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
臧克家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
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将西服和领带扔
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然而,等待他的,
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放眼家园,山河
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
亲被列强占了七块土地……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
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
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这样一位热情澎湃
的爱国诗人又是如何处理好“说”和“做”这两
种行为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诗人臧克家走
进《说和做》探个究竟。
导入新课
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
4、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学习目标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其诗往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情感;语言流畅,气势雄浑,真实朴素而精炼含蓄,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农民诗人”之称。代表作有诗歌《有的人》《老马》,诗集《烙印》等。
作者简介
闻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 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人物简介
臧克家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20世纪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辉事迹。
背景链接
梳头(shū ) 沥尽心血(lì)
深宵(xiāo) 兀兀穷年(wù)
硕果(shuò) 目不窥园(kuī)
伴侣(lǚ) 锲而不舍(qiè)
秩序(zhì) 慷慨淋漓(kāng kǎi)
赫然(hè) 迥乎不同(jiǒng)
迭起(dié) 气冲斗牛(dǒu)
字音字形
(1)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
兴起。
(2)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
心,有毅力。锲,刻。
(3)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
即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
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4)目不窥园:形容专埋头读书。
(5)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
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6)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词语释义
(7)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
不集中。
(8)沥尽心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
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9)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10)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既,
已经。
(11)潜心贯注: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
做某事。潜,隐藏的。
(12)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
云霄。
词语释义
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形式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明确交代了文章主要的写作内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文题释义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整体把握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整体把握
作为革命家方面的闻一多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整体把握
文中哪句话表明了闻一多的多重身份?有什么作用?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整体把握
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7):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18):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第三部分(19-20):总结闻一多先生的高贵品质。
整体把握
找出文中的过渡段,体会其好处。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⑦、⑧、⑨三个段落过渡。第⑦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⑧、⑨段开启下文。
这三个段落使文章连接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整体把握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这两句话用了什么手法?起什么作用?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
对比的手法。领起第一部分,写出了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合作探究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些什么?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的?重点详写的是什么?
几年辛苦,研究出《唐诗杂论》;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补校》;向“古典新义”迈进。
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
重点详写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的事例。
合作探究
下列词句表现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主开一剂文化药方——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饭几乎忘了吃,夜间睡得很少—— 一个又一个大大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如群蚁排衙版的小楷——
合作探究
爱国
专注
勤奋
坚持不懈
呕心沥血
废寝忘食
一丝不苟,严谨治学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精神食粮”指代什么?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合作探究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合作探究
第⑤、⑥两段起什么作用?
过渡段,既总结上文,说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而且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又引出下文,还照应开头。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作为革命家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合作探究
革命家的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形象?
起稿政治传单——勇敢坚定;
群众大会演讲——高大无畏;
参加示威游行——不怕牺牲。
合作探究
第⑩段“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什么?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宣传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合作探究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小声说”是指声音低吗?你怎样理解?
不是。是指在昆明小范围内宣传动员。
合作探究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句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这句话读了很让人动情,它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的话鼓舞了人们“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志。
合作探究
文中哪句话是对闻一多“说”和“做”的高度评价?
最后一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
哪些内容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及在追悼会上演讲等内容说明他是“口的巨人”;
“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内容说明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
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
合作探究
学者和革命家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两方面有什么异同点?
异:前期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目不窥园,无声无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同: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合作探究
从全文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卓越学者,也是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行一致的民主斗士。
合作探究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合作探究
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
合作探究
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些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合作探究
本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
(1)夹叙夹议,以议论来结构文章,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记叙与描写相结合。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本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本文运用了较多的四字短语,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诗兴不作、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作用:结构整齐,节奏感强,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合作探究
本文的对偶句也不少,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作用:运用对偶句,读起来琅琅上口, 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合作探究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了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语言赏析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语言赏析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闻一多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语言赏析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闻先生专心刻苦,心无旁骛的治学精神。
四字短语,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语言赏析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运用了比喻和引用的手法。深夜唯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先生却在这盏孤灯下畅游书海,他全力投身学术研究,乐此不疲,因而成就斐然。
语言赏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运用比喻(细节描写),侧面衬托出闻一多先生勤奋刻苦和治学严谨的态度。
语言赏析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人民讲话,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语言赏析
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动作、外貌描写,形象地再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凛然大义,又充满着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
语言赏析
(1)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写作特色
(2)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夹叙夹议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的描写,如:“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写作特色
(3)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特别是成语)以及整齐的对偶句。
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如: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写作特色
在世界近代史上,闻一多先生是唯一一个被数颗卑鄙的子弹从背后射杀的诗人。尽管时代已相隔久远,但一想到这残酷的事情,我们还是会禁不住一阵阵心疼!正如闻一多先生是那样地心疼李公朴的死,正如那些“李公朴”们那样地心疼万千底层百姓的挣扎着的生存。面对死亡,闻一多先生没有丝毫的惧怕,他曾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方法。”让我们永远称颂这位“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课堂小结
《唐诗杂论》
学 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
《古典新义》
闻一多
起稿政治传单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讲 三件事
参加游行示威
板书设计
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仿照《邓稼先》一文,试着给本文的两大板块分别拟两个小标题,并说说之间的关系。力求言简意赅。
只做不说的学者闻一多;敢说敢做的革命家闻一多。
学者闻一多的说和做;革命家闻一多的说和做。
拓展延伸
1、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3)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无 引用 对比
B.反复 对比 引用
C.无 对比 对比
D.反复 引用 引用
B
课堂检测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
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
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B.“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
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
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D.“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B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