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 巍
1950年,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燃烧弹、
细菌弹已落到东北大地。朝鲜人民处在存亡关
头,刚刚诞生的共和国受到严重威胁,世界和
平受到严重损害。中国人民志愿军承担起“抗
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雄赳赳,气
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魏巍同志为了向祖国人民报告志愿军战士
的英雄事迹,亲赴朝鲜前线,与志愿军战士生
活在一起,给我们写出了一篇篇感人的通讯,
《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其中的一篇。读后我
们就会明白谁是最可爱的人。
导入新课
1、梳理文章的结构,学习本文选取典型
事例表达中心的写法。
2、揣摩文章精彩句段和关键语句,感悟
人物精神,体会抒情效果。
3、根据表达需要和语言环境选用人称、
词语、句式和修辞方法。
4、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崇
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目标
魏巍,1920年出生于河南郑州,本
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
代作家、诗人。1942年,创作长诗《黎
明的风景》。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
政大学。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
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
全国引起了广泛反响。1982年,凭借
《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
8月2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 2019年长
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
长篇小说典藏”。
作者简介
1950年6月, 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
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美国妄图以朝鲜
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
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
奔赴朝鲜战场,抗击侵略者,开始了“抗美援
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本文是一篇通讯,
发表在1951年4月的《人民日报》上, 它真实
而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
雄事迹和伟大胸怀。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强
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
的称呼,也由此传诵开来。
背景资料
通讯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
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详尽、具体、
形象。
通讯的特点:通讯与消息比,不仅需要
六个新闻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
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齐全,还要报道新
闻事实的情节、细节。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
物通讯。通讯的表达方式,不仅用叙述,还
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
文体知识
山冈(gāng) 覆灭(fù) 掰断(bāi) 什物(shí)
过瘾(yǐn) 蹬(dēng)
豁亮(huò) 犁耙(pá) 迸裂(bèng) 踹开门(chuài)
字音字形
(1)高深:水平高,程度深(多指学问、
技术)。
(2)坚韧:坚固有韧性。
(3)淳朴:诚实朴素。
(4)谦逊:谦虚恭谨。
(5)覆灭:全部被消灭。
(6)迸裂: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
(7)豁亮:宽敞明亮。
(8)什物: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
零碎用品。
词语释义
“谁是最可爱的人”,标题用问句形式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最可爱”概括了志愿军战士的形象特点,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爱戴之情。
文题解说
速读课文,说说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我们的战士。
整体把握
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些事例表现出来的?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谈话。
整体把握
完成下表:从描写对象,时间,地点,情节主体,志愿军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等角度比较这三个事例,体会选材的典型性,
整体把握
事例 描写对象 时间 地点 情节主体 思想感情 精神品质
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 谈话
某部先头连
马玉祥
一个普通战士
打仗时
枪林弹雨的战场
阻击敌人
火中救人
谈心明志
对敌人的恨
革命英雄主义
国际主义
爱国主义
烈火炙人的民房
狭小潮湿的防空洞
对祖国人民的爱
对朝鲜人民的爱
打完仗下阵地
休息时
这三个事例发生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场
所,包括了战士们的主要活动及活动的主要
场所。既写了群体,也写了个人;写了打仗,
也写了打仗以外的事;写了战士的行动,也
写了战士的思想;而且,这三个事例把志愿
军战士对敌人、朋友、祖国的不同感情,以
及他们身上不同的精神品质展现了出来。所
以,这三个事例非常典型。
整体把握
划分全文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3): 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4-14):选用三个典型
事例,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联系我们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整体把握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
着”,第一自然段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运用比喻,写出了思想感情如潮水般流淌不断的特点,表现出“我”所受感动之深,影响之长,使得文章更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设问,以引起读者注意,是作者自问自答,答案在下文。便于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引导读者思考。
合作探究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第三自然段这句话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它与后面报道的三个事例有怎样的联系?
