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专题训练-----隐喻性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翡翠烟嘴
吴若增
蔡四爷回来了,带回了翡翠烟嘴。那烟嘴确是个好东西。葱绿般的透亮;里边的纹路儿,有山、有水、有人家;更奇的是那烟嘴上还有四个大牙印儿。据说,那是明太祖朱元璋咬下的。
消息不久便传开了,八村四屯无不要一睹为快。慢慢地,四爷的翡翠烟嘴竟也就成了村宝。
后来,一位爷回来了。他在城里当了多年的银行会计,见多识广,地头休息的时候,就数他的话多,什么城里的汽车呀,楼房呀,公园呀,饭馆呀……这已经让许多人感到不得劲儿了。更可气的是,他居然敢于当众胡说四爷那烟嘴儿是假的!
“假的?”蔡四爷先是一惊,但似乎又很快镇静下来。他上前一把抢过烟袋,往怀里猛地一揣,冲老会计恨恨地“哼”了一声,转身走了。
人们许久没有说话,望望四爷,再望望被晾在那儿的老会计。老会计忽然觉得自找没趣。头脑发晕,腿脚无力,呆呆地站在那里……那事过去以后,老会计心术不正的说法立即被全村人接受,从此竟真的没人愿意搭理他了。
幸好蔡四爷毕竟是个好心肠的人。一天,他提着一小筐灰菜,来到了老会计的家,说:“老哥,掺点这个吃吧,那点粮食哪够呢。”
老会计感激不尽,懊悔地说:“四哥,这叫我怎么说才好呢……”
第二天,又是工间休息的时候,老会计忽然掏出个老花镜,对着那烟嘴儿就照了起来。四爷想起他前些天讲过的话,眼里突地又露出了愠怒之色。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老会计却叫起来:“哎呀,四哥,您这真是翡翠烟嘴呀!来来来,我再细看看!”
蔡四爷愣了,人们也不禁一齐过头来看。
只见老会计远瞧瞧,近看看,猛地一拍大腿,失声叫道:“哎呀呀,我这一细看啊,嘿,还真是一个上好的翡翠烟嘴呢!”人们都露出了惊喜之色,四爷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再后来,蔡庄来了一位省文物公司的老张师傅,说是蔡庄一带有许多古器流落民间,要来这里公价收购。
末了,老张师傅要走了。这时,有人说话了:“嗳,老张师傅,您看见四爷的翡翠烟嘴了么?”不等老张师傅说话,老会计急忙出来阻拦:“嗨,别看啦,他不会卖给你的。”大队支书说:“这样吧,去见识见识也行。”
见这么多的人骤然光顾,四爷不禁一惊,但他马上明白了,对老张师傅笑着说:“哎呀,你咋又来啦?俺不是说了么,怕你看到眼睛里去抠不出来呢!”支书走上前来求情:“四爷,您就给他看看,反正您不卖给他就是了嘛。”
这时,老会计又插话了:“四爷,我看还是别拿出来。干他们这行的,那嘴滑快着呢。回头不卖给他,他回去一张扬,保不准往后还有大麻烦。”
四爷听了,连连点头:“对!对!就是这么回事!”
恰在这时,一个小伙子眼尖,猛地瞅见了别在四爷怀里的烟袋,一把就抽了出来。还未等四爷反应过来,转身就递给了张师傅。
四爷略有几分不悦:“看就看吧。先跟你说好了,你也不用给价,俺死活不卖!”
无比珍贵的翡翠烟嘴终于落在文物专家的手里了。人们都挤上去,好像从未见过似的。老会计忽然热心起来:“怎么样?没见过吧?可别看花了眼!”
大家笑起来:“嗨,老会计,你今儿个是咋的啦?咋话这么多?”
然而,老会计却好似兴犹未尽,拍着老张师傅的肩膀,无限感慨地说:“您可别闹了笑话,一头栽在这儿呀!唉,那年我就办了那么一回丢人现眼的事:一开头,我愣没认出这是一件宝贝来,我还说什么假的呢。回头怎么着,不光四爷恼我,全村人都恼我呢!”
“怎么?”老张师傅忽然一怔,抬头看了老会计一眼。
“哈哈哈……”围观的人们都笑了。
老张师傅重新低下头去,继续端详那托在掌上的烟嘴。
“嘿嘿嘿……怎么样?看出门道来了么?”老会计眯缝起双眼,津津叨叨。
终于,老张师傅说话了:“嗯……嗯……我十五岁开始跟着师傅干这行,四十年来走南闯北,什么样的奇珍古宝我都见过,可您这烟嘴……嘿嘿……我还是头一遭见呢。瞧这料子、这颜色、这纹路……真是绝啦!”
