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素养与情操
美术鉴赏的意义
吴冠中《狮子林》水墨设色173×290cm1983年上海美术馆藏
吴冠中;现在文盲不多了,美盲却很多。
美盲是什么意思?
美术鉴赏并不神秘,它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说说你的生活哪些事物与美术有关?
问题:作者、尺寸、题材、场景、人物特征(头发、服饰、体态、动态、神态)细节刻画、画面那些地方你最有感受?
捣练图(中国画,局部,宋代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5.3厘米,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张萱(唐)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熨烫
缝纫
捣练
《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练” 是一种古代的丝织品,织成时质地较硬,须煮熟后加漂粉用杵轻捣使之柔软,并经熨平后才能使用。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这里既让我们看到了唐代人的衣饰、生活等,其人物造型和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也明确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填表:《捣练图》所描绘的人物形象
服饰特点 体 型 款 式 色 彩 头
饰
生活风气 丰腴
领口低
长裙
艳丽
花
社会风气开化,女人以丰腴为美,在着装上确实很开放,皇宫中就更是这样。
什么是美术鉴赏
●所谓“鉴”,就是归类、分析、判断,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所谓“赏”即欣赏,就是接受者把他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等与个人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
总之,美术鉴赏就在于鉴古今、评优劣、定高下,首先要鉴别,然后才能欣赏。
核心含义 对象 方法行为
美术欣赏 赏心悦目 经典作品 观看、体验
美术鉴赏 鉴定与判断 更广泛的美术作品 体验、探究、评判、再创造
美术鉴赏
美术欣赏
画家人物小故事
清初,有这样一位画家:他生长在王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熏陶,聪明好学,八岁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他本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可是,在他十九岁时,国破家亡,不久父亲去世。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循迹空门,潜巨山野,以保存自己。他的人生亦僧亦道、亦画亦诗。
他的画,形象怪诞、晦涩难懂;笔情恣纵、笔减意繁。他是生活中的奇人、艺术中的狂人。
猜猜看,他是谁呢?
朱耷(1626—1705年)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观察思考:八大山人画中的鸟、鱼有什么特点?这种形象好看吗?他的作品晦涩难懂,如何鉴赏呢?
朱耷花鸟作品局部
为什么把他们画成向上翻白眼的神态
朱耷生活在明亡清立、改朝换代的时刻,前朝贵族、皇室后裔,把自己名字中的“牛耳”去掉改名“八大山人”,恨不能复国,于是中年之后画了很多翻白眼的禽鸟,抒发情绪,也对抗自己的命运。跟现在翻白眼的表情包不屑的情绪近似
其实“翻白眼”是有典故的:
据说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他对于自己看不起的人都是翻着白眼跟他们说话,只有遇到看得起的人才会把黑色的瞳仁翻下来(“垂青”一词由此而来)。朱耷将他的大多数鱼和鸟都画成白眼向天,寓意着世上很少有他看得上的人。同时,在八大山人的画作中留白特别多,一张纸上往往只是孤零零地画一只小鸡或两只鹌鹑,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背景,一片空白,让人不难想见其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艺术
漂亮
艺术美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
生活中提取的对象
将对象进行艺术处理后融入画家的观点成为艺术作品。
形式美
美术自身产生的美,不仅包含在艺术美之中,其本身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梦》 西班牙 毕加索 1997年 4840万美元。
《红色的和谐》马蒂斯 野兽主义
石窟佛像被油漆彩绘后更加鲜艳了,是不是更美观了?请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谈一谈你的想法。
没有艺术的相伴,我们当然可以生活,但是一定会缺失很多趣味。美术鉴赏,可以让我们徜徉在艺术的天地里,获得美的滋养和精神的陶冶,使生活更有温度。
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
●人类要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所以创造了艺术。
●美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它的价值和功能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1.《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长江》
鉴赏这件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教育功能 战争题材弘扬学生的爱国精神
(1)这是一件雕塑中的浮雕作品,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2)在构图上注意了人物的比例和船的结构,雕刻出了人物冲上岸的战争气氛;
(3)浮雕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同时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4)真实地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对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状况提供了参照。
2.《步辇图》唐代 阎立本
该图自右向左,没有背景,人物排列以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为视觉焦点,9名宫女众星捧月,与走来的典礼官、禄东赞和后面的通译官相迎。
审美功能 和亲题材增进学生对文化理解
(1)经营位置: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2)设色安排:相互呼应,突显气氛
(3)表现手法:生动刻画,对比衬托
(4)美术语言:线条圆转,传神写照
3.《我们要和平 》
版画 套色木刻 李平凡 1959年
整幅作品在蓝色的背景下烘托出三个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间的亲密友好,小女孩手捧一只洁白的鸽子,寄托了作者祈求世界和平的心愿。作品刻线有力粗壮,色调分明而调和,又富装饰风味。
认识功能 和平题材激发学生对生活热爱
1. 感知理解,积累审美经验。
2.门类互鉴,开阔审美视野。
3.引经据典,陶冶审美情操。
4.奥理冥造,提升审美能力
美术鉴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