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一美术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课题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中国古典园林,了解园林与文化的关系;欣赏中国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注重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过程与方法:了解园林独特的设计思想、造园手法都是为了形成意境之美,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通过对园林建筑的学习,认识中国园林的造园理念及背后的传统文化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们应该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难点 对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体会其中的传统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PPT 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中国四大园林: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中国园林里的建筑有什么妙趣 1.园林建筑按照其在园林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分为厅堂、楼阁、亭、廊、舫、榭、轩、斋、房、室,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条件、园林的总体布局、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以及人在游憩中的功能需要和情感、精神追求来确定。 2. 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 石舫: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画舫那里来的。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船头有眺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 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从亭的平面来看,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 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桥:在园林中不仅供交通运输之用,还有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 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廊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从平面来看,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 二、园林的意境是如何形成的 1.中国古典园林可称为“立体的山水画”,在造园过程中常常将“意在笔先”“疏密 得当”“藏露相宜”“虚实相生”等画理、画法和画意融入其中,追求“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宛若天成”的意境,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美学趣味。 2.山:登上佛香阁,周围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佛香阁高37米 ,八面三层四重檐,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仰视有高出云表之概,随处都能见到它的姿影。 水: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因有江南才子文征明参与设计,文入气息尤其浓厚,处处诗情画意。园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 石: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 亭台楼阁 林木花草 三、中国园林叠山理水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叠山理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所谓叠山,就是随形就势,削低垫高,筑土为山;所谓理水,就是引水成池,在有限的空间里营建灵动的水系。叠山理水使得园林山美如画,水秀如诗,成为园林中的主景或形象标志。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叠山理水成为中国造园最基本的手法,因为“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筑石为山,引水成池,呈园林之意趣成为造园的指导原则。 四、中外园林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1.中国园林在明末清初对西方国家产生广泛的影响。一些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将中国园林介绍到西方,其“师法自然”“创造意境”的特色让西方人耳目一新,由此使西方园林发生了很大变化。 2.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最显著的差异就是中国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强调理性、秩序,两者的造园立意、构图布局、建筑形式、植物配置都迥然不同。近代西方造园艺术兴起于意大利的台地园,后传到法国、英国等国家。17 世纪末,法国在君主集权力量的统治之下,将西方古典园林推向了极致。日本庭园是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产生了突变。公元6世纪至8世纪,随着中国佛教的传入,日本庭园在吸收中国文化和佛教文化时有选择地吸收了与日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适应的部分,从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园林体系和文化。枯山水园林就是日本庭园的特色之一。
课后作业 1、回忆自己外出旅游的经验,说一说你都去过哪些园林,哪些园林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假设你是某著名园林景点的导游,试着设计一份关于该园林游览的讲稿。 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板书设计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里的建筑有什么妙趣 园林的意境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园林叠山理水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说雕梁与画栋也是中国建筑之美的精髓所在
教学反思 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中国古典园林,了解园林与文化的关系;能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欣赏中国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注重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能注意和生活结合。学生们深切领会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了眼界,兼容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