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2.思考“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任务一、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 是我国于1978年开始建设的,位于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的一项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 。
2.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主要有:(1) (2)
(3) (4)
3.生物入侵: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 中,并对新的 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生物入侵。例如危害水果的“美丽的杀手” ,在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入侵的“植物杀手” 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学习任务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废电池中有的含有 等重金属。这些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危害。如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 的鱼虾造成的,日本曾经发生的痛痛病,就是患者长期食用用含 污染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
2.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 、 和 。
(1).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正常雨水的pH约为 ,酸雨的pH则小于 ,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 ,减少酶、石油等燃料中 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 的工作。
(2)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 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 不断上升的现象。
(3)地球大气的上层有一层薄薄的臭氧层,它有效的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 。由于人类大量食用含有 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 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在南极等地上空出现 。控制和停止使用 ,以及减少 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学习任务三、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 在我国 、 和 是我国西部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 和 。具体做法是 ,改善生态环境,能够造福当代,荫及子孙。
本课需记:
1、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和生物入侵等。
2、生物入侵: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徙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植物杀手”薇甘菊入侵我国南方,迅速蔓延开来,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美丽的杀手”地中海实蝇是专门危害水果和蔬菜的害虫,现已蔓延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
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4、退耕还林还草的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
5、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生态农业。
(2)对工农业和生活中污染物排放进行综合治理,减少各种污染。
(3)建设生态城市,减轻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
(4)加强物种引入或入侵的监测,避免物种引入或入侵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控制人口增长和结构比例,避免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与利用的出现。
当堂测验
一 、选择题
1.在招待客人就餐时,不该在食谱中出现的是( )
A清炖鲫鱼 B 粉蒸牛排 C 干锅鸡丁 D 红烧娃娃鱼
2.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哪项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 )
A 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水污染 D温室效应
3.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
A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 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 D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4.在下列情况中可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①煤的燃烧 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 ③燃放鞭炮 ④飞机 ⑤汽车尾气的排放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②③ D ① ②③④
5.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我国为了解决畜牧业饲料问题而引进水葫芦,结果在很多地方导致水葫芦疯长,对其他生物造成威胁,这种情况叫( )
A 环境污染 B 捕食 C 外来生物入侵 D 物种传播
6.下列哪项不是保护物种的最佳措施( )
A 植树造林 B 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封山育林 ,禁止砍伐
7.废电池最好怎样处理?( )
A 埋入土里 B 丢入垃圾箱 C 烧掉 D 收集起来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8.下列污染中 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
A 沙尘暴 B 汞镉等有毒物质 C 二氧化硫 D氟利昂
9.臭氧层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臭氧层可以吸收和过滤太阳光中大量的( ),从而有效的保护地球上生物的生存
A 红外线 B 可见光 C 宇宙射线 D紫外线
10.闹市区空气里的细菌,比种植了橙、圆柏、法国梧桐等植物的绿化区力的多7倍以上。这说明森林在保护环境中的一个作用是( )
A 过滤尘埃 B 消除噪声 C 杀灭细菌 D 调节气候
11.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口的过度增长 B 常年的水旱灾害 C臭氧层空洞 D 野生动植物死亡
12.现在大力提倡使用绿色环保型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与其他冰箱相比,主要是它对环境不产生(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 噪声污染
13.当你发现有人捕杀青蛙、偷猎鸟类 ,或者知道有人盗伐林木,你觉得最好是( )
A去和他们辩论,不让他们这样做 B将这些人抓住,扭送公安机关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告诉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和惩处他们
14.某环保小组正在热烈讨论: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便于回收再利用,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意见,总结出来的主要有以下几条,请你选择一种比较好的分类方法( )
A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工业垃圾、其他类 B 生物类 非生物类
C 金属类、纸类、竹木类、玻璃类、塑料类 D 玩具类、包装类、食品类、其他类
15.某小镇先后建立了多种乡镇企业。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小镇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据环保部门测定:小镇上的声响日平均为90dB,1998年,连续三个月降雨的PH值3.6—4.6,河水的含氧量为2mg/L。使鱼类死亡,人们受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镇受到的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②该镇所将雨水为酸雨
③酸雨直接危害农作物或其他植物的叶和芽 ④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治理的根本措施
⑤应严格控制企业种类,尽量单一⑥尽量避免人员流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③④⑤⑥
二 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云南省镇雄县某地炼制硫磺,排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等的废气,以致常降酸雨,庄家被毁,居民外流。
材料二:某地一场较大范围的酸雨,植物叶面遭腐蚀,产生大量斑点而坏死,同时还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西瓜大面积绝产,并造成一些树木死亡,损失惨重。
材料三: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一中常见气体。人类目前由于过度使用煤和石油,以及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形成全球性的气候异常。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成该地区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哪些不利影响。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温室效应的影响?
17.“不打农药可抗虫,少吃化肥也长壮,仅用雨水照样活”的“绿色超级稻”你听说过吗?作为全球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施用化肥和农药最多的国家,而水稻用水占了全国总耗水量的一半以上。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了人们的餐桌;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耗水量不断增加等,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水稻数据基因库。科学家们研究每个基因的作用,进而培育出高产抗病的“超级水稻”。2008年上海的科学家培育出的节水抗旱的“绿色超级稻”已经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广种植。
(1)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营养储存于水稻种子结构的 中。
(2)施用化肥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因为化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
“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了人们的餐桌”。说明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最终将危害
的健康。
(4)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5)科学家利用水稻基因数据库培育多品种水稻,实际上这是 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6)你认为,“绿色超级稻”的推广种植,对环境保护有什么积极意义?
18.某同学为了探究废旧电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在下述实验步骤(1)、(2)、(3)中各有一处错误和不妥之处,请改正并预测试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步骤:(1)制备废电池夜:将一节5号电池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后得到废电池液待用。(2)浸种:取A、B两个烧杯。A杯中放入若干粒小麦种子,用废电池液浸泡;B杯中放入若干粒玉米种子,用清水浸泡。(3)发芽:取A、B两个培养皿在底部铺上两层纱布,分别放上用废电池液和清水浸泡过的种子,均加入清水到种子的半高,放入30℃培养箱中发芽。(4)当种子发芽到1.5厘米时,分别统计发芽率。
改正:
(1) ;
(2) ;
(3) ;
预测试验现象及结论: 。
19.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为此,某校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对该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作了调查,结果如图甲;取该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一。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
(1)从图甲可以看出该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
(2)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害元素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增加而加大
B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
C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市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设想(写两点)
20.做一做:〔小实验〕探究不同的商品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试验一:取塑料袋和纸袋各四个,置于露天土壤上,观察气变化(性状、颜色、气味、及腐烂度等),每个2天做一次记录。
试验二:取塑料袋和纸袋各四个,分别埋于地面以下2米的泥土中60天,观察其变化,每隔10天做一次记录。
试验三:取塑料袋和纸袋各四个,分别置于密封的室内,在室内各放入5只蟑螂和三只蝴蝶。用火柴点燃塑料袋和纸袋,观察其变化(气味、颜色、蝴蝶和蟑螂的反应等)。预测结果:
试验一: 。
试验二: 。
试验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