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张PPT)
教学课件
语
文
高
一
语
文
必
修
下
册
导入:猜一猜下列四句话分别指的是我国的那四本著作?
1、男人要生存,不能没有智慧
2、江湖的快意其实一点也不让人快乐。人在,欲就在,处江湖之远也无法逃脱人性的种种。
3、想象力的一次重大突破。古代狂想曲。
4、大观园儿女情长。
第一课时
理清情节结构
作品简介
《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生动的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故事性强,情节张弛有度,语言简练生动。《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施耐庵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解 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原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故事发生的天气环境
故事发生的地点
●主要人物:
●故事情节:
●典型环境:
林冲
风雪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一逼相国寺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前情后事
我是被逼上梁山的!
理清情节结构
沧州遇旧交
密谋害林冲
买刀寻仇
草场交接
出门沽酒
刺杀仇敌
亲闻阴谋
逼上梁山
结合图片,理清情节结构,给每个情节取个小标题
理清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序幕)
第二部分(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开端)
第三部分(6-9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发展)
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暗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明线)
紧张度
紧张度
时间
酒店密谋划
买刀寻仇敌
接管早料场
风雪夜复仇
沧州遇旧知
计定草料场
得意山神庙
双线结构有何特点
?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理清情节结构
两条线索时而交织时而错开的设计,曲折有致,时而紧张,时而舒缓,时而低谷,时而平缓,时而高潮,使情节完整丰富,跌宕起伏,一步步向前发展,格外吸引人。
双线结构有何特点
?
理清情节结构
小说线索及其作用
一、什么是线索?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等。如小说《项链》中的线索就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此有关。二、小说线索的类型
单线:小说以人物、事物、情感、空间、时间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
双线:明线是指直接在文中出现的线索。暗线指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一般是和明线相同时间发生但在不同地点进行的情节事件,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是“隐藏”着的,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间接表现的情节事件。如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药》,明线写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普通民众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痨病的悲剧,而暗线则写了革命者夏瑜的血被吃的故事。
三、双线如何交织
明暗两条线索一般平行发展,但在一定时候一般在最后会安排交织。如鲁迅《药》:《药》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写华老栓夫妇买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一条是暗线,写革命者夏瑜被捕入狱、狱中斗争和英勇就义。两条线索由人血馒头产生连接,由吃药和被吃、谈药和被谈产生交织,在坟场完全融合。
答题模板:①明线是……②暗线是……③两条线索借助于……的叙说而交织在了一起。
小说线索及其作用
四、单线索的作用
1.线索贯穿情节始终,把各阶段的情节和人物组织在一起,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更加紧凑、精巧和新奇;2.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3.有利于突显主题;4.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引发读者思考等。
答题模板
1.组织情节方面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突出主题方面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或引发读者思考: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小说线索及其作用
五、双线索的作用(两种模式)
小说线索及其作用
1.明暗线(主副)
①明线(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暗线(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表现人物性格,丰富文章主题。③明线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突出了人物形象,使文章主旨的表达耐人回味。2.双主线①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两条主线,一条是……,一条是……。②两条线索纵横交织更加全面地表现了人物性格,丰富了文章主题或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③双主线平行并列,交替展开,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使作品取得内容丰满、启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课堂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绿窗帘 丁茜第一眼就看到对面窗口那湖绿色的窗帘,甚至隐约看出那帘子是手工缝的。不知女主人是过于忙还是疏于女红,针脚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她住四楼,那个窗口自然也是四楼。因为它跟她对得那样端正,以致其他的窗口就显得远了。 她想跟新邻居打个招呼,但窗帘始终不肯拉开。且像是固定了,风也吹不动。她一直倚在窗口。到夕阳在玻璃映出一团亮亮的光圈,绿窗帘里忽然爆出一句充满喜悦的男声:“琴,瞧!这是什么?” “啊!”紧接着一个银铃般含嗔带娇的声音:“白杜鹃!白杜鹃!可是,太贵了呀。” “可是,有什么能比你更贵呢?”
那柔情的声音,丁茜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了。她甚至忘了地也曾有过这种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她屏住了呼吸。
课堂拓展阅读
“可是,我什么都不能给你。”
“不准这样说,小傻瓜。”
一时寂静,什么声音也没有。但她知道,那绿窗帘里,涨满了爱,盛满了幸福。心底荡出丝丝缕缕的自怜自爱的感觉,她快快地离开窗口,发现泪已流过腮边。.
丈夫竟比搬家前更早出晚归了,她觉得忍耐已到了极限。好不容易有一个休息日,丈夫又拎起了出诊包,丁茜抢上一步,“砰”地关了门:“医院给你多少加班钱?”
