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609(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609(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4 20:5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609期)
基础知识篇
高中语文900个常用词语(熟语)解释(十)
721.【无毒不丈夫】要成就大事业必须手段毒辣,技高一筹。
722.【无风不起浪】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723.【无风三尺浪】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
724.【无佛处称尊】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
725.【无官一身轻】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726.【无何有之乡】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
727.【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728.【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729.【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730.【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上门。
731.【无所不用其极】极:穷尽。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732.【无所措手足】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733.【无盐不解淡】比喻不下本钱就办不成事。
734.【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735.【五里雾】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736.【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737.【五月粜(tiào)新谷】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738.【勿谓言之不预也】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739.【物以稀为贵】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740.【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741.【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742.【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743.【下乔木入幽谷】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744.【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745.【先下手为强】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746.【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74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748.【象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749.【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750.【小鹿触心头】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751.【小巫见大巫】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752.【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753.【心病还须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754.【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755.【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756.【惺惺惜惺惺】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
757.【兄弟阋(xì)于墙,外御其侮】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758.【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759.【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760.【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76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76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763.【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764.【薰莸(yóu)不同器】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765.【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766.【哑子吃黄连】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
767.【烟不出火不进】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768.【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769.【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770.【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77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772.【言者谆谆,听者藐藐(miǎo)】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77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774.【眼不见,心不烦】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
775.【眼不见为净】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776.【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777.【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77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779.【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780.【一棒一条痕】比喻做事扎实。
781.【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782.【一鼻孔出气】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78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784.【一不压众,百不随一—少数敌不过多数。
785.【一不做,二不休】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786.【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787.【一朝天子一朝臣】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
788.【一尺水十丈波】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789.【一传十,十传百】原指疾病传染,后形容消息传播极快。
790.【一床锦被遮盖】比喻请求别人通融、庇护。
791.【一锤子买卖】只做一次生意。多指价钱贵,货色次,服务态度不好,顾客不愿再来打交道。
792.【一寸光阴一寸金】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793.【一刀切】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794.【一动不如一静】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795.【一而再,再而三】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796.【一风吹】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797.【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79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799.【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800.【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作文素材篇
作文素材|高考作文主题分类导写(一)
01
高考热点角度:践行人生道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
这句话在“知乎”平台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共鸣也有争鸣。有人说,还是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吧;有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来才真难啊;还有人说,大道至简,多则生乱嘛;也有人说,莫非是我们对“过好”有什么误会……那么这句话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呢?
请以“道理与人生”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立意:
1.没有一样道理适用百样人生。
2.人生如水流,道理如河岸。
3.知行合一,形塑自我。
4.通权达变,才是赢家。
5.道理的筋骨需要情感的血肉。
范文:
秋阳杲杲道心明
精明强干,权倾朝野,和致斋荣宠无限,争得革职下狱,自缢白绫;清介持躬,廉正秉直,刘崇如宦海起落,孰知颐养天年,星曜青史。和刘相形,人生各异,正如新锐作家韩寒所言,“我们听过无数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一言以蔽之,浮生若梦,人世沉浮,成败荣辱,岂是哪些道理能指点江山,擘画一二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莫听前人是非言。
