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 主备人:
望海潮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品味语言,感知其形象性。(教学重点)
3.通过分析课文,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孙何,柳永的老朋友。两浙转运使:转运使,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首见于唐。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一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差点成了千古罪人。虽然这件事查无实据,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这就是著名的《望海潮》。(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品味语言,感知其形象性。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
1.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名句欣赏。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圈点勾画明显的结构标志词语。(3分钟)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5分钟)
1、掌握有关词、作者、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望海潮》,读准生字词。
自学指导二(5分钟)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望海潮》。
提示: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自学指导三(8分钟)
1.在《望海潮》一词中,柳永将精彩的笔墨放在了对哪些景致的描绘上呢?这些景致有什么样的特点?
2.点染,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的图画。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的评点或总说,“染”即具体描写或分说,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试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3.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
6.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望海潮》却给人以豪放之感,原因是什么?
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一)1. 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官至屯田员外郎(隶属工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又称柳七、柳屯田。作品有爱恋歌伎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作品,如《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临江仙引》等;写都市生活、锦绣河山的作品,如《望海潮》《抛球乐》《内家娇》《早梅芳》《木兰花慢》等;蔑视统治阶级或触犯统治阶级忌讳的作品,如《鹤冲天》《醉蓬莱》等。词集名叫《乐章集》,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
2. 创作背景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因身份悬殊,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乃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望海潮》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投赠)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词作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二)翻译:杭州地处东南,形势优越(美好),湖山优美,三吴的都市,钱塘(杭州)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雄壮的钱塘江广阔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遍地飘香,十里的荷花争奇斗艳。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山水烟霞的秀美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三)1.在《望海潮》一词中,柳永将精彩的笔墨放在了对哪些景致的描绘上呢?这些景致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①景致:钱塘江潮,都市盛状,西湖美景。
②特点:宏伟壮观,富庶繁荣,美丽祥和。
2.点染,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的图画。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的评点或总说,“染”即具体描写或分说,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试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答案】(1)上片中“东南”三句是点,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
(2)下片中“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吟赏烟霞”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描绘。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3.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①西湖湖山之美:重湖、桂子、荷花。
②百姓生活愉悦:羌管、菱歌、嬉嬉。
③长官生活休闲:千骑、乘醉、吟赏。
④未来前景美好:图将好景。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答案】①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②“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明了“好景”表层意思是指杭州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5.《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
①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②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之情。
6.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望海潮》却给人以豪放之感,原因是什么?
①写景之壮伟、场面之宏阔。“怒涛卷霜雪” “千骑拥高牙”。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怒涛卷霜雪;夸张:云树绕堤沙。
③数词的使用开阔了意象。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
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
这首词上阙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客观上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主观上含蓄巧妙地颂扬了拜谒对象——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
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1.在《望海潮》一词中,柳永将精彩的笔墨放在了对哪些景致的描绘上呢?这些景致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案】①景致:钱塘江潮,都市盛状,西湖美景。
②特点:宏伟壮观,富庶繁荣,美丽祥和。
2.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①西湖湖山之美:重湖、桂子、荷花。
②百姓生活愉悦:羌管、菱歌、嬉嬉。
③长官生活休闲:千骑、乘醉、吟赏。
④未来前景美好:图将好景。
3.《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
①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②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之情。
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凝噎 哽咽 揶揄 奖掖
B.罗绮 犄角 枸杞 掎角之势
C.参差 差遣 差劲 差强人意
D.豪奢 舍弃 赊账 设身处地
【答案】C 【解析】A yē yè yé yè B qǐ jī qǐ jǐ C cī chāi chà chā D shē shě shē sh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无语凝咽 通霄达旦 暮霭沉沉 字字珠矶
B.星辰 寥若辰星 良晨美景 一年之计在于晨
C.嬉闹 参差 罗绮 竟豪奢
D.繁琐 要言不烦 东南形胜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答案】D【解析】A无语凝噎 通宵达旦 字字珠玑 B 寥若晨星 良辰美景 C竞豪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三个秋天。
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
【答案】C【解析】三秋:秋季。
5.下列各项修辞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反问)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拟人)
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夸张)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喻)
【答案】D【解析】“绿肥红瘦”运用借代手法。
6.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离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答案】C【解析】C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
7.《望海潮》一词,下列语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表现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的反感。
D.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郡守。
【答案】C【解析】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反映了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并非表现作者的反感。
九、课后作业
1.把新授课所学的内容再看一遍。
2.把新授课所涉及的知识背会,默写一遍,交给课代表课,代表交给老师。
3.把本节课的错题上错题本。
4.把本节课没做完的题做完。
5.把所有资料上的题全做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