“我有一个病人……”
“他是你爹吗?”她想起了那束白杜鹃,心里腾起了烈烈的火。
“你轻点。”
“干吗要轻点?我不是你的奴隶。以后,我只管买菜烧饭,其他的事,全归你。”
他竞答应了。出诊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
课堂拓展阅读
她并非真心要这样做,只想气气他,只想吵一架出口气。可竟也办不到。而就在这个时候,绿窗帘里传出了歌声,又那么柔美那么深情!她没有要求生活得公平,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
她变得心灰意冷。早晨起来,开了煤炉,烧了泡饭。在窗前漫不经心地梳头,一句清脆悦耳却又不知所云的外国话,把她的注意力吸向那总不开启的绿窗帘……
“今天是我生日?哎呀,我怎么会忘啦。好,今天吃长寿面。”
“等等,请先打开书橱。”女的声音里含着抑不住的欢喜。
“《鲁迅全集》?上帝呀!你钻进我的脑子里去过吗?你怎么知道我正需要这套书?”
“我是上帝吗?哦,不。我出的主意,妹妹出的劳动力。”
“可你不能拿这个钱…”
“为什么不能?你不希望我高兴……”声音中断了,断得突然。她急急关严了窗户,怕有什么再传过来。可委屈却关不住,由液态化成了气态,长长地叹了一声。
课堂拓展阅读
冬去春来,她已看熟了那块草地般的绿窗帘。她已不希望它开启了,永远。
然而,又是意外。五月里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那窗帘高高地撩起了,像是剧场的大幕。窗口,两个男的努力搀扶着一个女的。丁茜开始以为是个秃顶的老太婆,当发现是个年轻女子时,不由得大吃一惊。
那女的头发全部脱光,脸因浮肿而又圆又大,很是怕人,她极其无力,却又贪婪地将惨白的脸迎着蓝天和阳光。
尽管丈夫成天和死神打交道,她却是第一次懂得回光返照。她恒恒地望着。直到那女的疲款地垂下了脸。这时,她们的目光相遇了,丁茜看见她艰难却充满羡慕地笑了一下,便倒进身旁年轻的那个男子的怀里。
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琴——”
就在这一刹那,她看清了旁边站着的,那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另一个人——竟是她的丈夫。不等她喊出一声,绿窗帘滑过他们的头顶,飘飘地垂落下来,眼前又只剩一片绿色。
阳光很好。
《绿窗帘》
问题: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找出来并结合全篇简要分析其作用。
线索:绿窗帘。作用:①从情节结构看,“绿窗帘”作为线索,既是故事的发端,又结构全篇,使结构紧凑完整。②从人物形象看,绿窗帘表现出女患者热爱生活、生命无比顽强的品质。③从主题意蕴看,“绿窗帘”具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它象征幸福,象征顽强的生命力。④从阅读接受效果看,“绿窗帘”本身富有诗意,又具有悬念作用,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课堂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弄,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深陷的眼眶里,红筋牵牵地,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孩子的脸,定定地,凄然失神。
近来,那孩子特别会哭,叫开了头便难得停,好比大暑天的蝉儿。老妇人百般抚慰,可是不大见效,直到他自己没了力,一壁呜咽,一壁让眼皮一会开一会闭而终于阖拢,才算收场。
今晚老妇人感到特别安慰:到这时候了,孩子的哭还不见开场,假若就这样倦下来睡着,岂不是难得的安静的一晚?然而她又感到特别不安:不晓得就将回来的阿弟怎么说法,不晓得几天来醒里梦里系念着的可怜宝贝到底有没有着落。这时候,她注视着孩子,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般迷茫的未来。她不敢再想,无聊地问孩子:“大男乖的,你姓甚?”“张。”大男随口回答。“不!不!”老妇人矫正他说,“我教你,大男姓孙。记着,孙,孙!”“孙。”大男并不坚持,仰起脸来看老妇人的脸,就这样学着说。
老妇人心头一阵酸。“随便哪个问你,你说姓孙,你说姓孙……”声音渐渐凄咽了。
“哇——”大男突然哭起来了。小身躯死命地挣扎,泪水淌得满脸。
老妇人知道每晚的常课又要开头,便以柔和的声音来呜他。大男照例不理眯,喉咙却张得更大了,“哇……妈妈呀……”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那一声就如一针,针针刺着自己的心。她于是站起来走,把大男横在臂弯里。从她那动作的滞钝以及步履的沉重,可见她确实有点衰老了。
搭,搭,外面有叩门声,同时,躺在跨街楼底下的那条癞黄狗汪汪地叫起来。她吓得一跳,但随即省悟这声音极熟,一定是阿弟回来了,便匆遽地走去开门。门才开一道缝,外面的人便闪了进来;连忙,轻轻地,回身把门关上,好像提防别的什么东西也乘势掩了进来。
“怎样?”老妇人悄然而焦急地问。
“唉!总算看见了。”阿弟摸着额角,颓然,像完全消失了气力。
“看见了?”老妇人的眼睛张得可怕地大,心头是一种悲痛而超乎悲痛的麻麻辣辣的况味。
“阿姊,我今天遇见的那个弟兄,是一个好人。我找着了他,求他的恩典,指点我去认一认他们的棺木。我告诉他这两个人怎样地可怜,是夫妻两个,女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在外婆手里啼哭,叫着妈妈,妈妈,……请他看老的小的面上发点慈悲心。”
“他约我六点钟在某路转角等他。我自然千恩万谢,提早等着。他引着我向野地里走,一路同我谈。啊——那弟兄嘴唇粘着支纸烟,一壁吸烟一壁幽幽地说,‘那一天,我们那个弟兄,上头的命令呀,缩了好几回,才皱着眉头,砰地一响开出去。又是三响,才算结果了,两个染了满身红。’”
“他说棺木都写着号码,他记得清楚,十七十八两号是他们俩。我们逐一认去,认到了,一横一竖放着,上面外国号码十七十八我识得。”
“十七,十八!”老妇人忘其所以地喊出来,脸色凄惨,眼眶里明莹着仅有的泪。一阵忿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那辈该死的东西!”
