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与甲骨文 练习
一、选择题
王丹同学在安阳参观殷墟时,导游指着一些龟甲残片上的文字介绍说:“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导游介绍中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方寸之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是我国 1964 年发行的 4 枚邮票。据此判断四枚邮票中的器物均属于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重要的文明成就。按使用功能分类,下图青铜器属
A.酒器 B.礼器 C.兵器 D.乐器
下图中的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该文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河南安阳市大量出土 B.明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
C.是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D.已经具备汉字基本结构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一件绝世青铜精品。它铸造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
在一个关于甲骨文的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供了四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采用了象形造字法 B.甲骨文出现在商周时期
C.甲骨文已形成了完整体系 D.我们尚无法识别甲骨文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迁,③青铜农具最有可能出现于
A.远古人类时期 B.原始农耕时期 C.商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下列哪种材料上
A.龟甲和兽骨 B.鹿皮和虎皮 C.青铜器 D.树皮
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小张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看到书中这样写道:“在商朝,贵族征讨其他国家胜利后往往举行祭祀,向祖先报捷。”如果要验证它的真实性,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
A.《史记》 B.金文 C.甲骨文 D.铭文
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大盂鼎
如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
A.甲骨文 B.小篆 C.契丹文 D.西夏文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文字是
A.金文 B.甲骨文 C.大篆 D.小篆
1899 年,王懿荣对“龙骨”这味药经过反复推敲、对比、拼合,确定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是一种文字。这就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汉字。这就是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甲骨文
下图,出土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青铜立人 C.青铜树 D.四羊方尊
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就(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人面鱼纹盆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兵马俑
二、复合题(共2题)
读图回答。
(1) 图一上面刻画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种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什么朝代?
(2) 图二是用什么方法铸造的?它在世界上有何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要到有文字记录后的时代才能够确切考证……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考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进行记载。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夏王朝自夏禹开始,到夏桀结束,一共有十七个王,历时四百七十一年。
——译自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竹书纪年》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中国史纲》以商朝为“出发点”的原因是什么?请你推荐一处河南省内的商朝遗址。
(2) 请你为三则材料分类,并说明依据。
(3) 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我们研究夏朝历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
1.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为切入点,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文字。根据所学,文字的发展历程为甲骨文、金文(铭文)、小篆、隶书、楷行草书。题干中上承原始的刻绘符号,下启铭文,可知应该为甲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故选:A。
【知识点】甲骨文的发现
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邮票中的器物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故选:C。
【知识点】金文
3. 【答案】A
【解析】方法一:
根据题干信息“妇好是商王的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负责占卜的人在判断吉凶之后,才将卜问的内容书写、刻画在甲骨上;除了卜吉凶之外,有部分甲骨文是用来记事的。我国有文字可教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题干的内容出现在商朝,因此最早可能记载的材料应该是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只有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 A。
方法二:
本题主要考查对”甲骨文”的掌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时出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作甲骨文”,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故答案选 A 项。
【知识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意义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相关内容。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记录的是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所以答案选 B。
【知识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意义
5.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缶,用作盛酒器,A 符合题意;BCD 项不是缶的主要用途,排除。故选择 A。
【知识点】金文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因此 A 项符合史实,B 项不符合史实;甲骨文是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基本结构,C、D 项符合史实。故本题答案为 B。
【知识点】甲骨文的发现
7.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司母戊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作精神,象征着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因此只有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 C。
【知识点】金文
8.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不正确的是 D,D 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意义、甲骨文的发现
9.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种类有锛、裴、斧、镰、犁形器等,这是中国农具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故 C 符合题意。远古人类时期是打制石器,原始农耕时期是磨制石器,春秋战国时期用铁农具,故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知识点】金文
10.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末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在龟甲和兽骨,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A。
【知识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意义
11. 【答案】A
【解析】本题以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点。
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故选:A。
【知识点】金文
1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这是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甲骨文开始的。本题中描述的是商朝祭祀的事情,素以需要看商朝文字甲骨文。故本题答案选 C。
【知识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意义
13.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ABC 表述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但并不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故 D 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D。
【知识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意义
14.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因此只有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 A。
【知识点】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
15. 【答案】A
【解析】方法一: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但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由图可知,该古文字属于象形文字,因此是早期的文字。选项的四种字体从时间顺序来说,分别是 ABCD,A 项甲骨文最早,故选 A。
方法二: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甲骨文。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从殷墟出土的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从甲骨已被识别的约 1500 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示、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很多字都是汉字的雏形。这些都是说明了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所以 A 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 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
【知识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6.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B 符合题意;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文字是甲骨文,不是金文,A 不符合题意;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文字是甲骨文,不是大篆,C 不符合题意;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文字是甲骨文,不是小篆,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A C D 都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知识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意义
17.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D 符合题意;ABC 项文字出现在甲骨文之后,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D。
【知识点】甲骨文的发现
18. 【答案】D
【解析】从出土的青铜器的造型来看,有羊的造型,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四羊方尊,是祭祀用品,故 D 项正确;司母戊鼎、青铜立人、青铜树都不符合材料青铜器的造型,故排除 ABC 项;故本题选 D 项。
【知识点】金文
19.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这都是我国商朝时期青铜器的精品,体现了我国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故选:B。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相关知识。
【知识点】“泥范铸造法”
20.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以“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为切入点,考查司母戊鼎的知识。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的高超。图片B是司母戊鼎,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制造。
【知识点】“泥范铸造法”
二、复合题(共2题)
21. 【答案】
(1) 甲骨文;商朝。
(2) 泥范铸造法;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知识点】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泥范铸造法”、甲骨文的发现
22. 【答案】
(1) 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系统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囯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遗址。
(2) 分类:材料一、二一类,材料三一类。材料一、二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三是实物史料。
(3) 传说;考古发现;后世史书记载。
【解析】
(1) 由材料一“这些要到有文字记录后的时代才能够确切考证……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考的四五百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系统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以《中国史纲》以商朝为“出发点”。河南省内的商朝遗址有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遗址。
(2) 由材料一“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二“译自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竹书纪年》”、材料三“二里头遗址”,结合所学可知,应把材料一、二分为一类,材料三分为一类。因为材料一、二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三是实物史料。
【知识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及意义、夏朝的建立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