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专题九
2
0
2
汉字与书法
3
中
考
语
文
01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透视
02
Question type
题型举例
03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04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考指南
目录
书法鉴赏
篆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隶书
Question type analysis
考点透视
01
【考查重点】
近年来,汉字书写和书法鉴赏的考查在语文试卷上均有所体现,通常将书写能力和书法知识相互结合,分值呈现上升趋势。
主要考查:(1)汉字书写;(2)书体鉴赏;(3)书法鉴赏。
【考查形式】
题型以抄写题和赏析题为主,分值2-5分。
题型一:书法辨赏题
题型二:汉字抄录题
题型三:书法常识题
【题型举例】
Question type
题型举例
02
(2022·广东·中考真题)班级拟创办班刊《飞扬青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班刊封面选用哪幅题字更能体现“飞扬青春”的主题,小南和小粤对此各抒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题型一:书法辨赏题
示例1:草书灵活,就像青少年遇事要随机应变。
示例2:草书张扬,就像我们青少年自信飞扬。
小南:我觉得楷书好,楷书端庄,就像我们青少年品行端正。
小粤:楷书是不错,但我觉得草书更合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云南·中考真题)“结体扁平匀称,形态舒展超逸,神采飞动秀美”,是对下列哪幅书法作品的评价?( )
题型一:书法辨赏题
A.楷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B.隶书,其特点是:结体扁平匀称,形态舒展超逸,神采飞动秀美;
C.楷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D.行书,有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的特点;
ABCD
(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题型二:汉字抄录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抄写时要正确、工整、规范的书写。注意“强、勇”等易错字。
自强不息
(2022·山东潍坊·中考真题)【书·青春文字】请从下面的话中提取四个字,为班报命名,并用正楷或行楷字体书写在方格内。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在于青年。
题型二:汉字抄录题
【答案】示例:青春时代 追梦青春 未来青年
【详解】首先从提示的话中提取四个字,为班报拟写报名。注意这四个字都应出自这段话中。示例:青春时代/追梦青春/未来青年/追梦少年/拥抱青春(书写时,要用正楷或行楷字体,注意“追、未”等字要正确书写。)
青春时代
(2021·云南·中考真题)下列有关书法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行笔雄浑、筋骨劲健,颜书丰腴,柳书清瘦,故称“颜筋柳骨”。
B.行书一般用笔灵活,笔法简便,具有流动之美;楷书则用笔规范,一丝不苟,给人端庄厚重的美感。
C.汉代最流行的书体是隶书,代表作有《张迁碑》《礼器碑》,最著名的书法家有蔡邕、张芝和李斯。
D.欧阳询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家。
题型三:书法常识题
【详解】C.汉隶的代表书法家有蔡邕、张芝,没有李斯。李斯是战国末期、秦朝人。故选C。
Knowledge network
知识网络
03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汉字形体演变历史
甲骨文:殷商时期,人们将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且连贯成句甚至成篇,具有了文字的所有要素。在已发现的数十万件甲骨文片上,目前人们只识别出一千多字。其主体是象形字。
金文:西周时,人们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所以叫钟鼎文或铭文。其特点是比甲骨文规范,文字笔画讲究线条美。
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多象蝌蚪状,样式较为美观,也叫它“籀文”或“石鼓文”。
小篆:秦统一六国,李斯主持整理简化文字,做到“书同文”。这种字笔画大大少于大篆,便于识记,人们称为小篆。
汉字形体演变历史
隶书:兴于汉,笔画变曲为直,结构简化,统称为“隶书”。其又分为古隶(秦)与今隶(汉)。
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其更讲究横平竖直,规范美观,很便于识记和书写。
草书:起于汉代。由于书写工具变硬(刀刻)为软(毛笔写),书写材料变成帛或纸,人们觉得工工整整一笔一划地写楷书不快捷,于是顺势将笔画连写,这就成了草书。它又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行书:成于东汉末年。鉴于草书好写难认,人们采取折中之道,在楷书于草书之间,创造出一种新字体,既好写又好认,因此叫它“行书”。
汉字形体演变历史
01
象形
02
指事
03
会意
04
形声
05
转注
06
假借
汉字的造字法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
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象形字属于独体字。
01
象形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等较抽象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指事字在汉字中特别少,尤其是汉朝之后,几乎没有再出现指事字。指事字属于独体字。
02
指事
“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会意字属于合体字。
03
会意
“以事为名,取譬而成,江河是也”。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80%的汉字为形声字。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形声字属于合体字。
04
形声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属于“用字法”,指同一部首的,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互相解释(互训)。