“噢呀!”人们一声惊叹,表现出了无比满足的喜色。银行老会计似乎更加高兴,翘起了大拇指,说:“有眼力!”
忽然,有人想起了什么,对老张师傅说:“嗳,您给开开价儿看,眼下它能值多少钱?”
老张师傅略一沉吟,然后决绝地说:“价……可不好开。无价之宝!无价之宝啊!”
“噢呀!”人们止不住又是一阵惊叹。
老张师傅呵呵地笑了一阵儿,忽然好似又想到了什么,一边将烟袋还给蔡四爷,一边拉着他说:“四爷,您过来一下,我有句要紧的话跟您说。”
在柴草垛后,老张师傅见没人跟来,便凑近四爷的耳边,轻声然而也是恳切地叮嘱:“四爷,您这宝贝,往后任是什么外地人来,您也别把它拿给人看啦!千万!千万!……”
(摘编自一诊《小说选段》)
1.有人认为,小说“不仅讲了一个好故事,还追求故事之外的隐喻意义”,请据此简要说明小说环境的隐喻性。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蜘蛛
陈然
我发现城市是由高度组成的。城市就是由高度组成的密林。它们笔直陡峭, 像刀刃一样随时准备对我进行袭击。
来到省城后的第二天,我就受到了这种袭击。包工头把我们带到了七楼,说,今天,你们就从这里干起,一直干到十二层,你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我很高兴,等包工头一走,就急不可耐地奔向阳台。我还从未站在城市的肩上看一个城市,以前总是在它脚下看。忽然我觉得有种尖锐的东西向我刺来,紧接着眼前一黑,如果不是我及时抓住了阳台的扶沿,恐怕就摔下去了。我摸摸额角,并不觉得哪里不舒服,但睁开眼再往下看,晕眩又出现了。它像是一只大鸟,在空中张开翅膀,只等我靠近过来,便会猛的飞出啄我的眼。以前在乡下,楼房最多不过三层,它袭击不了我。我甚至三楼都没有上过。而现在,我每天都在半空里,它随时可以狠狠啄我。一见它,我就恶心得要吐。那一刻,我恨不得揪住自己的脑袋往墙上猛撞。我几乎绝望了。试想,一个对高度如此排斥的人,怎么在城里奋斗呢?
但我向别人隐瞒了实情。我努力不去看楼下,这使我的姿势有些僵硬,当僵硬的姿势快要被某种必要的动作折断的时候,为了解救自己的身体,我只好故意从梯架摔到了阳台上。这不要紧。我揉揉摔疼的地方又爬了上去。我不能就这么被打倒。如果它是一种病,那我就做一个带病做事的人好了。再说,难道我不会制服它,把它治好么?对,我就是要制服它。
所以,当包工头问谁愿意去粉刷外墙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想,如果我能做好这件事,其他就不在话下了。刚来省城时,我还纳闷,心想几十层高的楼房,那些玻璃是怎么装上去的,外墙是怎么粉刷的?后来我看到几个人在为一幢大楼洗玻璃,看到他们腰间系着粗壮的绳子,整个人悬在半空中,我紧张得呼吸不出来,心想要是绳子突然断了怎么办?如果要上厕所怎么办?
包工头问我,你真的行吗?包工头的眼睛总是那么厉害,好像知道我隐藏了什么。
但我还是坚决地点了点头说,行。
从乡下出来时,我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赚很多钱,将来不说做大城市的人,至少也要做个县城里的人。现在做城里人不难,我已经在为做一个城里人暗暗准备了,比如早上我不买肉包子,中午吃快餐,我也不要肥肉。
我的身上绑着很多绳子,被放在屋顶的牵引机缓缓放了下去,从屋顶往下粉刷。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的扇了过来,我完全被裹挟在翅膀的黑暗中。我闭着眼,奋力从那黑暗中挣脱出来,大口地呕吐着。包工头在上面喊,没事吧?我扶着墙,摆了摆手,朝上面大声喊道,没事!
