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实用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回延安》实用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1:0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回延安
贺敬之
故乡,是每个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些诗句都是游子思念家乡的生动写照。故乡与游子,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1940年,16岁的诗人贺敬之来到向往的延安,在这里生活和学习了近五年,和延安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1956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延安,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诗歌《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体会诗人对延安及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
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3、把握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学习拟人、夸张、排比、 比兴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领会诗人对延安及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贺敬之(1924- ),现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yì)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贺敬之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传唱至今的歌曲《南泥湾》也是贺敬之作的词。
作者简介
1956年贺敬之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当时诗人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诗人出个节目,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的格式写了这首诗。
背景链接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形式上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的形式比较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曲调淳朴高亢、粗犷豪放,联想丰富,感情热烈奔放。
知识链接
比兴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
比兴手法的妙处是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
运用比兴手法的名句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知识链接
白羊肚(dǔ)  杜甫川(fǔ)
糜子(méi) 黍类(shǔ)
满窑里(yáo) 油馍(mó)
字音字形
(1)几回回:方言,一回又一回。
(2)登时:立即,立刻。
(3)白生生:形容非常白。
(4)天南海北: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词语释义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3)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4)看新城,旧貌换新颜
(5)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整体把握
(激动)
(感激)
(喜悦)
(赞美)
(豪情)
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贺敬之的诗歌中的?请找出依据。
延安是以一位“母亲”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
具体语句:“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母亲延安换
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等。
整体把握
诗人为什么把延安比作母亲?他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和歌颂母亲延安?
因延安哺育了诗人和千千万万个革命者。把延安比作母亲,形象生动,见到母亲就是回到了家,足见诗人对延安的敬爱。
他从四个方面赞美和歌颂延安:写延安对自己的培养和哺育;写延安留下的光荣历史;写延安的巨大变化;延安的光辉前景。
整体把握
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整体把握
诗歌开头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作者离别延安10年,日日夜夜都想念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诗歌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展示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的表现。
合作探究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动作描写,“抓”“贴”,动作逼真,表达诗人对延安土地的热爱之情。
合作探究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似言宝塔山之小,“我”可以搂住。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太想回到延安了,这显然是在梦中虚幻之事。
合作探究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千声万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延安朝思暮想的浓厚感情。把延安比作母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由衷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抒发了诗人再次回到魂牵梦萦的延安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合作探究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唱”“笑”“招”用得好,分别赋予“杜甫川”“柳林铺”“红旗”以人的特点,写河流、村庄、旗帜也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渲染了欢乐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回延安途中急切、喜悦的心情。
合作探究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白羊肚手巾”代指延安的“亲人们”,颇具地方色彩。“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欢乐场面,营造了一种温馨亲切的氛围。
合作探究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扑”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扑”字用语贴切,以无声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看到延安及延安亲人时无比欣喜激动而又无以言表的心情。
合作探究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过渡,追溯当年相送场面,引出下面忆延安生活,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合作探究
分析诗歌第二部分的比喻修辞运用的与众不同之处。
(1)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手法,以“树”起兴,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诗人与延安亲人密不可分的关系,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厚感情。连用三个“亲”字,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
合作探究
(2)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比兴手法,诗人以“羊羔吃奶”起兴,比喻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合作探究
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诗人什么呢?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两句感物起兴,具体地写出了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延安的“小米饭”,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哺育诗人成长。
合作探究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运用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延安熔炉锻造了“我”,“我”对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表达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是怎样表现亲人相聚情景的?
(1)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2)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来团聚的人多,表现了延安亲人对“我”的无限热情。
合作探究
(3)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表现出老人急于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的迫切心情和见面后满心欢喜的情景。
(4)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争抢”写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热情好客,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高兴心情。
合作探究
(5)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第三部分,诗人选取了烧热的炕、生起的木炭火、米酒油馍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描写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热烈情景。
合作探究
第四部分运用哪些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
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此外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达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手法,“千万条腿”与“千万只眼”是夸张说法,表明延安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表达了作者对延安城翻天覆地变化的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延安的天空比作“大明镜”,展现了一幅阳光明媚、生机勃发的延安美好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兴奋喜悦、激动无比的心情。
合作探究
延安的新面貌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诗句并加以赏析。
具体体现在: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构成排比,颇有气势地描绘延安城十年来的巨大变化。“迎春风”运用拟人,赋予“绿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延安绿树的生机盎然。
合作探究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比作“母亲”,无限亲切,抒发出诗人由衷歌颂延安旧貌换新颜的喜悦之情。用“换新衣”写延安的变化,拟人修辞,既鲜明形象,又包含着丰富的感情。
合作探究
第五部分突出几个地点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和这些地点相关的事物分别是“红旗”“脚印”和“灯”,这些事物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作者将这些连接在一起,体现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进一步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歌颂延安的功绩,使读者在这些形象中感受到巨大的革命力量。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这是诗人的展望,紧承上节,展示了延安人民前仆后继,似滚滚延河水奔腾向前的豪迈气势。
合作探究
诗歌结尾写道:“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如何理解这句话?
“再”与标题和开头部分的内容形成呼应关系。同时,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诗人与延安的深厚情谊。
合作探究
这首诗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间接抒情的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1) 动作:“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双手搂定宝塔山”。“贴”“搂”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写出了见到亲人的激动。
合作探究
(2)语言:“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表现了老人的热切盼望。
(3)场景:“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写出了延安人的热情好客。
合作探究
这首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诗歌所采用的是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诗中“莫要”“登时”“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合作探究
这首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请以第一、二部分为例,先标出每一节所压的韵,然后做简要分析。
第一节押的韵:iao ang an i iao ai
第二节押的韵:ng en a u i
通过信天游所押的韵,以及语句的长短相间,整散结合的特点,我们能体会出信天游形式活泼,节奏自由的特点。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这首信天游写出了诗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怀抱的激动,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诗人思念母亲延安的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1)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歌采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大量运用比兴,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
诗歌还运用叠字、口语、方言等,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诗风淳朴自然,有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写作特色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借代、比兴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感染力。
(3)在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 又有间接抒情,或选取典型场景,或使用动词,或描写,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写作特色
《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还有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课堂小结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看新城,旧貌换新颜
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板书设计
回延安
歌颂母亲延安
表达赤子之心
说说下面陕北民歌歌词的意韵。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唯有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那个)兰花花好。
拓展延伸
这句歌词运用比兴的手法,用物引出要描写的人物,并用“最高的高粱”比喻“兰花花”,写出她的出类拔萃。
1、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条条街道________
②一座座楼房________
③一盏盏电灯________
④一排排绿树________
A.①披彩虹 ②亮又明 ③宽又平 ④迎春风
B.①亮又明 ②披彩虹 ③宽又平 ④迎春风
C.①宽又平 ②迎春风 ③亮又明 ④披彩虹
D.①宽又平 ②披彩虹 ③亮又明 ④迎春风
D
课堂检测
2、下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饱满的激情,通过回忆延安、赞颂延安和对延安的展望,表达强烈的感情。
B.全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韵到底,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C.“延河滚滚喊‘前进’”中的“喊”字有较强的号召力,表现出一种不可抵挡的气势。
D.《回延安》选自《放歌集》,作者贺敬之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B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