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教学步骤】
一、视频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的笑了。
在生自由回答后,老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教师范读。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神秘园之歌》。 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三、师生合作,研读文本:
1、分组朗读1-4自然段,大家边读勾画:“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 “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母亲呢?(同桌两人模仿母子二人,进行交流。)
过渡: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景物描写,并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景中寓情,包含了我希望母亲如春日一般充满活力、健康长寿的一份爱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
3、轻声朗读文章5—7段,思考三个问题:
①.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②.“我”是怎样解决的? ③.结果又是如何?
过渡:下面有个非常感人的画面,同学们找找看,试着读读,读出感情,最好是感动得让人落泪。(课件)
4、研读第8段。理解文章重点。
师:在听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两句话似乎有点矛盾。“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一个不重,一个也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样去理解“整个世界”?(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如果说“我”和“妻子”代表的是“现在”,那么“母亲”就是“过去”,“儿子”就是“未来”。“我”和“妻子”起着承上启下的传承纽带作用,这其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然要使他们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地走。的确,我们要立足现在,对过去要珍惜,对未来要珍爱,用爱来撑起整个世界。
课堂小结:一个平常普通的散步竟散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传统美德和对生活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写作方法我们记下来以小见大。
四、拓展延伸:
过渡:文中这一家子过得乐融融,奶奶慈爱、孙子活泼可爱、妻子贤惠,而我更是孝敬母亲,叫上母亲,出来散步;为了母亲,选择大路;背着母亲,走过小路;在这样十分感人的时刻,请用你手中的笔把心中的感动写下来。
我手写我心:家是什么?我是什么?
小结:世间有爱,家中有情。亲情是人间第一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成为避风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成为幸福的摇篮。今天,我们一起用心灵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三代做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散步,他们一家使我们懂得了,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作业——用行动表达爱
在父亲或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儿子 以
尊老 爱幼 小
见
我 妻子 大
责任感
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