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一次,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了,齐景
公大怒,就下令把养马的人抓来肢解。这时晏子
在场,左右武士正想动手,晏婴上来制止,对齐
景公说:“杀人总得有个方法,请问尧舜肢解人
的时候,从身体的什么部分开始?”齐景公知道
晏婴的意思,就说:“那就不肢解罢,把他交给
狱官处死算了。”晏婴又对齐景公说:“这个人
的确该死,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请
让我说说他的罪状,让他死个明白,您说好吗?”
齐景公说:“好啊,那你就说吧!”晏婴就开始
数说养马人的罪状:“你犯了三条大罪:国君让
导入新课
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这是一大死罪;所死之马
又是国君最喜爱的,这是二大死罪;因为你养死
了马而使国君杀人,百姓听说之后一定会怨他,
诸侯听说之后一定轻视我国。你养死了国君之马,
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邻国轻视我们,这是第三大
死罪。今天把你送到监狱,你知罪吗?”齐景公
喟然而叹说:“请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
伤了我的仁爱之名。”晏子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方
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善于劝人的故事,看
看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读书的。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积累文言词语。
2、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学习目标
司马光(1019—1086年),字
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
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
涑水先生。“王安石变法”以后,
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
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
典范。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
古录》等。
作者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
6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所叙
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东汉末年,孙权、
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
一带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在江陵。之
后,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谋佐,劝孙权
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
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家鼎峙的局面。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背景链接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劝学,鼓励学习。
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
文题解说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读音停顿
初,权 谓 吕蒙曰:“卿 今 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 欲卿 治经为 博士 邪!
对……说
现在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博士吗?
掌管
当初
用
事务
难道
想要
研究
专掌经学
传授的学官
当道,当权
通“耶”,句末语气词,吗
做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推托
疏通文意
但 当 涉猎, 见 往事 耳。卿言
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应当
历史
罢了
翻译:只是应当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认为
只
了解
粗略地阅读
谁比得上
疏通文意
蒙乃始就学。及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现在
翻译: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军务的时候,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喽!”
再
于是
才干和谋略
到,等到
经过
疏通文意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大兄
何 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长兄
翻译:吕蒙说:“对于分别多日的读书人,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长兄怎么领悟事理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望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于是
知晓事情
重新
用新的眼光看待
怎么
表承接
疏通文意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1、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 古义: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
级)
(2)但当涉猎(但 古义:只,只是;今
义:转折连词,但是)
(3)见往事耳(往事 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4)士别三日(三 古义:几天,这里指“少”;今义:确数)
文言积累
①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②当涂掌事:动词,掌管,担当
①与蒙论议,大惊曰:副词表示程度高或范围广,十分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
文言积累
2、一词多义
当
大
文言积累
(1)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2)省略句:
孰若孤: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
3、文言句式
文言积累
(1)吴下阿蒙:原指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后用来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4、成语积累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整体把握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开展的?
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整体把握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整体把握
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先推辞,后就学。
整体把握
吕蒙读书学习后有了怎样的变化?文章是如何表现的?
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
通过鲁肃的赞扬,侧面描写。
整体把握
根据前面的分析理清文章的结构。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整体把握
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和情感?
(1)“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深感自豪
整体把握
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且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合作探究
哪句话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心和期望?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合作探究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问,加强语气,写出了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和责备之情。
合作探究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合作探究
鲁肃见到吕蒙的变化后,有什么反应?
大惊、赞叹。
合作探究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合作探究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合作探究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合作探究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开卷有益。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能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合作探究
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合作探究
请简要概括文中三人的性格特点。
合作探究
孙权:对部下要求严格、循循善诱、
有耐心、平易近人、好学等。
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
人的坦诚豪爽、有幽默感等。
鲁肃:敬才爱才、真诚忠厚、讲礼
节。
合作探究
主 旨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开卷有益”。
文章中心既为劝学,为什么不详写吕蒙学习的具体情况和通过学习后他的论议的高妙?
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现通过学习使人发生巨大的变化,只要能表现出这种变化就能突出促进这一变化的动因——学习的巨大作用。文章没有铺叙吕蒙学习的具体状况和他的论议,但通过鲁肃的“大惊”、评价和做法,已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而这一变化正是学习促成的。这突出了学习的重要和功用。
合作探究
试从文中不同人物的角度,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从孙权的角度:①领导应该关心下属的成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双赢的局面;②劝导别人可以从自身经历来现身说法,达成共识。
(2)从吕蒙的角度:①后天的学习很重要;②要善于听取别人好的建议,改变自己;③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
(3)从鲁肃的角度: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②善于肯定别人的长处,结交良友。
合作探究
(1)文章以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写作特色
(2)详略得当,剪裁精当。
详写“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写吕蒙的答语和反应;而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的对话,略写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此外,人物的语言也非常简洁,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
写作特色
(3)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动作描写、侧面描写,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语言描写、正面描写吕蒙自豪之情。
写作特色
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肯学习,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早日成为栋梁之材!
课堂小结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必要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法
经常读书,大有所益→作用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拜蒙母,结友而别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孙
权
劝
学
开卷有益
鲁肃赞学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拓展延伸
读书名言积累。
仿照第一个分句,再写两个句子。
一架梯子,帮助我们登上丰富多彩的知识殿堂
拓展延伸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一本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本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中的“经”
是指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书。
(2)源于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易
课堂检测
诗
春秋
书
礼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2、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1)卿今当涂掌事。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卿今者才略。
朋友间的爱称。
(3)孤常读书。
古代王侯的自称。
(4)大兄何见事之往乎!
对朋友辈的敬称。
课堂检测
3、这个故事是围绕题目“劝学”中的哪个字展开的?谈谈你的理解。
(1)围绕“劝”字展开的。因为文章先写孙权怎么劝,然后写劝的结果。
(2)围绕“学”字展开的。因为文中先写孙权劝学,接着写吕蒙就学,最后写鲁肃夸赞吕蒙学有所成。
课堂检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