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优秀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壶口瀑布》优秀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2: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壶口瀑布
梁 衡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今天我们学习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
新课导入
1、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景物
的特点。
2、掌握寓情于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
感情。
3、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民
族精神的歌颂。
学习目标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只求新去处》《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作者简介
壶口瀑布“三绝”
夏季,黄河水量大增,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泥浆似的浊流飞奔深潭,激起一束束百丈水柱,像箭一样直射苍穹,刹那间,一支支水柱又化作细小的水珠四处飞溅,此即壶口第一绝“水中螺”。小螺随着水雾的升高,颜色由黄变灰,由灰变蓝,远望如烟如云,真是“收束一曲水,放出半天云”,这正是壶口第二绝“水底冒烟”。若在上午9时-11时,这迷人的“白雾”在阳光照射下还会幻化成一道七彩的天桥,跨越黄河两岸,构成壶口的第三绝“七色彩桥”。
资料链接
游 记
游记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体知识
寒噤(jìn)   驰骋(chěnɡ)  漩涡(xuán wō)
汩汩(ɡǔ) 潺潺(chán) 雾霭(ǎi) 推搡(sǎnɡ) 俯视(fǔ) 沸(fèi)
迂回(yū) 弥漫(mí) 怒不可遏(è)
出轧(zhá) 刹那(chà) 挟而不服(xié)
字音字形
推搡:使劲推;推挤。
寒噤:寒战。
雾霭: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
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被震聋了。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
护卫。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刹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词语释义
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时候去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两次。
第一次是雨季,在第2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3、4、5自然段。
整体把握
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整体把握
壶口瀑布与其他地方的瀑布有什么不同?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整体把握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简要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
第二部分(2-5):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
第三部分(6):赞美黄河的性格,歌颂民族精神。
整体把握
雨季观瀑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分别是什么?
立足点:河滩。
观察角度:站在河岸上俯视。
合作探究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雨季中的壶口瀑布?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感受雨季的壶口瀑布的特点。
听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可怕、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声震如雷、水势浩大、惊心动魄。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多次抒写雨季观瀑的内心感受?
为了从侧面烘托黄河惊心动魄、令人震撼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先作情感上的铺垫。
合作探究
第2段还写了有人对作者的告诫,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写出了雨季黄河的水势浩大凶险,丰富了黄河的形象。
合作探究
写枯水期的壶口瀑布这三段各自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1)“壶口”的构造及其险峻。
(2)瀑布之水的各种形态。
(3)瀑布沿岸的石头。
合作探究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真的是瀑布,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有陡峭奇绝,刚柔相济,多姿多彩。
合作探究
枯水季节观瀑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分别是什么?
立足点:沟底河心。
观察角度:俯视——仰视——俯视——平视——俯视。
这是定点换景的写法、视角反复转换。
合作探究
第3段“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一句中,“从从容容”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作者第二次去看壶口瀑布,当时正是枯水期,“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合作探究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句中的“突然”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与什么相呼应?
“突然”表现了“壶口”地势的陡峭、险峻,与“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相呼应。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的“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
“当地人说”几个字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就与事实不符。
合作探究
壶口真能装下壮阔无比的黄河吗?结合文本分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深槽)中,被拢成一束。让人感觉就像把黄河装进了壶里。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
合作探究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以静衬动,用“青冷的灰”“寂寂的蓝”衬托壶口瀑布奔腾激越、令人震撼的气势。
合作探究
壶口瀑布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人,人的情感和胸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浓缩一个世界吗?”
想到了民族精神——“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议论,抒情)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将黄河水的各种不同形态与人的各种情感联系在一起?
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情感是有相通之处的,水流经不同的地点会有不同的形态,人遇到不同的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如:
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合作探究
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合作探究
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
这里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的坚韧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合作探究
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指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合作探究
这种品质只有黄河才有吗?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所以,这种品质不仅仅只有黄河才有,更是中华民族的品质。
本文不仅仅在写壶口瀑布、黄河之水,更是在写一种哲理,一种坚韧刚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些,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作者描写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壶口瀑布声大如雷,雨季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让人惊心动魄。
语言赏析
(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瀑布震撼人心的壮美。
语言赏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奔腾激越、令人震撼的气势。
语言赏析
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飞毯”、“钢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时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语言赏析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拟人、排比,写出了黄河水流在龙漕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活力,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不同形态。
语言赏析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写河水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整齐的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民族历尽艰难、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语言赏析
(1)以游踪为序,结构紧凑。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概述两次经历,然后具体写雨季的游览和旱季的游览。
先写水再写石,先俯视龙槽——再仰视上游——再俯视深沟——再平视龙槽两边——最后俯视石头。采用的是定点换景法。
写作特色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抒情。
本文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写初到壶口,描写瀑布的声音时,就用“隐隐如雷”写出了瀑布涛声如雷、如万马奔腾的气势。在写瀑布之水——黄河的形态和精神时又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而在赞美黄河精神时,又将拟人与排比相结合,读来朗朗上口,节奏和谐,感情洋溢,也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写作特色
(3)寓情于景。
不能只孤立地写景,还要在写景中抒情言志。在写景中抒情,可以巧妙地将感情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同时还可以通过巧妙的联想来绘景抒情。如本文先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遇强则抗、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借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赞美黄河的力量之美,进而赞美中华民族勇往直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
写作特色
古人有诗写到“黄河天下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能激励同学们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勇往直前!
课堂小结
位置:晋陕两省边界
宁折不弯
坚忍刚强
勇往直前
观看
赞美黄河的性格,歌颂民族精神
壶口瀑布
第一次:雨季 声震如雷、水
势浩大、惊心动魄
第二次:枯水季 雄浑壮阔、
陡峭奇绝、刚柔相济、
多姿多彩
板书设计
黄河这条奔腾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哺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你能写几句热情洋溢的赞美辞来赞美它吗?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黄河,你伟大坚强,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的民族屏障。
拓展延伸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C.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D
课堂检测
2、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特别融合了对中华民族哪些精神品质的赞美?
对中华民族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精神品质的赞美。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