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4 09:5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强国之路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学习目标
讨论:结合安徽凤阳的情况,谈谈改革前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和问题?
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
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
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
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
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
背起花鼓去讨饭。
材料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劳动不积极
靠救济生存
靠天吃饭
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
建国快三十年了,现在还有要饭的,怎么行呢
---陈云
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 邓小平
安徽:“乞丐大省”
体制:人民公社
回忆所学知识,思考改革以前农村实行的是
什么体制?这种体制有什么?
特点: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1、背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讨论)
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三,人民公社制度造成农业发展缓慢。
(1) 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直接原因:1978年安徽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
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
花鼓词
农村人民公社
改革前的安徽还被称为“乞丐大省”
1、时间、地点: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2、标志: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性质: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自我调整。
4、基础:土地公有制;
5、农村改革的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大包干契约(“生死状” )
这份大包干契约,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现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产到户。
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
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把农民的责、 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把土地借给农民经营,
盈利和亏损都自己负责
有土地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保证土地是国家、集体的
主要形式: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大包干(gān),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
生死状签订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就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
大家都打了鸡血一样,天没亮就出去劳作了。
第一年秋收,小岗生产队喜获丰收,首次向国家交售余粮。
一年就越过了“温饱线”,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1980年,粮丰猪肥。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性大大提高,小岗村喜获丰收
推广:凤阳县小岗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已达93%。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凤阳县分田包产到户的效果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带来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集体的
土地等
生产资料
(公有)
家庭(农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承包给
完成上交国家
和集体的任务
生产
自主权
剩余
归自己
自负
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变化?
4.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农村开始,国家把土地借给农民)
1.1950—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土地归农民所有,有土地所有权)
2.1953—1956年,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3.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共产风,平均分配)
农民的烦恼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村改革深化: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各类企业。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业)—— 党在农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
七嘴八舌
请你说说紫金都有哪些乡镇企业?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意义
材料一:那年青岛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山东日报
材料二:(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效率低下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如何改革呢
1、原因: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②国企存在弊端,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展开:
第三单元
所有制形式: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集体经济
单一公有制经济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竞争
措施:①所有制形式:
措施:②管理体制:
改革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公有制的前提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改革前的国有企业:政企不分
改革开放前的某一年,上海的天气很热,某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购买降温设备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劳动积极性不高
企业没有自主权
措施:③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改革前:“分蛋糕”平均分配
改革后: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单元
增强企业活力
中心环节:
国有企业
国 家
企 业
工 人
管得太多太死
给企业松绑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吃大锅饭,
没有劳动积极性
按劳
分配
影响: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改革成就:
我国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1984年的
青岛电冰箱厂
亏损147万元
现在的
海尔集团
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2018年1月统计数据)
青岛海尔总部大楼
1991年组建
海尔集团
1992年利润8亿元
第三单元
4.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一、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2016年年营业额突破千亿,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201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海尔集团连续十三年蝉联家电行业第一品牌。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①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
①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实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确立:
(1)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意义:
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行政手段配置为主
市场配置为主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当今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堂小结






农村改革
城市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企改革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增强企业活力
材料研读: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
2.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要按国家统一进行,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3.国民经济按行政区划和管理,造成条块分割严重,割断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4.受公社化平均分配影响,积极性不高,制约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课堂练习
B
D
1.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A.国有企业 B.农村 C.城市 D.沿海地区
2.“它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建立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