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更替练习
一、选择题
学完某课后,李敏同学在学习笔记中写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定都阳城,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世袭制的先河。”李敏同学描述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我国的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一个或两个简称,比如山东简称“鲁”。陕西简称“秦”、山西简称“晋”等,这几个省份的简称都与我国古代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有关。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奖赏宗亲功臣 B.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C.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人们称今河北省为燕赵大地,山东省为齐鲁大地,“燕赵”“齐鲁”这些名字与下列哪一古代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如下示意图。此图反映的内容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察举制
一位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并改革内政 D.他们都导致王朝的灭亡
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少数民族 C.周朝百姓 D.商代遗民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与此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启继承禹的位置 D.商汤灭夏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名字是
A.商朝 B.东周 C.西周 D.夏朝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举荐皋陶作继承人,皋陶死,又推荐伯益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最后启杀了伯益,继承了父位。从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选贤与能的民主制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伯益是夏朝建立者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
②分封标准是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
③诸侯在享有权力的同时还要履行义务
④分封制下诸侯不能将自己的封地进行再分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中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分封制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其中的“封建”是指
A.禅让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西周推行了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根据如图判断,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二、判断题(共5题)
判断题。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种状况始于启,从此王位世袭制出现了。
约公元前 2070 年,汤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主要源于世袭制。
西周时,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各级贵族和平民从周王手里分到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
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两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和舜。尧年老的时候,指定了德才兼备的舜继位。( )
三、复合题(共1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共封 71 国,其中姓姬的诸侯占了 53 个,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
材料二
周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左传》
(1) 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
(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时期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诸候应对周王履行哪些义务?
(4)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
1.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小李同学在历史学习笔记中的一段文字为切入点,考查夏朝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中的信息“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定都阳城,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了中国近四千年世袭制的先河”可知,小李同学记录的王朝是夏朝。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A。
【知识点】夏朝的建立及意义
2. 【答案】C
【解析】本题以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为依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先代贵族、亲戚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故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3. 【答案】A
【解析】燕、赵、齐、鲁和楚都源于西周分封制出现的诸侯国。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4.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要熟练掌握分封制的知识。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故选:A。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上著名暴君。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都是历史是著名的暴君,他们都导致王朝的灭,他们残酷迫害人民,严厉镇压人民反抗,无休止的征发百姓修建宫殿、园林,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
故选:B。
【知识点】西周的灭亡和平王东迁、商汤灭夏、夏桀的暴政
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盘庚迁都。根据题干中的殷可知他们是商朝遗民。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都城固定下来,后世称商为殷或殷商。故选:D。
【知识点】商汤灭夏
7. 【答案】C
【解析】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亲属、功臣分封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燕”、“齐”、“鲁”、“晋”、“楚”这些地名源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选 C。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8. 【答案】D
【解析】注意抓住材料中透露的关键信息。本段材料有两层含义:一层解释了天子与诸侯之间地位悬殊的关系;第二层表达了天子拥有对诸侯绝对的权力,这其中维系两者关系的纽带就是西周的分封制,D 项符合题意,ABC 项与材料无关。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9. 【答案】C
【解析】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选:C。
【知识点】夏朝的建立及意义
10.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可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这段材料说明了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没有说明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故选:C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11. 【答案】D
【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公元前 2070 年”,可知当时禹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本题答案为 D。
【知识点】夏朝的建立及意义
12.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史记》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的相关知识点。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制的办法产生,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A 项建立夏朝的是禹,C 项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开始,D 项夏朝的第一代君主是禹,三项均表述错误。
故选:B。
【知识点】夏朝的建立及意义
13. 【答案】D
【解析】为了巩固政权。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故其中等级最高的是天子,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14.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故①符合题意。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故②符合题意。诸侯在享有权力的同时还要履行义务,一方面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等,故③符合题意。受封者可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故④不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 B。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1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于夏桀、商纣实行暴政,导致国家灭亡,故①②③是从中得到的启示。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是历史的进步,故④错误。故选 C。
【知识点】商汤灭夏、武王伐纣
16. 【答案】D
【解析】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材料“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正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选:D。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1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商朝的建立。观察年代尺②处应该是约公元前 1600 年,约公元前 1600 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
【知识点】商汤灭夏
1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题目中的四项制度出现于不同的时期。禅让制出现于原始社会,郡县制开始出现于秦朝,世袭制最早出现在夏朝,分封制开始出现于西周。结合关键词“西周”可知,“封建”是指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形势,西周实行分封制。故选:D。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19.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初期,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先代贵族、亲戚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故 A 符合题意。禅让制发生在尧舜禹时期,故 B 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时开始实行的行政制度,和周初无关,故 C 不符合题意。世袭制是王位或皇位的传承制度,和统治地方无关,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20.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所以答案选 C。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二、判断题(共5题)
21. 【答案】正确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此王位世袭制出现了。故此题表述正确。
【知识点】夏朝的建立及意义
22. 【答案】错误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之子建立的夏朝。因此是错误的。
【知识点】夏朝的建立及意义
23. 【答案】错误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例如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
24.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把受封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吧他们受封的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和平民。但是各级贵族和平民对分到的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故答案为:错误。理由:督级贵族和平民对分到的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
【知识点】“国人暴动”
25.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萃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这就是尧舜禹的禅让。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
【知识点】“国人暴动”
三、复合题(共1题)
26. 【答案】
(1) 分封制。
(2) 宗亲、功臣、先代贵族的后代。
(3) 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 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解析】
(1) 依据材料一“西周初共封 71 国,其中姓姬的诸侯占了 53 个,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以及材料二“周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的的信息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实行分封制。
(2) 根据材料一“其中姓姬的诸侯占了 53 个,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宗亲、功臣、先代贵族的后代有可能成为诸侯。
(3) 根据材料二“周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结合所学知识,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 根据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知识点】西周分封制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