议论、抒情。
是对后边事例所表现出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具体说:“松骨峰战斗”体现了战士们意志的
合作探究
坚韧和刚强;“火中救小孩”体现了战士们品质的纯洁和高尚;“防空洞谈话”体现了战士们气质的淳朴和谦逊,胸怀的美丽和宽广。
合作探究
第三自然段中用了两个冒号,他们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冒号,是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第二个冒号,是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
合作探究
松骨峰战斗
概述松骨峰战斗。
二次战役时,我志愿军部队为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赶到书堂站,在松骨峰与敌人展开壮烈的搏斗。虽牺牲惨重,却终为主力部队赢得时间,聚歼了敌人。
合作探究
志愿军赶到书堂站时情况怎样?请简要分析。
(1)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
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
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
小山冈。
——时间紧迫,地形不利
(2)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
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
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
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敌众我寡,敌强我弱
合作探究
志愿军战士是怎么与敌人英勇搏斗的?
他们“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
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子弹打光
了……身上烧着了火……把枪一摔,
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
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
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合作探究
“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
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
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
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 烧在一
起。”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在具体描写战士们各
种姿势时,运用的“抱”“掐”“摁”
等一系列动词,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志
愿军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英雄
气概,表达了作者对烈士们的崇敬。
合作探究
营长记下这些英雄的名字是为了表达什么?
为了表达对烈士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合作探究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
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
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
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第八
自然段这几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用呼告、设问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直抒胸臆,抒发对战士们的赞美之情
和为祖国自豪的感情!
合作探究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第九自然段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从前一个事例转入对第二个事例的叙述,点明第二个事例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合作探究
火中救小孩
第十自然段“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把马玉祥比作一株红高粱,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地刻画出马玉祥的淳朴可爱,读后让人难忘。
合作探究
“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
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
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
敌人吗?’ ‘那,不同!’他说,
‘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
着打得解恨!’”怎样理解马玉祥要
求变换兵种一事?
既表明马玉祥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也表明了他对朝鲜人民的同情、热爱,
这是他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的思想
基础。
合作探究
“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环境描写,通过对火、烟的描写,
生动地表现出环境的危险,烘托出人
物奋不顾身的精神和对朝鲜人民的爱。
合作探究
“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
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
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
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
吗?’”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语言描写,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对朝鲜人民的爱和深切的同情。
合作探究
找出描写马玉祥火中救小孩的动词,体会其作用?
踹、扑、摸、拉、抓、抱、跳、钻……
这些动词生动地写出了战士马玉祥不怕危险救朝鲜儿童的英勇行为。
合作探究
防空洞谈话
问什么 回答 精神品格
合作探究
不觉得苦吗
怎么能不觉得……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
你想不想祖国啊
对祖国和朝鲜有什么要求
乐于为祖国人民吃苦的幸福观
谁不想哩……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怎么答对呢?
时刻牢记祖国人民的托付
想要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
贡献很大
要求很少
品格很高
爱
国
主
义
精
神
填写下表:通过防空洞里三问三答,体会战士的精神品格。
怎样理解第十四自然段“他们是历史
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
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
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这两句?
“第一流……第一流……”“……
之花……之花”的反复,像连续敲击的
重音符,高度赞扬了志愿军战士为民吃
苦、为国献身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精神
境界,激发着读者为志愿军战士而自豪
的情怀。
合作探究
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用抒情议论与开头部分呼应,再次点题,深化了中心。用排比句描绘祖国人民在和平环境中幸福生活的图景,将这幸福生活和志愿军战士联系起来,激发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六个“当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使语气酣畅,感情强烈,感染力强。
合作探究
分析结尾与开头部分是怎样呼应的,作用又有什么不同?
