悟飞天作品的动势美感。
2.学生能了解飞天动势的表现手法和飞天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魅力。
3.学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4.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飞天艺术的特点。
5.学生对美术提起兴趣。
四、教学重点
了解飞天作品的造型艺术特点和动势表现手法
五、教学难点
了解飞天作品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论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
七、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
教具:课件,飞天图片
学具:课本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二)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飞天的图片
2.学生讨论图片上的是什么?具体像什么?
(三)新授内容
1.飞天的起源: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一种佛教艺术形式。飞天虽是佛教造型艺术,但她的形象来自古老的印度神话。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飞天、飞仙不分。后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指的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2.了解飞天不同时代的艺术特点
(1)请欣赏这几幅图,说说有哪几个朝代的飞天作品?(展示图片)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飞天最早出现在北凉时期,这个时候的飞天动作僵硬、身体不似现在柔软,模样也是野兽派的画法。西魏到隋朝的这段时间,飞天融合了道教和佛教元素,身材更加纤细、姿态更加多样。唐代,飞天到了颜值巅峰时期,他们灵动飘逸、娟秀美丽。
(4)学生观察飞天作品并讨论出不同时代的飞天艺术特点:
魏: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戴着耳环,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白鼻梁、白眼珠。
隋代:头无圆光,不戴宝冠,有的束桃型仙人髻,有的束双环仙人髻,有的束仙童髻,脸为蛋形,眉清目稻,身材修长,衣裙轻软,巾带宽长。衣饰、面容、身态如同唐代初期的飞天,已经完全中国化。
唐朝:身材修长,姿态轻盈,人体比例准确,线描流畅有力,色彩艳丽丰富。
3.欣赏飞天
1.学生继续欣赏飞天作品,讨论:
(1)飞天的线条有哪些?有什么变化?
(2)飞天的造型有哪些?
(3)飞天凌天飞舞的动势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动势:身体运动的趋势。)
提示:主要通过线条来表现,敦煌飞天的飘逸感通过身体曲线、衣饰、飘带、外在的云来表现。飞天动势线条弯曲优美,还会随着动作出现卷曲、翻转。飞天形象集和谐、阳刚、温柔之美融合于一身。
(四)布置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飞天形象,试着从人物的造型、色彩、线条、动势等几方面讲一讲她的艺术特点,并说说她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五)练习实践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飞天形象来研究飞天人物的造型,色彩,线条,动势,并从中感受飞天任务的美感。
(六)作业评价
教师给每个同学的作品都进行评述,表扬学生们的行动力,鼓励他们继续发挥想象力,评述学生的飞天作品的线条感和动态美。
(七)小结
1.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一种佛教艺术形式。
2.飞天最早出现在北凉时期。
3.飞天的线条有曲线,弧线。
4.飞天的动势主要通过线条表现出来。
九、教学延伸
观看飞天舞蹈视频《洛神水赋》,欣赏优美的“飞天”舞姿
十、板书设计
1.飞天(一)
2.飞天的线条有曲线,弧线
3.飞天的动势主要通过线条表现出来
4.飞天动作飘逸轻盈
十一、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并未用到读书指导法,教学方法存在错误;
2.在教学延伸时,观看《洛神水赋》,欣赏优美的“飞天”舞姿,在观看前如果能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对观看这个更感兴趣,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增加;
3.在作业评价时,建议飞天与动作、舞姿融合,更能走进学生们的生活;
4.新授内容飞天的内容介绍过多,繁琐,容易让学生分心,难以继续学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