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4 15:4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宁夏银川·校考一模)关于夏朝建立后的王位传承,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帝禹以天下投益,益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燕策》则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启用武力夺取王位 B.益将王位让于启
C.启最终继承了王位 D.禹直接传位于启
2.(2022·宁夏固原·校考一模)考古发现,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里,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地位和牛马猪狗同等,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是( )
A.武王 B.纣王 C.文王 D.桀
3.(2022·宁夏吴忠·统考二模)(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A.周初分封 B.商鞅变法 C.秦设郡县 D.汉初分封
4.(2022·宁夏固原·校考一模)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5.(2022·宁夏吴忠·校考一模)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
6.(2022·宁夏吴忠·校联考一模)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

①兵马俑 ②司母戊鼎 ③甲骨文 ④铁农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2022·宁夏吴忠·校联考模拟预测)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图案、铭文,阴干后再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成。这描述的是
A.古代甲骨文的制作过程 B.古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C.古代瓷器的制作过程 D.古代兵器的制作方法
8.(2022·宁夏吴忠·校考一模)陕西临潼县出土了一件名为“利簋”的文物,其腹内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这件出土文物说明了( )
A.中国古代的青铜制造工艺高超
B.出土文物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C.牧野之战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D.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唯一的可靠途径
9.(2022·宁夏银川·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校考一模)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图)。据此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
A.礼仪规范的结果 B.狩猎生活的需要
C.战斗训练的要求 D.刑罚残酷的表现
10.(2022·宁夏银川·银川一中校考一模)“甲骨文中的山、水、日、月跟今天写的文字基本差不多,相当一部分文字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篆书、楷书,文字形态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这说明( )
A.所有的甲骨文都是象形文字
B.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夏朝开始
C.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D.汉字的发展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
11.(2022·宁夏银川·校考一模)任继愈先生曾说:“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国家……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我们这个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汉字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这反映了( )
A.汉字是传达政令的唯一途径 B.汉字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C.汉字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汉字是我国所有民族的文字
12.(2022·宁夏石嘴山·统考模拟预测)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 管理过渡。商鞅变法中体现“国家形态”转折措施是( )
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13.(2022·宁夏吴忠·校联考三模)战国时期,“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这段史料重点阐述了( )
A.商鞅变法的措施 B.商鞅变法的性质
C.秦国强大的影响 D.秦国强大的原因
14.(2022·宁夏银川·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校考一模)边蜀原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 得益于(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独尊儒术 D.王安石变法
15.(2022·宁夏石嘴山·统考一模)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16.(2022·宁夏银川·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校考一模)唐庚,字子西,眉州人,在《唐子西文录》中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在后来的《朱子语类》卷九三《孔孟周程》中也引用了这句话。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这说明当时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儒学社会基础牢固
C.南方文人地位提高 D.尊孔读经得到提倡
17.(2022·宁夏银川·宁夏银川二十四中校考一模)《礼记:中庸》载:“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材料体现了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8.(2022·宁夏石嘴山·统考模拟预测)厩(马棚)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这反映了孔子主张的( )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19.(2022·宁夏固原·统考一模)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发现西方的价值观本身就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他意识到自己更倾向于东方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老子的忠实粉丝。据此可知,其最认可的“东方的价值观"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0.(2022·宁夏吴忠·校考一模)历史学家钱穆说“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中国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C.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D.商业繁荣的城市景观
21.(2022·宁夏固原·统考二模)王斌斌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妈妈、爷爷的言论分别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兵家、儒家、道家 B.法家、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道家 D.墨家、道家、儒家
二、综合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活跃,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出现诸子百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1)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位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中的相应人物填写在括号里。
甲:以法治国——
乙:民贵君轻——
丙:兼爱非攻——
丁:顺应自然——
(2)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在我们亲爱的校园中,偶尔会出现破坏公物的现象,根据你对儒家、法家、道家三家思想的理解,谈谈如何遏制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三家任选一个即可)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呢?