首尾都强调“战士”是“最可爱的
人”,扣住题目,在内容上遥相呼应,
首尾都呼唤“朋友”,表现出一种情感、
思想交流的意向,在感情上遥相呼应。
开头点出朝鲜战场,结尾描绘祖国
和平生活,进而点明幸福缘由,形成一
种因果的呼应。
合作探究
文中的三个事例顺序能否改变?请说出理由。
不能改变。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火中救小孩”是这层意义更直接的体现,应紧随其后,放在第二位。两个事例,一爱一恨,深层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在“防空洞谈话”的事例中揭示出来,最后这个事例是更深层的展开。三个事例不孤立,从内在联系看,必须按现在的次序排列。
合作探究
作者在记叙三个事例的同时,还穿插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记叙三个事例的同时,还穿
插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第八、
九、十二、十四自然段)。
抒情、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
阐发升华,使读者更深刻的了解事例意
义,引发读者共鸣,增强了感染力。
合作探究
开头是对全文的总括,着重谈自己
感受,抒个人感情;结尾是全文的总结,
读者已有切实了解,着重为读者设身处
地,激发读者感情,结尾更深入一步。
合作探究
文章以第一人称来写,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作为一篇通讯,运用第一人称,这就使
文章既有新闻体裁所要求的客观内容,又有
作者以“我”的口吻展开议论、陈述观点、
做出评价、抒发情感的内容。其中,“我”
的观点、评价和情感是引领性的,首尾呼应,
贯穿全文,让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够鲜明地呈
现;客观讲述和转述的事实则构成“我”的
思想感情的基础。让文章既浑然一体,又层
次分明,从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合作探究
这三个事例是如何交替运用直接描述和间接叙述(引用被采访人的描述)这两种方法的。
松骨峰战斗:战斗过程,直接描述,
显示志愿军战士壮烈勇猛;战后阵地场
景,概括引述,表现战士对敌人的刻骨
仇恨;烈士姓名,直接引述,表达对烈
士崇敬悼念之情;营长感受,直接引述,
展现战士的伟大可爱。
合作探究
火中救小孩:介绍马玉祥,直接描
述,展现战士的淳朴可爱;回答提问,
直接引述,表明战士心头爱恨交织;火
场情景,直接描写,展现危险环境;救
人情景和马玉祥当时的心情,全是直接
引述,既展示他奋不顾身的行为,又体
现其纯洁高尚的心灵。
防空洞谈话:战士的三次回答,每
次都是在直接引述原话中插入对其神态、动作的描写,使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
美丽宽广的胸怀交相辉映,感人至深。
合作探究
交替运用两种不同写法,有什么好处?
直接引述描写,故事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引述被采访人谈话,真实可信,其中多数为直录谈话,集中展示人物内心,真切深挚。二者结合,行文生动,中心突出,非常切合通讯体裁。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这篇通讯通过叙述志愿军战士的三个典型事例,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崇高思想境界,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情地赞美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精心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主题。
作者从大量英雄事迹中选了三个故事,
即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和防空洞谈话,
描绘了三个场景,三组形象:有战场上的,
也有战场以外的生活,有英雄的集体,也
有英雄的个人,有知名的英雄,也有无名
的战士。这样就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志愿军
战士的全部生活经历,展现了他们崇高的
精神境界,为我们塑造了“最可爱的人”
的英雄群像。
写作特色
(2)形象化叙事与抒情性议论相结合。
文章第二部分三小段抒情性议论分插
在对三个故事的形象化叙述中,使叙事、
抒情、议论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语言形象,
生动、明快、流畅,具有节奏感和美感,
如第三自然段段“他们的……是那样……”
四个排比句,结尾“当你……的时候”六
个排比句,读来使人心情激荡、热血沸腾,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战斗年代,对志
愿军战士的敬仰油然而生。
写作特色
(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文章锦上添花,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
写作特色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冒着枪林弹
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
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
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
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他
们发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赢得了抗美援朝战
争的伟大胜利。在如今这个和平幸福的时代,
我们必须要铭记英勇战斗的志愿军战士为换
取今日和平幸福而付出的牺牲,铭记并传承
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具体事例
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学习志愿军战士
谁是最可爱的人
赞美
讴歌
松骨峰战斗→英雄主义(意志)
火中救小孩→国际主义(品质)
防空洞谈话→爱国主义(气质胸怀)
读完这篇课文,走进这段历史,你得到了哪些感悟,学会了哪些道理。
(1)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
(2)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
(3)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4)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拓展延伸
1、说说下面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
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 )
(2)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
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 )
(3)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
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
淳朴可爱。 ( )
(4)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 )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
一句是( )
A.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
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土是可爱的吗?
C.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D.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
豪吗?
C
课堂检测
3、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人地
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
B.通讯的三个主要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C.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当代诗人,
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
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白
杨礼赞》。
D.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
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
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C
课堂检测
4、开头和结尾于表现本文中心思想都是不可缺少的,但作用不尽相同。具体说说它们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开头让读者对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有概括了解。
结尾使读者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