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
光未然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黄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导入新课
1、积累“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赞颂的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3、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4、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
年,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
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
师。 1935年8月创作了《五月的鲜花》
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
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8年他到延
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唱遍
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祖国雄奇壮丽的山川和战士们英勇抗敌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背景链接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
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
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
东9个省份, 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
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
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流
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
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
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知识链接
黄 河
长 江
巅(diān) 浊流(zhuó)
宛转(wǎ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lán) 劈(pī)
哺育(bǔ) 九曲连环(qū)
泻(xiè) 屏障(píng zhàng)
字音字形
(1)气魄:气势,魄力。
(2)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3)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4)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5)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6)九曲连环:诗中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7)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文中指前者。
词语释义
(1)朗诵词与歌词要注意停顿。
(2)“……望……”,总领下文,停顿要
稍长。后面分句注意重读,如“掀”“奔”
“劈”等。
(3)“啊”读时应深沉,声音稍微延长。
“黄河”读的高昂,表明在歌颂。
(4)“象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
决心,要读的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
感。
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黄河?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勇往直前,坚不可摧……
整体把握
找出统领全诗思想感情的文眼。
题目中的“颂”字,朗诵词中的“赞歌”是文眼,即全诗的感情基调为“赞颂”。
整体把握
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整体把握
把歌词部分划分三层,并概括每层的意思。
望黄河:我站着高山之巅……劈成南北两面。
颂黄河:啊!黄河!你是中华……发扬滋长。
学黄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伟大坚强!
整体把握
朗诵词开头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开头以呼告方式称读者为朋友,使人倍感亲切,使抒情更直接热烈。“英雄”赋予黄河人的精神面貌,奠定歌颂赞美基调。
合作探究
朗诵词
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滚滚、奔向、惊涛澎湃、万丈狂澜、
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合作探究
歌词
这些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黄河的?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
合作探究
→远镜头
→近镜头
→俯瞰全景
→纵向
→横向
实写
虚写
这些景象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气势宏大的特点。
合作探究
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
“看”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
符。
合作探究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合作探究
歌颂黄河的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合作探究
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
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
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
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
合作探究
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合作探究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
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
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
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
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
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合作探究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泻”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合作探究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的精神。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说黄河“伟大而又坚强”?
黄河因为“哺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故表现出伟大的精神。
黄河又因为“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但仍依然执着地、义无反顾地“奔向黄海之边”。
黄河又以无坚不摧的力量“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可见黄河的坚强。
合作探究
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象征了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本诗通过对黄河的赞美,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音节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
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
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
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2)画面美。 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
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
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
伟图画。
合作探究
诗歌通篇用了第几人称的口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口吻,便于直接抒情。
合作探究
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二例吗?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
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
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处处以
“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
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
奴娇·赤壁怀古》等。
合作探究
(1)大量使用比喻。
在“颂黄河”部分,诗人先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借以赞颂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接着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最后,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的主干是“巨人”的躯干,黄河的支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同时歌颂了黄河“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的气势,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伟大,描绘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写作特色
(2)注重音韵和谐。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句式上,长短结合、自由奔放、气势强劲;韵脚上,先“an”后“ang”, 隔二三句押韵,声音响亮,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3)注意形象刻画。
这首歌词还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感“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写作特色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
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
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
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
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
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今天,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
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
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
课堂小结
朗诵词——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望
颂
学——学习黄河精神
黄
河
颂
板书设计
学习黄河
保卫中国
远镜头→近镜头→俯瞰全景式→纵向→横向
摇篮—养育
屏障—保卫
臂膀—激励
歌词
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拓展延伸
今天,黄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1)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2)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护黄河非传人!
(3)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青!
(4)让黄河之水源源不断,让母亲乳汁永不干涸。
(5)不要让母亲的血液再受到污染!
拓展延伸
1、请根据课文,补出下列空缺的词语或句子。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_____! 五
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_____。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________,向
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_____。
发源
课堂检测
摇篮
浩浩荡荡
臂膀
2、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
一项是( )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
强!(反复)
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
拟人)
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
成九曲连环。(夸张、对偶)
D.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
现在亚洲平原之上。(比喻)
B
课堂检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第二节,一个“望”字统领下文,虚实结合,章法严谨。
B.诗中“啊!黄河!”的反复出现,把诗歌主体分成了三部分。
C.本诗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D.全诗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C
课堂检测
4、许多歌曲,在哼唱中都会让我们想起一个时代,想起一些故事,想起一些人。这些歌曲就像是一个记事本,记录着一些曾经,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品读下面几段歌词,写一段话,说说你的感悟。(150字以上)
①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祖先的历史像黄河万古奔流。
(《我们是黄河泰山》
②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我的中国心》)
课堂检测
③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
(《龙的传人》
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
哮。
(《保卫黄河》)
这些歌曲让我心潮渗湃,浮想联翻:
课堂检测
我想到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分量和中华儿女对黄河的热爱;我想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就是从黄河这儿发源。从石器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
课堂检测
就在黄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他们在黄河形成的冲积平原上,不断提高适应自然的能力,发展农业文明,使黄河流域逐渐成为古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这些久远的民族历史,在我们的神话传说、歌谣等传统文化当中,留下了生动的记录。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