阿弟看阿姊这样,没精没采回转头,叹着说。“我看棺木还好的,板不算薄。”
“我告诉你,”老妇人咬着牙,身体索索地震动,继续说,“我不想什么了,明天死好,立刻死也好。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命!——怕什么呢!我是姓张的丈母,映川的娘,我要到街上去喊,看有谁把我怎样!”忿恨的火差不多燃烧着她的全体,语声毫无顾忌地哀厉而响亮。她拍着孩子的背又说,“说什么姓孙,我们大男姓张,姓张!啊!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给年青的女儿女婿报仇!”
阿弟听呆了,怀着莫名的恐惧,伸手掏衣袋。“他们留着字条呢!”他说着“啊!字条!”老妇人身体一挺,周身的神经都拉得十分紧张。字条拿出来了,是撕破了的一个联珠牌卷烟匣子,反面写着八分潦草的一行铅笔字。阿弟凝着细眼凑近煤油灯念这字条。“‘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嗤!这个话才叫怪。没了性命,倒说没有什么恨。‘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他们的意思,没有别的;求你好好看养着大男;说大男就是他们,大男好,就如他们没有死。只这‘无所恨’真是怪,真是怪!”
“拿来我看,”老妇人伸手攫取那字条,定睛直望,像嗜书者想把书完全吞下去那样地专凝。但她并不识字。
“大男,我的心肝,楼上去睡吧。”她立起来走向楼梯,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放着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 “哇……”孩子给颠醒了,并不张眼,皱着小眉心直叫,“妈妈呀……”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四日作毕问题:请指出小说的两条线索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交织起来的。
【答案】
①明线是:老妇人看护孩子,在静夜守候阿弟回来说明情况,老妇人决定承担抚育孩子的责任。②暗线是:老妇人的女儿女婚进行革命斗争,被捕后惨遭杀害,死前遗书寄情。③两条线索借助于阿弟对老妇人的叙说而交织在了一起。
课后点对点练习
《六点钟准时响起的电话》
问题:电话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联系文中电话的不同情况,分析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
电话是小说中的一个线索,具有展现情节发展的作用。
①“我”提前回家所发现的电话,是母亲和老年大学同学在通话,母亲处在高兴中,这是情节的开端,母亲出了情况。
②新的周末大团圆时六点的电话,是母亲老年大学同学打来的电话,母亲处在无奈中,这是情节的发展,母亲被迫放弃。
③六点准时响两声的电话,是母亲老年大学同学报平安的电话,母亲再婚的想法被“我们”彻底打消了,这是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④顽强地持续着的电话,是老人女儿的电话,老人临终乞求与母亲见一面,这是情节的高潮。
《虎啸震千山》
问题:小说叙事采用双线结构,线索分别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试做简要分析。
①明线为老画家高昌,三年前,他画了一幅“襁褓”图勉励县领导,并时刻关注家乡发展;三年后,家乡脱贫,他又画了一幅《一啸震千山》相赠。②暗线是新任县领导苦干实干,勤劳致富,最终带领全县人民摆脱了贫困。
③作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凸显了老画家以及领导干部的高贵品质,使小说情节平添波澜,主题更加丰富深刻。
《老歪》
问题: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①明线是我的打工经历,暗线是老歪对我的帮助;
②明线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线表现了老歪的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③明线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突出了老歪的人物形象,使文章主旨的表达耐人回味。
第二课时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手法
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情节描写
分析人物性格
林教头沧州遇故知
1.李小二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后又是林冲救了他免送官司,并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最后还是林冲赍发他盘缠才于路投奔人。
扶弱济困、善良正义
(情节描写)
2.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3.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语言描写)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善良安分
分析人物性格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1.……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2.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
3.……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思考:语段1、2可以看出林冲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过了三五日,林冲这么容易熄灭怒火?
