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过渡照应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目录
CONTENTS
必记·这个点怎么答
必会·这个点如何做
必刷·这个点这样练
02
03
04
01
必知· 这个点是什么
必 知
这个点是什么
01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过渡和照应都是使文章脉络清晰、文气通畅、内容严密、结构紧凑的重要手段。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过渡指文章的层次或段落之间的衔接转换,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文章缺少了过渡就会上下不顺,思路跳宕。
过渡往往出现在情景之间、叙议之间、视角转换之间、叙事顺序改变时等等。过渡的方法主要有段落、句子、词语、小标题等。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照应是指文章内容前后的关照与呼应。
常常是交代在前,照应在后;暗示在前,挑明在后;伏笔在前,应笔在后等等。
常用的照应方法有首尾照应、前后照应和文题照应。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中考对过渡和照应的考查,一是“明”考,题干表述直接指向该考点,如“请指出第×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文中有多处照应,请写出一两处”等;
二是“渗透”,题干虽不指明过渡和照应,但回答问题时要从过渡和照应的角度思考。
必 记
这个点怎么答
02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解答照应题的要点有三:
1.思考的切入点,从首与尾、前与后、文与题三个方面切入。
2.阅读中的敏感度,对文中作者设置的伏笔不能轻易放过。
3.表述上的对照意识。
另外,解答“过渡”题,在“承上启下”四字上做文章即可。
必 会
这个点如何做
03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题目】
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
矫友田
⑴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
⑵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
⑶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⑷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⑸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⑹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我迷惑不解。
⑺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
⑻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捞掉在水洼里的几只蜜蜂。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⑼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
⑽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
⑾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
⑿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
(选自2012年广西南宁中考试题,选文有删改)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解答】
作者由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写起,插进了之前的两次与蜜蜂有关的经历。行文自然,结构浑然一体,前有暗示,后有挑明。
解答照应题的要点有三:
1.思考的切入点,从首与尾、前与后、文与题三个方面切入。如本文开头写天气骤然变冷后,窗台上的一只流浪蜂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又回到现实中“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首尾照应。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解答】
2.阅读中的敏感度,对文中作者设置的伏笔不能轻易放过。如第⑹段中“我”对放蜂老人的不解就是一个“谜团”,为下文中年男子解开谜团埋下伏笔。
3.表述上的对照意识。如⑷和⑺段都有对槐树林的描写,前面是茂密的,后面是被砍伐殆尽的,在变化对照中形成照应。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解答】
综上分析,答案可拟为:①最后一段与开头前三段形成照应。②第⑺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⑷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③第⑾段压在心头的谜团释放了与第⑹段对放蜂老人为蜜蜂死亡而伤心的不解之谜形成照应。(可概括写出,也可抄原句回答)
必 刷
这个点这样练
04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题目】
1.请从下文中找出与“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它吗?”相照应的句子。
2.请分析文中的划线句“而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的作用。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外婆和鞋
席慕容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条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很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颜色已经由浅蓝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好几次,有爱管闲事的或者好心的女孩子劝我:
“阿蓉,你这双拖鞋太旧了。”或者:“阿蓉,你该换拖鞋啦!”
我总是微笑地回答:“还可以穿嘛,我很喜欢它。”
如果我的回答换来的是一个很不以为然的表情,我就会设法转变一个话题。如果对方还会对我善意地摇摇头,或者笑一笑,我就会忍不住要告诉她:“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它吗?”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而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毕业时,课比较少,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我的下午都是排得满满、别有用处的。晚上回家后赶快洗个澡就睡了。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我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
花园里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她含笑对我说:“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子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旁,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那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选自《席慕蓉作品集》)
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会必刷系列之记叙文
专题七
【参考答案】
1. 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那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
2.这是一个过渡句,由上文对“我”不愿丢弃塑胶拖鞋的悬念自然引出下文“外婆和鞋”的故事,化解读者心头的疑问,衔接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