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这两个字本义都是长者,有着相同的部首及意思,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05
转注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属于“用字法”,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义不同的字。
例如:“难”原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久,等等。
06
假借
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传统书法五大体例
篆书
篆书分大篆、小篆。大篆是秦代以前通用的一种字体,而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代通用的标准的字体。
笔画:线条匀称,圆润柔和,笔画粗细划 一,笔画圆转。
结构:字体修长,构成上密下疏的感觉。
章法: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
内涵: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
隶书
又称“隶文”、“隶字”,是我国自有文字以来的第二书体。隶书是由秦代程邈所创,其典型笔法是有波势,用挑法,即平常所说的“蚕头凤尾”。
笔画:横画长而直画短,点画粗壮有力,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结构:字体略微宽扁,结构茂密。
章法:参差错落,疏密有致,随字造势,同字异形,自然天成。
内涵:气势浑厚,雄健壮美。
楷书
也称“正书”、“真书”,是从汉末和魏晋时起直至今,是我国现代的书体,是第三大书体。
笔画:笔画平直,工整规矩,点画齐备。
结构:形体方正,结构严整。
章法:章法和谐,布局规整匀称,纵横成行,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势。
内涵:端正。
草书
章草和今草是草书的两大品类,代表了草书发展的两大阶段。章草由隶书演变过来,而今草由章草演变过来。今草又可分为小草、大草、行草。
笔画:笔断意连,富有动感,流动自然,变化丰富。
结构:大小相间,疏密得体。
章法:错落大小,贯穿行气,力求和谐。
内涵:行云流水,起伏跌宕,恣肆飞扬,痛快淋漓。
行书
行书是从楷书演变而来。行书的特征是非楷非草,介于楷草之间,篆隶楷草各有一定的规则,惟独行书没有一定的书法。行书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字体。
笔画:笔画连绵环绕,奇变百出,笔画钩连。
结构:删繁就简,结构要变化,简洁洗练。
章法:参差错落,疏密对比,变化多姿,收敛有度。
内涵:潇洒飘逸,奔放自如,气势贯通、虚实相生,放纵张狂。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褚遂良最为出色。
历代名家书体鉴赏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 》、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 ,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其书法特点:总的来说是:姿态殊异,圆转自如,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01
王羲之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 ,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 有《行书千字文》。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其书法特点: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02
欧阳询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琅玡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初学褚遂良,后师从 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俯、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
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 、《自书告身帖》、《颜氏家庙碑》等。
其书法特点:端庄遒劲,丰润饱满,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于圆满中见筋骨,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03
颜真卿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
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 ”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柳公权一生书碑特多,主要代表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玄秘塔碑 》。
其书法特点: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04
柳公权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的主要书法代表作有:《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诗帖》、《令子帖》、《怀素自序》等。
其书法特点:笔墨特点为用墨丰腴,结字扁平,左低右高,笔画恣意,落字错落,率意天真。苏轼善写楷书、行书。
05
苏轼
The examination guide
应考指南
04
【备考策略】
1
2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常识,掌握各种书体的特征和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养成正确、规范、美观书写汉字的习惯。
汉字书写基本要求:正确、端正、规范、美观。做这类题时要注意:
1.要按照笔顺规则用规定的笔书写;
2.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横平竖直,尽量写得工整美观;
3.字要居中,字体约占方格大小的三分之二;
4.语句中有标点,要占格;
5.不漏写、多写、错写,不出现涂改痕迹。
【解题方法】
专题九
2
0
2
汉字与书法
3
中
考
语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