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4 22:5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3、理解并学习文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2、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揣摩而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写景的笔法,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于散文文体以及作者鲁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拥有较多的阅读经验。并且,七年级学生童心未泯,对故事很感兴趣,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因此,通过预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复述出美女蛇的故事以及雪地捕鸟的过程,能够顺利读懂文章。
但是,学生对于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的体悟还存在不足,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还需要提高。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也不够清楚。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不能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掌握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做到情景交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课伊始,多媒体出示几张关于童年趣事的图片。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南腔北调集》、《二心集》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后记》。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可以看出文章按空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百草园,一是三味书屋。

2、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确凿、菜畦、桑葚、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珊瑚、宿儒、敛、脑髓、竹筛、秕谷、蝉蜕、书塾、倜傥、拗、人迹罕至、人声鼎沸
3、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这两个地方各自的起止段落是什么 请探讨。
明确:
(1—8) 写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9) 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4、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明确: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根一带,以及雪地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请同学们听录音,快速默读课文 (1-8段)
1、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 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乐园”乐在何处呢 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依据来。
A、乐景:有趣的景物;
B、乐闻: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C、乐事: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3、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 说说这节文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这些景物的 试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 (静态的事物) —— 植物
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 (动态的事物) —— 动物
妙在:由低到高写植物,由高到低写动物。

“碧绿”(菜畦)、“紫红”(桑葚)、“黄”(菜花、蜂) —— 从颜色上写 “肥胖”(黄蜂)、“高大”(皂荚树)、“臃肿”(根)、“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 —— 从视觉上写
“长吟”(鸣蝉)、“弹琴”(蟋蟀) —— 从听觉上写
“又酸又甜”(覆盆子) —— 从味觉上写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他们连缀起来?
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由整体过渡到局部。
总结: 从整体到局部,从植物写到动物,从静景写到动景,写作角度不断变化,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五、 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作者童年在百草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是何等的快乐!请同学再次一起朗读第二段,与作者一起分享童年的喜悦以及百草园带给鲁迅无限的乐趣。
布置作业
1、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2、理解课堂笔记,课下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3、让学生以同样的方式深入文本分析,预习美女蛇、雪地捕鸟以及后半部分三味书屋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