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4 15:3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宁夏吴忠·统考二模)唐朝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名句,宋代却出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强干弱枝
B.独尊儒术
C.用人唯才
D.重文轻武
2.(2022·宁夏固原·统考一模)如下图为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柱状图,促成隋唐之后这一比例不断增长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2022·宁夏吴忠·校联考一模)如下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九品中正制 B.分封制 C.士族制 D.科举制
4.(2022·宁夏银川·宁夏银川二十四中校考一模)“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5.(2022·宁夏固原·校考一模)《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将“西夏古都、回乡风情、塞上江南”作为宁夏的基本旅游形象,提出“融汇西夏文化、展现西夏魅力”的主体定位。下列已被开发的宁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中形成于宋代的是( )
A.贺兰山岩画 B.西夏王陵 C.须弥山石窟 D.水洞沟遗址
6.(2022·宁夏固原·统考一模)古代我国北方和南方行政分布密度不断变化,如下表所示,影响分布密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时期 (政区名) 汉武帝元封年间 西晋前期 唐贞观元年 北宋元丰年间 元(省)
分布状况 北9南4 北12南7 北5南5 北9南14 北5南6
A.政治中心的转移 B.经济重心的转移
C.自然环境的改变 D.交通条件的改善
7.(2022·宁夏石嘴山·统考一模)下表中人口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西汉末至明初江南地区(除岭南外)人口总数变化表
中历 公历 人口总数(口)
西汉元始二年 2年 2507188
东汉永和五年 140年 6294801
唐天宝元年 742年 10579726
宋崇宁年间 1102—1106年 14580885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 35987111
A.赋税制度的改革 B.江南经济的发展 C.高产作物的引进 D.土地政策的调整
8.(2022·宁夏银川·银川一中校考一模)如图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图3相对应的时期应是(  )
A.三国时期 B.唐朝中期 C.南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9.(2022·宁夏银川·校考一模)如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A.北方财富增长 B.经济重心南移
C.中央集权加强 D.宋代社会气象万千
10.(2022·宁夏固原·校考一模)从西汉到北宋,我国南北方人口总数及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呈现的趋势是:北方比重逐渐降低,南方比重不断增加直至较大比例超过北方,说明
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趋势
C.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D.北方人口南迁
11.(2022·宁夏吴忠·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四副图片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工具的创新,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 B.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创新精神
C.推动了中国古代盛世的出现 D.古代统治阶层鼓励创新发明
12.(2022·宁夏银川·校考一模)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 )
A.《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 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
C.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 D.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
13.(2022·宁夏固原·统考一模)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14.(2022·宁夏银川·校考一模)比较下面两幅示意图,可以反映出的共同点是( )
A.并立的政权都是由汉民族建立 B.都蕴含着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C.都是对外文化交往的繁荣时期 D.都是北方经济发展领先于南方
15.(2022·宁夏吴忠·校联考一模)秦朝设立郡县制、西汉前期施行郡国并行制、西汉后期施行刺史制、元朝设立行省制、明朝设立三司。这些都是为了
A.实现国家的统一 B.镇压人民的反抗
C.控制边疆地区 D.有效的统治全国
16.(2022·宁夏吴忠·校考一模)下图卡片体现的学习主题是中国( )
朝代:汉朝 人物:张骞 事件:张骞通西域 朝代:北魏 人物:孝文帝 事件: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朝代:唐朝 人物:文成公主 事件:唐蕃和亲 朝代:元朝 人物: 事件:回族的形成
A.政权统一与发展 B.民族融合与发展
C.对外交往与发展 D.经济繁荣与昌盛
17.(2022·宁夏中卫·校联考模拟预测)李克强总理曾称赞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若穿过历史的隧道,让你去摆地摊,在以下城市中受到限制相对较少,生意有可能最红火的是( )
A.秦朝都城咸阳 B.东汉都城洛阳
C.北宋都城东京 D.唐朝都城长安
18.(2022·宁夏银川·统考中考真题)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 )
A.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 B.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C.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 D.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19.(2022·宁夏吴忠·校联考模拟预测)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下面的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最能够见证古代人民娱乐生活的文物图片是
A. B.
C. D.
20.(2022·宁夏中卫·校联考模拟预测)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综合题
21.(2022·宁夏银川·银川一中校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玄奘西行,研习佛法,带回大量佛经;鉴真历经磨难,东渡弘法。他们的行动见证了盛唐的博大胸怀和高度自信,谱写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动人篇章。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下
材料二
——据《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宋元时期)》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外交往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对外政策。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对世界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宋元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
22.(2022·宁夏固原·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二:朱彧在1119年写成《萍州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三:17世纪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活字印刷术有什么优点?
(2)战国时期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做成的指南工具称为什么?材料二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最早的记录。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是在哪个朝代?
(3)据材料三,说一说这三个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重要的贡献?
