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4 13:0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 主备人:
扬州慢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范读,熟读成诵,体会该词的声韵之美;
2、通过分析文章,把握本词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如果可爱的明月有三分光华,扬州就独占二分啊。)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熟读成诵,体会该词的声韵之美;
2、把握本词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的运用。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依据课下注释大声朗读诗歌(2分钟)读完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2分钟)
自看工具书:1、了解作者 2、了解写作背景
自学指导二(4分钟)
1、《扬州慢》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2、词的正文写了哪些意象来氛围,表现词人的“黍离之悲”?找出这些意象,并分析其效果。
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自学指导三(4分钟)
1、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赏析“清角吹寒”中“寒”字的妙处。
3、全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4、你学了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点拨一..
1、知人论世: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与白石洞天为邻。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姜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其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以清冷刚健的词笔开创了体制高雅的风雅词派,亦称格律词派。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词有《白石道人歌曲》。
2、写作背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姜夔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惨遭兵燹xiǎn的扬州,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号角吹宵寒”,显得空荡凄凉,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于是写下这首千古佳作。
点拨二.
时间、地点——丙申、维扬 当时的情景——四顾萧条,
诗人的心境——怆然感慨 词的主题——黍离之悲。
3、①“废池乔木”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
②作为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
③连它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点拨三
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①“寒”字用得很妙。运用了通感的手法。②“寒”本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突出人为的感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③高度形象地表达了凄清之感。
3、全词抒发了词人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扬州城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
纵观全文,词人姜夔用青青的荠麦、荒芜的城池、无声的冷月、寂寞的红药给我们展现出一幅荒凉破败的扬州图,让我们思接千载,看到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看到了金朝铁骑践踏中原,涂炭生灵。也让我们聆听到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破碎的哀吟。
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dí]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 伤行客, 繁华一瞬, 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尊玉管空尘迹。 空尘迹。 连天衰草, 暮云凝碧。
1.请分析“繁华一瞬, 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突出手法,请结合全词加以简析。
答案:1、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又引出了下阙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
2、①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了邯郸古道的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②以虚衬实,寄寓了作者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家衰微的悲痛之感。
九、课后作业
1.把新授课所学的内容再看一遍。
2.把新授课所涉及的知识背会,默写一遍,交给课代表课,代表交给老师。
3.把本节课的错题上错题本。
4.把本节课没做完的题做完。
5.把所有资料上的题全做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