返回楼顶或地面时,我赶紧去洗澡。我的裤子已经湿了好几次。
但我还是咬着牙对自己说,没事。
有一次,还真有只鸟撞到了我身上。一只好像在城市里迷了路的小鸟。它先在我手上撞了一下,接着在我肩膀上撞了一下。我腾出手把它捉住,放在我口袋里。只有口袋里,它才不会迷路。
在高空看城市,觉得城市是漂浮的。风一吹来,整个城市都在晃动。下面的人如果不把脸扬起来,是看不到我的存在的。有一次,我仿佛听到楼下有个小女孩在说,爸爸你看,上面那个人多像一只蜘蛛啊。爸爸为女儿的比喻能力而高兴,说,对,他就是一只蜘蛛。
这天,我大概停留在一幢大楼的十五层的地方,天色将晚,我正准备收工,忽然发现牵引机没了动静,紧接着楼下一片寂静。酒店里的灯光没有了,商场里的音响也没有了,像是一艘大船驶到了没有水的地方。没有了灯光和音响的映衬,城市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粗糙和丑陋。很多人在叫,我也喊了起来。可我的声音没有人听到。这时,那只已经被我打败的鸟重新从什么地方扑了出来,它重新把我裹挟到它黑暗的翅膀里面。
第二天,我终于被人记起。包工头在下面气急败坏喊我的名字:你还活着吗?我被缓缓放下来了。盘根错节的绳子像一张网,结结实实地把我套住了。有人把绳子砍断。有人喊我的名字可我没有反应。过了好半天,我才动了一下,又动了一下,然后真的像一只蜘蛛那样慢慢爬了出来。
此后,我就像蜘蛛一样在大街上爬着。
(有删改)
2.本文的卡夫卡式结局富有隐喻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修门
刘亮程
我十四岁那年,有一天早晨,父亲吩咐我修一个院门。他只告诉我木头在房顶上呢,让我拣好的用,便扛着锨头也不回下地去了。
修院门这件事在我家已嚷嚷了好几年,从我记事起,所谓的院门便是院墙上一个不规则的豁口,常年敞开着,免不了常丢东西。
没想到修门这件事会落到我身上。那时的我,并不理解父亲的真正用意。父亲一直留着这个院门,并不是他没时间去修,也不是有意要偷懒。修门是个很有象征意义的活儿,父亲把它留给了儿子,他要从儿子身上看到这个家族以后的兴衰和前景。
十四岁的我,怎么会领会这些呢?我只觉得这活儿好玩。
我和了一堆泥,土坯是现成的。动手砌门墩时,为院门的宽窄我还思量了一阵。当时我心中似乎只有一个原则:门要挡住什么,又不能把该进门的挡在门外。我先想到了父亲。家里父亲最高大,万一院门修窄修矮了,父亲进门要低头侧身,那太委屈他了。我没想到家里还有更高大的一头黑母牛。尽管院门修好后并没把母牛拒之门外,就是在它怀孕时,也能挤扁肚子走进来,但我当时确实欠考虑,只是大概量好间距,砌了两个厚实的门墩。
接下来是修门楼,我在柴火堆里挥砍了一阵,修整出十几根棒棒棍棍,我没舍得用房顶上的大木料。那是父亲盖这院房子时没舍得用的几根木头。年轻时的父亲,用手头仅有的一点钱和材料,很随便地盖了一院土房子。他原想,用不了几年,他就会把这些土房子拆了,起一院高大漂亮的砖瓦房。父亲抱着这个想法,没舍得用一根好木头。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住在这院低矮破旧的土房子里……
太富于幻想的父亲,那时候想到了隐在岁月中的、像时光一样不断涌来的巨大财富。否则他会把这院房子盖得更高大结实些,至少让这几根好木头充梁作栋,而不是白白地躺在房顶上晒几十年太阳。
父亲肯定早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他或许无数次地爬上房顶,看着他留下的这几根好木头一天天腐朽而深感痛心。他想让我用掉它。他吩咐我用房顶上的木头,也是在暗示我修一个阔大的院门。
我却让父亲失望了。
半中午的时候,父亲下地回来。他站在院门外端详了好一阵,一脸的阴沉,然后一句话不说进屋去了。
显然父亲对这个院门不满意,我却不知道他不满意在什么地方。
不久后的一天,我坐在对门韩四家的墙根晒太阳,隔着马路认真地端详了自己修的院门,才发现门修小了。偌大的宅院不协调地配上这个鼠头鼠脑的小院门,显得多么滑稽可笑。我却不知道这个小院门会影响到家族的前景。
不管怎样,家里总算有了一个可以关住的院门。父亲下地回来,开始很放心地把铁锨立在院子里的一个墙角,母亲也渐渐习惯于把一些小家什放在院子里。尤其到了秋天,玉米棒子、甜菜,还有草堆得到处都是。到了晚上,临睡觉前,家里总会有人问一句:院门顶住了没有?一个人答应:顶住了。