语段1、2可以看出林冲性格急躁、刚猛激烈、疾恶如仇的性格,而语句3则体现其隐忍自安、心存幻想、得过且过的一面。
分析人物性格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正面临危险步步逼近,他此刻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思想?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事,正不知何意
心有疑虑
听从安排
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一个泥瓦匠来修理
随遇而安
买酒途径山神庙,还祈求“神明庇佑”
幻想求安
接管草料场
分析人物性格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思考:
此段文字有很多动词,可以看出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小心谨慎,唯恐出事
分析人物性格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为下文陆等人推门,却被石头靠住埋伏笔。
体现林冲谨慎细心的性格。一个临时栖息地都如此小心,可见其时时防备,一刻不敢大意。
推动情节发展。陆等人站在庙外说话,林冲在庙内明白了真相,才反抗杀人,完成性格上的重要转变。
1.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
2.翻转身来……林冲喝声道:“……”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3.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
以上是林冲反抗的一系列动作,作者对此写得非常细致,这样写有何作用?
作者用洗练的文字生动地再现了林冲杀敌时的干脆利落,显示其武艺高强;同时也是他多年心中怒火的总爆发,体现出一向隐忍的林冲终于认清了现实,不再抱有幻想,奋起的反抗,与“逼上梁山”的主题相映合。
分析人物性格
林冲性格发展的动态曲线
软弱忍辱
不思反抗
识破阴谋
激起怒火
得过且过
委曲求全
心有疑虑
听从安排
随遇而安
心存幻想
清醒认识
手刃仇敌
英勇果敢
奋起抗争
街头遇旧
阴谋陷害
到草料场
雪夜复仇
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高考题型一:整体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性格)需要“五从”思维
(1)从分析情节入手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性格),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关注的一点。
(3)从分析环境入手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可以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4)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主要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从具体做法上来看,首先要从原文中圈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这个人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分析人物性格
满分答案注意事项
(1)审清题干,明确两点:
第一,是形象还是性格人物形象,这一概念的内涵大于人物性格的内涵,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的外在形象(外貌)、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能力)、行为习惯等因素。
“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的内容;“形象特点”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可以把人的外在形象(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考虑进去。
第二,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
“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分析。
(2) 掌握答题模式,具备满分意识题干若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回答“××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人物形象(性格)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如:①只要求概括形象或性格,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之间不能交叉。②整体概括分析,可有两种思路:a.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的人”的句式完成,接着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b.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然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课堂拓展阅读
《玻 璃》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一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过路人误撞受伤。
课堂拓展阅读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课堂拓展阅读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课堂拓展阅读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课堂拓展阅读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课堂拓展阅读
《玻 璃》
问题1:“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课堂拓展阅读
问题2: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课后点对点练习
《书 匠》
问题1: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
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
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问题2: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课后点对点练习
问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浸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文人的气质:①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②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③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
军人的冷峻:①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②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③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赵一曼女士》
问题: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丁二哥的性格特点。
①性格刚强(不服输),丁二哥为了维护本地手艺人的尊严与编笆人竞赛,一个下午和晚上编成五块草笆;
②大方慷慨,三教九流的人,同乡或者知青到丁二哥家中,他都热情招待;③热心善良(乐于助人),不管是谁,求他帮忙他都愿意,谁家娶媳妇,他总是主动忙前忙后;
④忠厚老实,帮助别人不计名利,做事情踏实、能吃苦;
⑤心胸宽广(宽容),同乡瞧不起他,知青占他的便宜,他从不介意,而且还买来莜面、小米招待同乡和知青。
《北望长城外》
课后点对点练习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小说高考题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包括肖像、心理、行动、语言、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解题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塑造人物的手法
1.动作、语言、神态、肖像、心理、细节描写等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衬托、对比、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常见设问方式】
⑴.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XXX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⑵.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⑶.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课堂拓展阅读