23.(2022·宁夏石嘴山·统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又造突火枪,以钜竹为筒,内安子窠(原始的子弹),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元]脱脱等《宋史》
材料二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欧洲。没有中国发明的火药,欧 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
——美国学者德克·海德
(1)指出火药的发明国家和时间。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出宋元时期的火器各一件。
(2)举出两例“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的重大历史事件(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火药和火器的传播与“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反映了从唐朝时期从戎轻文到宋代时期重文轻武,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强干弱枝,A不符合题意;西汉时期独尊儒术,B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用人唯才方面的信息,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意思。
2.C
【详解】根据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应归功于科举制,科举制不注重家世门第,而是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使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可以步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C项正确;分封制不包括平民子弟,排除A项;郡县制是对地方管理实行的制度,排除B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实行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是一种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唐宋不断完善科举制,使一些平民子弟得以晋升为官僚,扩大了统治基础,故D符合题意;九品中正制使世家豪族垄断选官权力,故A不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士族制不利于公平选拔人才,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B
【详解】根据“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和所学可得出,“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故B项正确;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此盟约并不完全平等,排除A项;C项不是材料的重点,材料强调的是和平局面的形成,排除C项;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
5.B
【详解】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形成于宋代,北宋时期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B正确;贺兰山岩画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A排除;须弥山石窟始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C排除;水洞沟遗址是中国发掘的远古时期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D排除。故选B。
6.B
【详解】依据题干中北方和南方行政分布密度表,可知自西汉到元朝,南方行政分布越来越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南方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南方行政分布密度增大的根源是经济重心的转移,B项正确;政治中心的转移根源于经济重心转移,排除A项;自然环境的改变、交通条件的改善都不是行政区增多的根本原因,排除C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西汉末到明初,江南地区的人口总数在不断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密切相关,故选B;赋税制度改革并不是江南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A;高产作物的引进是在明代中后期,排除C;土地政策的调整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8.C
【详解】第一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第二幅图说明南方逐渐赶上北方,第三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南方,表明那时候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图3相对应的时期应是南宋时期,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9.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图表可知,西汉时南方人口户数远少于北方,到两宋时期南方人口户数已经超过北方,这反映出我国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表格能够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选项B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选B。
10.B
【详解】根据“从西汉到北宋……南方比重不断增加直至较大比例超过北方”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趋势之一是经济重心南移,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项;材料说明了北方人口比重下降,但没有说明原因,因此不能得出北方人口南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骨耜是原始农具的改进、曲辕犁是唐朝是犁的改良岭,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节省了人力,秧马是宋代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创新精神,B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中外科技水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农具改进与盛世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古代统治者对科技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史料按照使用价值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手史料是指考古挖掘的遗迹和遗物等,二手史料是指文献史料等。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属于考古挖掘的遗物,最有史料价值。故D符合题意;A、B和C均属于二手史料。排除。故选D。
13.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的商业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其表现有:坊市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日中为市的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连,故B正确;草市出现在魏晋时期,故A错误;纸币的出现和使用是北宋商业繁荣的表现,故C错误;明清时期商帮大量出现,故D错误。综上故选B。
1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魏、蜀、吴的局部统一,辽、西夏、北宋、南宋、金的局部统一,分别为西晋、元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故B符合题意;辽西夏、金是少数民族政权,故A不符合题意;魏、蜀、吴时期,主要是内部交流,故C不符合题意;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设立郡县制、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刺史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设立三司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起到了有效统治全国的作用,D项正确;秦汉和元明实行的这些制度都是在国家实现了统一后,并不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排除AB项;郡县制、行省等并不是为了控制边疆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汉朝张骞通西域推动了西域地区和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的开通创造了条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因此以上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与发展,B项正确;北魏时期统一了北方,但并没有实现全国统一,这也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A项;题干涉及事件的共同点是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而非对外交往,也不是经济繁荣与昌盛,排除C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分置的制度被打破,市场交易不再受空间限制。由此可知,北宋都城东京生意有可能最红火,C项正确;秦朝、东汉和唐朝时期,政府对市场的交易都有严格限制,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天子的绝对权威、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这是在突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因此,突出君主专制就是重农;唐代将商业局限在“市”中,宋代将商铺放在街道旁,这显示出对商业的限制;因此,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重农抑商的传统,C项正确。宋代没有实现国家统一,唐朝没有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排除AB两项;唐代将商业局限在“市”中,这不是发展商业而是限制商业,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蹴鞠事是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宋代蹴鞠铜镜是反映古代人民娱乐生活的文物,C项正确;秦朝统一货币,通行秦半两钱,便利于经济交流,排除A项;“汉代讲经图”与汉代儒学兴盛有关,汉代独尊儒术推动了文教事业的繁荣,排除B项;锦衣卫是明朝的第一个特务组织,是明代君主专制的异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入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其在朝鲜、日本以及欧洲的广泛传播及运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制变革,所以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促进了世界选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所以C不符合题意。
21.(1)史实: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对外政策:对外开放
(2)科技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的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特点:双向交流,共同发展(文明互鉴)
【分析】(1)依据材料“玄奘西行,研习佛法,带回大量佛经;鉴真历经磨难,东渡弘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外交往的史实有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向中国派出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与新罗的关系密切,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玄奘西行为中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2)依据材料二“中国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的有瓷器、茶叶、驿站制度、纸币、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可知,其中中国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的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元时期,中国既有外国传入的物品及文化,也有中国给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唐宋元时期中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双向交流,共同发展(文明互鉴)。
22.(1)毕昇;印制书籍更加便捷,而且能大批量印刷。
(2)司南;北宋。
(3)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将胶泥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根据材料一“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活字印刷术具有使印制书籍更加便捷,而且能大批量印刷的优点。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做成的指南工具称为司南。材料二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最早的记录。指南针最早用于航海是在北宋。
(3)根据材料三“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可知,这三个重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3.(1)中国,唐朝;宋代:竹管火枪;元代:火铳。
(2)骑士阶层的衰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3)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火药是中国唐朝时期发明的;宋代的火器有竹管火枪;元代的火器有火铳。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的重大历史事件有骑士阶层的衰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