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海—气相互作用 说课(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 海—气相互作用 说课(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4 09:2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海—气相互作用说课稿
相互作用
大气
海洋
01
06
03
04
02
05
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板书设计
学法分析
教学背景
目录/说课流程
Teaching Process
01
本部分主要设计到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和重难点分析,更多内容详见教学案。
教学背景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
本节涉及海洋与大气间水热交换、水热平衡和水热失衡三部分内容。 在学习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分析海洋与大气间相互作用。
01
02
03
承前启后
是大气运动和水的运动相互作用的具体案例,又为第五章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学习奠定思维基础
总结升华
海气两个自然要素的融合讲解,是探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学生对之前内容总结升华
串联系统
本节课内容串联起了自然地理的几个循环系统,水循环、大气环流和碳循环等
4
01
学情分析
1
学生背景
2
3
学生情况
应对原则
挖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已经学习完成了必修 1/2 的内容,一定积淀。日常生活有一定的经验了解
不同学生因为个体差异,有不同认知,老师需取其“和”作为教学进行的起点,基于此以后面的理由,提出“班级最近发展区”
学生现有认知能力的分析。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分析。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学生思维活跃,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 。
第一是最小化原则。课堂问题出现,教师应该采取最佳策略促进课堂顺利进行
其次是最大教育意义化的原则,即一切应对学生各种状况,都应该考虑到是否达到教育意义的最大化的原则
最后是大一统,基于我们的目标,需要学生能够更好的共同达到最基本目标
A
B
C
D
区域认知
能够描述不同区域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水热交换过程。
综合思维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2.能够根据图文材料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学习,能够认识到尊重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
要性。
地理实践力
应用海气相互作用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教学目标
0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理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气候的影响过程。
由生活现象上升到学科知识系统并反过来再认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点
教学重点
02
本部分具体聚焦在教学的实践过程,探讨具体教学中所发生的项目
教学分析
教法 1
教法 2
教法 4
教法 3
图式教学法
本节课使用大量的图表,帮助学生更直观理解教学内容
合作探究法
学生以 4 人为一组,展开 5 个问题的讨论,形成共识,全班探讨分享,达成班级共识
思维导图引导法
使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和系统,思考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
启发式思考法
结合热力环流等具体情境,形成认知冲突,帮助学生获得思维的发展
教法分析
一境到底教学法=课前积累+课中演绎+课末融合
03
学生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方法,一般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来要求学生学习
学法分析
学法指导
课前:探索发现
课中:独立思考
课中:合作探究
学生课前完成教学案内容的预习案部分内容,使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并完成相应预习检测,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
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习过程多视角多维度,学习对象多样化,相互合作探讨新知,质疑、辩论等最终达成共识
要求学生课堂独立思考,对一些常见的问题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同时有理由有依据的探索生活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课后:NICE笔记
融合康奈尔笔记等优秀笔记系统,发展适合学生学习的笔记系统:Nice笔记,分为随堂、课后和思考笔记三大系统,详见教学案。
04
通过前面的思考和总结,本部分具体阐述教学实践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5分钟
导入
新课
内容过渡
合作探究
承上启下
影响应用
当堂检测
开放问题
1分钟
24分钟
1分钟
3分钟
4分钟
2分钟
导入新课
拉尼娜情境导入
通过呈现今夏高温现象以及从小村到全球村的气象灾害,引发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真实情境,引入海气互动这个概念,也让学生认识一般问题探究的过程
04
学生
思考接触的新概念
老师
归纳海气相互作用系统异常
内容过渡
地面和大气的直接热源是什么?
海洋与大气的物质组成和形态特征有何差异?
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使之形成环流圈。
结合所学,归纳海—气相互作用由哪些过程(事物+原因+变化)组成?
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下降,说明其对环流的影响。
合作探究问题一
合作探究问题二
合作探究问题三
合作探究问题四
合作探究问题五
合作探究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通过海一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
承上启下
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异常,甚 至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
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作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形成过程
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
影响气候
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大胆创新,不以老师和学生所做的为规为矩。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启发思维,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
影响资源
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
影响我国
影响应用——厄尔尼诺
当堂检测
应用检测
强化知识
及时反馈
01
结合所学,选择4个选择题帮助学生使用相应知识点,具体展开应用,帮助学生检测自己所掌握的水平
02
学生刚学习了相应的内容,在理解上还需要进一步消化,练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讲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图示
03
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练习过程挖掘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便巩固
开放问题
开放收尾
1
2
3
提出问题
未来,我们会遇到什么?应该如何面对呢?
直面情境
寒冬、全球变暖、冰川时代等
思索对策
思考作为中学生以及未来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应该如何去面对
认识人地协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人地关系的观念以及激发学生个人的社会责任心
05
在此录入图表的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在此录入图表的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描述说明。
板书设计
添加
关键字
重点突出
突出了主要涉及到的三大板块的重点内容
结构清晰
板书的前后逻辑性较强,通过一定的图文将内容较好的整合成一个整体
简明精炼
较好的将本节课的内容整合成较简短的内容,方面学生理解和复习
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渗透,将内容的发散性与整体性呈现
板书设计
06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
认识了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系统
效果-1
了解该系统正常和异常时对地球其他要素的影响
效果-2
认识到学习内容与生产生活的相关性
效果-3
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预期效果
教学亮点
01
02
03
04
总的来说,在本节课内容教学中,坚持以新课改为思想设计指引和实践方向,展开了一系列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从内容设计,到教学过程,再到板书设计等这些过程,以结构化思维为中心,带领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学习和思考
本节内容融合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应用大概念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展开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具体内容见教学设计
以拉尼娜这一情境为主要情境,从导入到课堂内容的开展以及引出新内容等过程,都包含此情境的渗透与内涵的延伸
以合作探究为中心,展开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形式,讲求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帮助学生提升多方面素养
结构化思维
大概念教学
一境到底式
合作探究法
存在不足
三大
不足
内容理解
对新课程理解和具体的实践,还缺乏一定的思考和经验,故,难免在理解上面存在不足
教学流程
在教学流程的实践中,有的环节表明学生对之前的基础知识把握情况不同等原因,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
环节设计
某些环节设计上面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作用不明显,课堂组织讨论还需要一定程度的提升
优化改进
落实
课改要求
深入
了解学情
更新
教育观念
尝试
教学新法
研究
学生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打磨和教学,发现在落实新课程改革中,还需要有很多提升的地方,无论是从教育理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实践的提升,都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从落实课改要求、深入了解学情、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学方法和研究学生学法等方面提升。
谢谢观看
欢迎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导
相互作用
大气
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