《枪口下的人格》
1944年8月,巴黎。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被他的房东贝尔蒂俘虏了。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挺直胸膛得意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去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的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殴打,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课堂拓展阅读
贝尔蒂严词呵斥道:“收起你的那一套吧!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里。贝尔蒂同大伙正高兴,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疾驰增援的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得了他的目光,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课堂拓展阅读
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德国人举起了枪,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回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
课堂拓展阅读
《枪口下的人格》
问题: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1)对比。(1分)(2)①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②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③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每点1分,三点4分)
《理 水》
问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①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写他破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
②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
③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课后点对点练习
课后点对点练习
《重建学校》
问题: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塑造孙少安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本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着力塑造了孙少安这位明辨是非、依恋故土、热心为家乡做贡献的新农民形象。①语言描写,表明少安不捐修庙钱的坚决态度,如“我不会出这钱”。②动作描写,如走进破败老校、原二队饲养院,找朋友金俊武议事,蹲在山顶环视双水村。③心理描写则写出了少安决定投资办学的心理过程,如老学校勾起的回忆、伤感;决心与修庙唱对台戏等。
第三课时
分析小说环境
分析小说环境
段落 原文语句 具体分析 作 用
7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8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9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纷纷扬扬”,写雪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雪势之大,范围之广。
句中一个“紧”字,写出了越下越大的雪势。
这里的“紧”字和上一段的“紧”字,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贴切。
推动情节发展
渲染出悲壮的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处境,埋下伏笔。
正面描写
渲染凄冷,悲凉氛围。
环境描写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作品中多次提到风雪,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1)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
(2) 因为下雪,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3)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
(4)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
环 境
情 节
人 物
主 题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背景,描写了……景,渲染了……气氛(环境本身)
推动情节发展,为……作铺垫,照应前文,埋下伏笔。 (指向情节)
烘托……感情,表现……性格、预示人物命运。
(指向人物)
突出……主题
(指向主题)
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思考角度
例题精析
《活 着》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
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摊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
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
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问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读答案
找问题
学生答案一:景物描写,描写了夕阳西下的傍晚,农村中
劳动人民日常的作息和自然的乡村风景,就像人的生命一
样,有自己的规律,生老病死,自然界的事物都按照规律
在发展下去。
对景物本身的理解很到位,但思考角度单一,缺少概括。
问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读答案
找问题
学生答案二:运用景物描写,描写农舍,田野里一片宁
静,交代了时间已经黄昏,地点在田野,我对周围的所
见所闻,渲染气氛,呼应开头,午后环境,烘托主题,
衬托了作者难过、同情、感动的心理。
答题思路较全面,但缺少分析,没有分点回答, 脱离文本。
问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①描写了乡村生活的情形,渲染了乡间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
②烘托了牛和老人的和谐。
③深化了小说“人生历经磨难,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好好活着”的主题,增添了小说意旨绵长的韵味。
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环境角度
人物角度
主题角度
情节角度
课堂拓展阅读
《木 笛》
典型例题: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一种肃穆、悲壮或悲凉的气氛。为刻画朱丹、少年儿童的人物形象做铺垫。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朱丹追随着雪片并遇到了大雪中的孩子方阵。③烘托了主人公朱丹内心的悲伤之情。④烘托了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也烘托了孩子们心灵的洁白无瑕。
课后点对点练习
《黄 昏》
典型例题:小说开头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为人物出场做铺垫。小说开头写暮色苍茫,夜幕昏暗,这为小说中三个失意落魄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昏暗模糊的背景。
②使情节展开自然合理。因为昏暗的环境,使得老人丢香皂、找香皂,葛尔特茨比从怀疑到相信进而资助年轻人等一系列情节的展开自然而合理。
③暗示了故事的结局。开头昏暗凄凉的背景暗示了葛尔特茨比从怀疑一切到最终被骗的可悲结局。
课后点对点练习
《雪夜的老人》
典型例题:小说中对雪花的描写有何作用?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①雪花的描写,呼应标题,前后照应,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结构更加完整。
②描写雪花,提供了具体的人物活动环境,渲染了一种凄冷、孤独的氛围。
③烘托出小说中“我”和老人鲜明的形象特征。④雪花在本文中主要象征着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困难,有助于体现小说的主题:迎难而上,永不放弃。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