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1.熟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
要成就
3.了解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五计划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年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①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背景
材料一:从1949年10月3日到1950年10月28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苏联、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瑞士、芬兰等17个国家,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封锁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②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③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国际环境。
④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时间:
3.目的:
4.基本任务:
1.原因:
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归纳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一:
阅兵仪式上的坦克、炮弹
1、国防建设的武器需要重工业支持
2、轻工业、农业的设备也需要重工业,而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3、学习苏联实现工业化的经验。
总结: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是增强国家实力的一种表现。
第一个五年计划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基本任务:
要适当发展其他行业来支持重工业的发展,
而人才掌握着技术。
?
(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是增强国家实力的一种表现)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为什么要优先
发展重工业呢
1. 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 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4、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5、成就
工业方面成就:
1、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中心)
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3、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一桥
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鹰厦铁路
宝成铁路
二铁
铁路 30 多条
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青藏公路通车
青藏公路通车
川藏公路通车
三藏
鞍钢
鞍山大型轧钢厂
四厂
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
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
第一个五年计划
(2)交通成就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
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纲管厂等三大工程
鹰厦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宝
成
铁
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主要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圆满完成,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勤劳奋斗的结果,也和当时苏联的大力帮助是分不开的。
“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一五计划为什么能超额完成?)
苏联的帮助支持;
中共的正确领导;
劳动人民的热情付出,勤奋努力
1.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时 间 :1954年9月
3.地 点 :北京
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
放下钳子,放下犁耙,放下镐头,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一起,商议国家的大事。
----袁水拍《六亿人民心花开》
内容: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
(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表决票样
(1954年)
时间:
1954年9月
地点: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宪法内容: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宪法性质: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表决票样
(1954年)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1954年9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邮票
在天安门广场欢庆宪法
颁布的人民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纪念邮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意义:
课堂小结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经济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政治建设: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9)
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本大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讲练结合
1.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2.“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A
3.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不可能看到( )
D
A.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B.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解放牌载重汽车投入运输 D.青藏铁路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