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4 20:1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荡的春秋时期 练习
一、选择题
《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这说明
A.周朝政局稳定 B.周王室地位下降
C.诸侯国和平共处 D.周天子实力大增
周顷王继位后,王室财政拮据,竟至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寻求援助,鲁国国君提供资助后才安葬了襄王。这个故事说明
A.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周天子注重节俭 D.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
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我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史记·周本纪》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取到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①周王室地位下降
②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弱,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
A.尧舜禹时期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井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①周王室衰微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战争
④先后出现多个霸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 7 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 3 次。同时鲁国却朝齐 11 次,朝晋 20 次。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有什么特点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秦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予诸侯 D.同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强大
周襄王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后来又接受晋候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这表明
A.周王已失去“共主”尊号 B.周王室地位严重下降
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周王室权威有所恢复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 7 次,同时朝齐 11 次,朝晋 20 次。这种对比说明了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周王室地位衰落
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殉葬用七鼎。据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A.周王室地位的衰落 B.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C.贵族生活更加腐败 D.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迁如下,其中铁农具开始出现于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农具
A.远古人类时期 B.原始农耕时期 C.商朝时期 D.春秋时期
《论语》中说:“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 B.春秋 C.西周 D.商朝
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霸主“尊王攘夷”,协助小国 B.周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争霸战争不断,分裂趋势加剧
《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曲辕犁
春秋时期,随着新的生产工具出现,促进了深耕细作农业的发展。该时期“新的生产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工具 D.铁制农具
下面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中①处应填入的朝代是
A.周朝 B.春秋 C.西汉 D.东汉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仍能有效管理天下诸侯 B.诸侯之间的战争特点是兼并
C.诸侯势力崛起周天子地位动摇 D.周平王分封诸侯由方伯管理
二、复合题(共2题)
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也会因历史的发展而失去原有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材料一 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材料一两幅图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是哪朝开创的?阅读材料一中第二幅图,写出位于今山东的两个诸侯国的名称?
(2)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史记·周本纪》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根据材料说明这一时期政治局势有何特点?“诸侯强并弱”有何利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杂志曾发表文章认为,处于旧石器早期的北京人“那里的任何火焰都不是人手点燃的”在 2009 年 6 月 24 日开始的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抢救性清理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灰烬、烧骨烧石,这相当于给《科学》杂志重重地打了一巴掌。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
材料三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周本纪》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发掘“相当于给《科学》杂志重重地打了一巴掌”的理由。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公天下”“选贤与能”的首领继承制度是什么?“家天下”时又变成了什么制度?
(3) 材料三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形势出现了什么状况?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
1. 【答案】B
【解析】分析题文可知,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以强欺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诸侯不再听从周王室的调遣。充分说明周王室的地位下降。故 B 选项符合题意;A、C、D 选项明显与题文不符,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 B。
【知识点】王室衰微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知道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题干给出了“周顷王继位时,王室财政拮据,竟至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寻求援助,鲁国国君提供资助后才安葬了襄王”的信息,这个故事说明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
故选 D。
【知识点】王室衰微
3.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诸侯之间常年争霸战争势必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但随着一些诸侯国被灭掉,出现了一些势力和疆域较大的诸侯国,同时因中原与周边的少数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春秋争霸是因为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导致的,所以④的说法错误;①②③说法正确,故选 A。
【知识点】诸侯争霸的目的与意义
4. 【答案】B
【解析】考查东周时期的史实。依据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没有提到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故选:B。
【知识点】王室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称霸
5.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故选 A。
【知识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6.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春秋争霸的历史。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命于天子,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故选 C。
【知识点】王室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称霸
7. 【答案】B
【解析】考查东周时期的史实。依据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没有提到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知识点】王室衰微、晋楚称霸、齐桓公称霸
