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与探究主题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与探究主题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4 13:2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间 课时 课型:复习 主备人: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与探究主题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任务
1.进行本单元知识梳理。
2.深入理解经典语段,探究主题。(重点)
3.分析单元文章写作特色。(难点)
三、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第一单元内容及课堂笔记等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进行本单元知识梳理。
2.简介鲁迅、茅盾、老舍、沈从文、艾青、徐志摩
自学指导二
1、分析文章特色。 2、构建思维导图
四 、学生展示,精讲点拨
(一)1、《阿Q正传》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
《茶馆》老舍(1899~1966) 剧作家,小说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投湖自尽。
《边城》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2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个创作文集《鸭子》。沈从文20年代起蜚声文坛,与诗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杂文家鲁迅齐名。代表作《边城》《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再别康桥》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 新月 诗派的主要人物。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 脚下,时年35岁。
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轮盘》 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一日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秦腔》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二)1.《再别康桥》意境,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2.《秦腔》本文最妙处就在于笔墨都在写秦腔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准备和演出环境、人们看秦腔的态度和效果、演员的社会地位和声誉等等,就是不写秦腔艺术本身。但我们读完全文,却能对秦腔有极为真切、生动、深刻的印象和认识。
3.《大堰河——我的保姆》纯朴宽厚,勤劳善良的大堰河。命运悲惨,极容易满足。
4.《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也是一个浩劫的年代。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5.《边城》自然美、风俗美、人情美。6.《阿Q正传》在现实中处处受凌辱,在精神上只能以自欺欺人来获得安慰,以便在黑暗的社会中能继续苟且偷生,这便是鲁迅称之为“精神胜利法”的特点。实质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麻醉的手段,是一种奴性的典型表现。通过记叙阿Q 的 “精神胜利法”,讽刺了以阿Q 为代表的旧中国下层人民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劳动人民的麻醉和毒害,从而表达了作者在改良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的愿望。
2、
五 、学生背诵
六、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背诵思维导图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