有时父亲在往里扛一捆柴一麻袋麦子时,会偶尔埋怨门太小。有一个早晨父亲发现盗贼进了院子,只拿走一点不值钱的小东西,值钱的大东西一件没少时,他也略带庆幸地说了一句:幸亏院门小。
在我的印象中家里人很快就习惯了这个小院门。以后的许多年里,没有谁提出重修一个更大些的院门。它已成为我们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象征。
也许正因为这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院门始终是一块无法言说的心病,尤其在我知道父亲让我修院门的真正用意之后,愈加觉得自己干了件不成功的事情。每当家里遇到不顺或不愉快的事,我都会敏感地想到这个小院门。是否我们家的前景和命运,真的在那个上午,被未成年的我无知地前定了——直到我们家搬出这个院子时,家里竟没有一件大过院门的贵重东西。
后来我离开父母有了自己的家,也圈了一个院子。从砌院墙到修院门,都是我亲手干的。那时我正准备结婚,尽管还没有一件值钱东西可以放在院子里,但我想到了这个院子里以后会堆满属于我的东西。我用砖和水泥砌了两个相距三米远的高大门墩,在上面横放了一块结实的钢筋水泥板。
大门修好后,我特意把父亲接来,我想让他老人家看看这个院门修得够不够大。我希望他能夸我一回。
这时的我,或许同样不能懂得父亲。我二十四岁。十年时间并不能使我长大到足以和父亲对视。到了父亲这个年纪,门在他的生命中也许已经变成另一种东西。每当我看到他袖着手,紧掖着棉衣行走的样子,就会感到父亲的四周洞开着许许多多的门,它们透着阳光也透着寒冷和风,父亲已无力关住任何一扇门,他能做到的只是把自己的衣襟掖得更紧。父亲在一个村庄里走遍一生的山山岭岭。那些远远近近的门,都对他洞开了。他感到透彻洞明的同时,也感到了寒冷。父亲现在渴望的,只是一扇能够关严实的小门。
许多年后,当我回来,我们家的院子只剩下孤孤的两间破房子,院墙早已不在,唯独我修的门楼还孤立在那里,空旷而孤独,曾经跟它连在一起的院墙房屋都倒塌了,它挺立着,让阔别多年的我怆然走进去——走进满是断墙荒草的家园旧址。它再挡不住什么,无论进来的还是出去的。能走掉的,都从这里走掉了——家里的人、家畜、炊烟、柴火和人声……这个院子里的生活中断了,它们移到了另一个宅院里。荒草涌了进来,从院门,从倒塌的院墙外。
我转了一圈,从空旷的院门出去,站在路对面韩四家回望这个院门时,第一次感觉到它不小,也许曾使它显小的那些墙院和房屋都消失了,它独立地存在着,跟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关系。
离开时,我预感到这个院门还会耸立许多年。其一,不会有人为门楼上的几根细小木棍去拆掉它。其二,再不会有比一个家更大的东西经过这里。
它将成为一座荒野中的门。
进出的只有时间和风。
(有改动)
3.刘亮程的散文常有丰富的隐喻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借“修门”表达了哪些思考。
参考答案:
①蔡庄村民愚昧、固执、盲从,构筑了一个闭塞、落后的社会环境;②老会计、老张师傅虽然见多识广,但最后都不得不屈从于环境的巨大压力,不敢当众揭穿谎言;③小说表达了对社会环境给人们的言行带来巨大影响的深刻思考。
2.①“盘根错节的绳子,像一张网,结结实实地把我套住了”,形象地展现出“我”被发现时的窘境,传神地隐喻了“我”被理想的枷锁牢牢套住;
②两个“爬”字饱含辛酸,隐喻“我”逐渐地适应了作为一只城市蜘蛛的角色,习惯了这种异化的生存状态;
③最终异化为蜘蛛的结局,更隐喻了打工者在城市打拼之艰辛与悲惨,令人同情,而这作为小说的主旨,发人深省。
3.①修门是希望改变命运,隐喻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②从不懂门与家运兴衰的关系,到修建阔大的门,再到只需一扇“小门”,直至“荒野中的门”,隐喻了人的整个生命进程。
③关于门的大小,“我”和父亲的观念始终存有差异,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存在隔膜。
④门最终“再也挡不住什么”,寓意个体生命短暂,衰老和死亡无法逃避。
⑤门的大小、宽窄各有利弊,寓意利弊时常共存。28.①打破叙事的连贯性,将不同时间的感受汇合,相互渗透,前呼后应,增添了时空交错的艺术效果。
②插入事后的悔悟和思考,表现出审视生命和自我反思的态度,赋予作品深厚的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