8.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平王即周平王,他建立的是东周。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平王所处的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被破坏,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政治局面由诸侯掌控。尧舜禹时期是原始社会后期,没有出现题干中的现象;周平王不是西周时期的周天子;战国时期期,旧制度完全崩溃,周王室形同虚设,封建制度逐步确立。ABD 与题干不符,故选 C。
【知识点】王室衰微
9.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霸主)”,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先后出现多个霸主。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 A。
【知识点】王室衰微、晋楚称霸、齐桓公称霸
10.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 7 次……却朝齐 11 次,朝晋 20 次”,这说明诸侯势力大于王室势力,故 D 符合题意。题干是在说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和王室势力的消长变化,故 ABC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D。
【知识点】王室衰微
11.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周襄王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后来又接受晋候的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这表明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周王室地位衰微,天子要依附强大的诸侯,所以 B 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王室衰微
12.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候,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周王室地位衰落,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国,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互相称雄。齐桓公、晋文公都是当时的霸主,鲁国国君朝齐、朝晋的次数多于周天子,说明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地位衰落,故 D 符合题意;ABC 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D。
【知识点】王室衰微
1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由材料资讯的“天子殉葬用九鼎”,到“诸侯墓葬中发现九个鼎”,鼎,即权力、等级的象徵,从而体现了原有礼乐等级制度遭受到冲击,说明周王室地位的衰落。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 项符合题意,BCD 项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本题正确答案选 A。
【知识点】王室衰微
14.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单位生产和个体经营的特色的小农阶层成为社会基础有了可能,井田制中“千耦其耕”的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因此 D 项符合题意,ABC 项时期均还没有出现铁农具,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 D。
【知识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礼乐制度。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辖地千里,有大量的公田,有实力进行战争。到春秋时,天子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故选 B。
【知识点】齐桓公称霸、晋楚称霸、王室衰微
16. 【答案】C
【解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指的是周王号令天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诸侯号令天下,因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政治特点。故选:C。
【知识点】王室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称霸
17.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古代中国牛耕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材料中“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意思是宗庙祭祀的祭品(当时叫做“牺牲”,主要包括猪牛羊)现在作为田间的劳动力。题干问的是春秋时期出现的新的耕作方式,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牛耕。故选:B。
【知识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8.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是在春秋时期,至迟春秋中期,我国就发明了冶铁技术,并且很快获得了重大进展,从而为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推广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促进了深耕细作农业的发展,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知识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9. 【答案】B
【解析】公元前 771 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因此①是春秋。故选:B。
【知识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0.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相继称霸。因此只有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 C。
【知识点】王室衰微、晋楚称霸、齐桓公称霸
二、复合题(共2题)
21. 【答案】
(1) ①分封制;②西周;③齐鲁。
(2) ①东周(春秋);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③利:促进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一层意思即可) 弊: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解析】
(1) 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两幅图反映的是分封制,是西周开创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保卫王室。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而位于今山东的两个诸侯国是齐国和鲁国。
(2) 依据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公元前 771 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所以“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标志着东周的开始;依据材料分析可知,这一时期政治局势的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而“诸侯强并弱”的利:促进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弊: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知识点】王室衰微、西周的灭亡和平王东迁、西周分封制及作用、诸侯争霸的目的与意义
22. 【答案】
(1) 理由:考古证明,远古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推翻了《科学》杂志不相信北京人会用火的结论。历史价值:发现人类进化过程中的规律,科学研究人类的起源(或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演进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证据)。
(2)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3)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解析】
(1) 据材料一“中国《科学》杂志曾发表文章认为,处于旧石器早期的北京人“那里的任何火焰都不是人手点燃的”在 2009 年 6 月 24 日开始的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抢救性清理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灰烬、烧骨烧石,这相当于给《科学》杂志重重地打了一巴掌。”可知,考古证明,远古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推翻了《科学》杂志不相信北京人会用火的结论。故这次挖掘“相当于给《科学》杂志重重的打了一巴掌”。研究周口店北京人的遗存可以发现人类进化过程中的规律,科学研究人类的起源,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演进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证据。
(2) 结合所学可知,禅让制就是当权者离职后由他本人把职位传给他认为最有能力的人担当,禅让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世袭制就是当权者离职后职位自动由自己的儿子或有血缘关系的人担当,从此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随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构体制也随之建立起来。
(3) 根据材料“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故而诸侯争霸战争频发。
【知识点】晋楚称霸、尧舜禹与禅让制、世袭制、齐桓公称霸、北京人、王室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