参考答案:
1.C
【详解】分析题干材料“帝禹以天下投益,益让帝禹之子启。”“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可知,《史记·夏本纪》和《战国策·燕策》的记载,最终都是启获得了王位,故C符合题意;A项只有《战国策·燕策》符合,排除A;B项只有《史记·夏本纪》符合,排除B;由于《史记·夏本纪》和《战国策·燕策》的记载有差异,故不能确定是否是“禹直接传位于启”,排除D。故答案为C。
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王纣统治残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B项正确;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排除A项;周文王不是商朝的国王,排除C项;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武王”可知,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周武王,“封功臣谋士”说明了分封“功臣”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B项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改革;C项是秦朝实行的制度;D项是汉朝实行的制度。故选A。
4.D
【详解】根据题干“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可知是分封制。为了巩固周初的统治,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但需要项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D项正确;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排除A项;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和行政体系,排除B项;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夏、商、西周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业的发达,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被誉为青铜时代,C正确,D排除;打制石器、原始陶器是在原始社会时期,AB排除。故选C。
6.C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铜器,③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因此,②③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C项正确;①兵马俑是秦朝的,④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时期,不能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①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bei)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因此材料描述的是古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B项正确;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排除A项;瓷器的制作过程、兵器的制作方法,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利簋”的腹内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出现在夏朝,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记述当时统治者的活动和商周政治、经济、政治情况,因此青铜器的铭文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B项正确;材料主要内容不是体现青铜制造工艺,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可知,甲骨文中的“女、令、见、光”字,都是一个跪坐的形象,这说明当时跪坐现象非常普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凳子作为一种日常用具,是在隋唐时期由胡地传入,并在宋时成形为现在的式样。所以,在此之前的中国古人,基本是席地而坐,而坐有坐相,站有站姿,跪坐即为一种符合礼数的姿势。因此,甲骨文中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表明这种跪坐姿势是礼仪规范的结果,故A项符合题意;跪坐是汉族古时的居坐的一种方式,即席地而坐,因此,与狩猎、训练和刑罚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依据题干“甲骨文中的山、水、日、月跟今天写的文字基本差不多,相当一部分文字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篆书、楷书,文字形态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大致意思,甲骨文中山、水、日、月跟今天写的文字基本差不多,是因为我们现在一部分文字都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与原来篆书、楷书,文字形态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文字沿袭下来。说明汉字的发展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1.C
【详解】文字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表现。材料中“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汉字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说明汉字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项正确;A中唯一途径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说明汉字推动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用,并不是说明汉字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排除B项;汉字并不是我国所有民族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依据题干“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结合课本所学,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治理地方的制度,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并立,兼并战争不断。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政治方面对地方治理,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强国君的权利,使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A项正确;由题干中“分封制项直接行政管理”涉及到是对地方的管理,没有涉及改革户籍制度,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这段史料重点阐述了秦国强大的原因。D项正确;商鞅变法的措施,涉及政治、经济与军事,排除A项;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排除B项;秦国强大的影响是,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最合理的军团”,可知,边蜀原认为秦始皇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因为秦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全国奠定了经济基础,B项正确;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排除A项;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且以失败告终,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根据“以百姓心为心”、“节用而爱人”等信息可以看出,老子和孔子都主张重视民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D;儒家没有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重农抑商是法家提出的,排除B;儒道一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6.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孔子,漫漫历史就如同无边的黑夜。这句话是赞美孔子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依据材料“在后来的《朱子语类》卷九三《孔孟周程》中也引用了这句话。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可知,社会各阶层都对孔子及儒家学说推崇,儒学社会基础牢固,B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学说,但A与题意主旨不符,故错误;CD与题意无关,故错误。综上故选B。
17.B
【详解】根据“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B符合题意;道家主张无为而治,A排除;法家主张以法治国,C排除;墨家主张“兼爱”“非攻”,D排除。故选择B。
18.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发生火灾,先问人是不是安全,这体现的是仁者爱人,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个人层面的道德修养,不是国家层面的施政方针,排除A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D二项。故选B项。
19.A
【详解】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的思想。故A符合题意;儒家创始人是孔子,排除B;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等,排除C;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创始人是韩非子,排除D。故选A。
20.A
【详解】据所学可知,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推动社会变革,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A符合题意;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属于政治方面的,B排除;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包括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C排除;商业 繁荣的城市景观不是“学术思想”方面,D排除。故选择A。
21.C
【详解】根据题干“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爸爸的言论属于法家,法家的思想是“法治”,加强中央集权。题干“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妈妈的言论属于儒家的主张,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题干“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爷爷的言论属于道家的主张,主张“无为而治”,故选C项;爸爸的言论与法家的主张最接近,不是兵家,排除A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爷爷言论主张不符,排除B项;爸爸、妈妈、爷爷的言论分别与我国古代法家、儒家、道家主张接近,不是与“墨家、道家、儒家”的主张接近,排除D项。故选C项。
22.(1)甲:韩非子;乙:孟子;丙:墨子;丁:庄子。
(2)示例:儒家;耐心教育感化学生,使学生加强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
法家;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惩罚破坏公物的学生。
道家;顺应自然,不必过于强求学生,让学生自己慢慢认识到错误。(任选一家即可)
(3)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提倡以法治国的是法家的韩非,认为民贵君轻的是儒家的孟子,主张兼爱非攻的是墨家的墨子,提倡顺应自然的是道家的庄子,故对应关系为:甲:韩非子;乙:孟子;丙:墨子;丁:庄子。
(2)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一家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可知,儒家提倡仁者爱人,以德服人,因材施教,所以儒家会耐心教育感化学生,使学生加强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注重法令的制定与惩罚,所以法家会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惩罚破坏公物的学生;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所以道家不会过于强求学生,而是会让学生自己慢慢认识到错误。
(3)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其中也有一些封建糟粕,所以我们应该在批判中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