是非言里多生乱,人生成败大道间。前人话语斟酌选,不信堂皇择箴言。人生漫浩浩,一生好不好,不是你听了谁的金玉良言,也不是你受了哪些经验之谈,在于你是否笃行,用行动替代口号,以实干代替空言,莫被道理蔽双眼,脚踏实地勇实践。故而,那些成功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心灵的鸡汤,我辈需辩证看待,斟酌损益,全盘吸收自会作舍道边。深思历史,新中国成立前,爱国志士没有迷信“资本主义救中国”的夸夸其谈,勇于实践,中国才睁开了昏睡的双眼;启悟今人,“百闻莫若一见”,用行动去探索成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踏实笃行,履践致远。秋阳杲杲道心明,觉知此事须躬行。
躬行劈开雾迷离,拒绝虚空大道理。得失人生百般事,胸怀理想破迷局。人生有大美,得失非虚空,纷纭道理在眼前,说乱了思绪,说怕了心神,只说得人生百态乱如麻。如此这般,人生得失的切中肯綮,则在于理想近远,胸襟阔窄,格局深浅。和中堂的悲惨结局,佞刻碑碣,刘罗锅的浓淡墨书,廉直垂史,让我辈深思,不是知晓多少机谋道理,不是获得多少荣宠名利,人生才美好,是为国为民的心,是端方傲岸的骨,是清白正直的行。故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听之,当践行之,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明辨甄选人生理,境界高远青衿志。
青衿志远运筹谋,逆耳忠言当谨记。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诗经》有言“诲而谆谆,听我藐藐。”揆诸当下,更多的时候,不切实的教化,远离现实的道理,让人无所适从。若传道授业解惑者高高在上,大道如斯,尔辈自当谨而慎之,听而信之,遵而从之,可能适得其反。风起青萍,人生浩荡,哪里是前人的经验所能廓定的,没有人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瞬息万变不只是时空,还有我们人生中种种际遇,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方此之时,我辈则须有远志、慧眼、卓识,从逆水中击风浪,从诤言中获助益。凡益之道,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欲览胜景登高远,道引人生辩证看。
辩证看待道理对人生的影响,理性面对人生的得失,我辈青年需理清思绪,睿智头脑,笃定心智,擘画未来,规划人生。秋水迢迢诗思清,秋阳杲杲道心明。谁人得似秋光巧,画出山斋杖屦行。苍穹一望人生美,不骛虚无辨精明。
02
高考热点角度:选择组合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孔子)
②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③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岑参)
④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
①坚守节操,拒绝诱惑。
②守善难、从恶易,坚守、坚持。
③正确处理家国之间复杂关系,报国为先。
④自信自立。
⑤担当,爱国爱家。
⑥不畏严寒、艰险,顽强地傲立于天地间。
范文:
坚守节操,拒绝诱惑
诱惑就像是一份灿烂的遗产,人人都眼红,都想要千方百计的占有它,诱惑就像是一个包着弹衣的糖果,随时都可能爆炸。我们能就这样接受诱惑吗?能因为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而走出小屋吗?不,我们应该拒绝诱惑,坚持自我。
拒绝诱惑,坐怀不乱。
鲁国人柳下惠,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柳下惠面对诱惑,他没有打破自己的原则,也没有走出小屋,而是坚持着自己的做人最起码的原则。
拒绝诱惑,十九年不动摇。
当年苏武出使匈奴,副手谋杀番王,阴谋泄漏,苏武并不知道,无辜遭连坐,流放北边。然而他面对匈奴三番五次高官厚禄的诱惑,苏武果断拒绝。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朝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等到十九年后终于回到汉朝,头发胡须都白了。很显然,苏武所作的决定不是一时的冲动,他必然是经过了反复思考,在穷生明志与高官厚禄之间,苏武选择了拒绝诱惑,坚持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不辱使命的完成他的职责。为了国家民族的尊严,毅然的拒绝诱惑。像苏武这样的英雄就算是逝去了,但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拒绝诱惑,宁饿死拒受美援面粉。
四十年代的中国,经济大萧条,物价飞涨,就连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一家几口仅仅一天以稀粥度日。当局有发面粉配给证,凭证可买当时美国援助评价面粉。由于美国人攻击中国人不知好歹,恩将仇报。于是当时的一些学者签了一份拒绝购买美国面粉的声明书,朱自清虽然过着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的劳累,胃病严重复发卧床不起,此时的他日子过得特别艰难,毅然的在声明上工工整整写了“朱自清”三个字。宁愿饿死也不愿意购买美国救济粮。朱自清面对了那些抨击中国人的粮食,可以说是宁死不屈的。在他死之前还不忘叮嘱妻子要拒绝美国救济粮。他的伟大精神让我们敬佩。正是有了像朱自清这样的学者才能使国家名族的精神得以延续。
有人说拒绝诱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我不这样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上做人处事总会遇到些能够诱惑你的事,或大或小。但是我们并不能失去做人做起码的原则,金钱等丰厚的物质条件从一定的角度上来说的确是诱惑,但是我们不能说拒绝任何物质条件。我们所要拒绝的诱惑是指有损害国家民族和尊严的一些物质条件或是精神条件。不要想的太复杂,其实我们只要坚持自我,坚定立场,相信我们会拒绝那些所谓的诱惑。
在纷繁的社会,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着我们所想不到的陷阱和失败。但是面对他们,我们要勇敢的拒绝诱惑,坚持自我。
03
高考热点主题:传承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首期节目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故事: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书》(后称《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藏匿于壁中。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他们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
学校举办以“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在会上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2.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传承和创新让传统文化永流传。
范文:
品读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很荣幸作为班级代表,在此读书节交流会上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品读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古往今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最忠贞的朋友。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典籍,无论是对古人抑或是对当下的我们,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儒家的孔孟之道绵延千年,魏晋的不屈风骨光耀后世,繁荣的唐宋文明横亘古今……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潮流中,他们仍然屹立不倒,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原因何在?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
文化经典,教我们为人之道。
“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圣人训。”脍炙人口的典籍,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被播撒下善良的种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教导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节约粮食人人有责的良好习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做君子应该有涵养,不怨怒;做学问学思相宜。《论语》中的一字一句都是对我们为人处事学习方法的教导。古今典籍带给人们的力量,不可磨灭,典籍中的思想与智慧结晶,是历史长河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彰显着独一无二的中国力量。
文化经典,帮我们悟强国之理。
《阿房宫赋》中有言:“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爱惜人民是立国之本。《寡人之于国也》中有言:“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百姓生活无忧是社会治理、天下太平的必要条件。瞩目当下,我们享受着各式各样的便民政策,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不正是最好的印证吗?中国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而群众的力量与典籍的教导息息相关。传承文化经典,描绘国之篇章,彰显中国力量。
当国家走向富强,我们青年一代决不能停滞不前,而是要冲在最前线,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从来不是空口而谈,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口中最有生气、最积极的一代青年人,应汲取典籍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以青年之力彰显中国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坚实的力量。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
实战训练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媳妇
泰戈尔
①我们的老师石博纳特,有一件专门用来惩罚学生的武器,这件武器看上去微不足道,可是实际上它非常令人生畏。这个武器就是给学生们起新的名字﹣﹣外号。名宇这种东西,除了发音,就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自己的名字比对自己本人更珍爱;一个人为了使自己出名,有什么痛苦不能忍受呢?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他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生命。
②由于人们内心中一些潜在的情感规律在起作用,所以,当教师先生给绍什舍科尔起了一个“歪嘴鱼”的外号时,这个孩子心里就非常痛苦。特别是,当他得知在这个绰号中蕴含着对他相貌的暗示时,就双倍地加重了他内心的痛苦。
③阿舒的外号叫做“小媳妇”。与这个外号相联系的还有一段故事。
④阿舒在班级里是一个最值得同情的好孩子。他和谁都不说话,很腼腆,大概他的年龄比班里所有孩子都小;大家跟他说话时,他只是微微一笑;阿舒学习很好;学校里的许多孩子都想和他交朋友,可是他不同任何孩子玩耍,一放学他立刻回家,一分钟也不在学校里耽搁。
⑤阿舒在学习方面是无可挑剔的,只是他有时迟到。每当石博纳特老师询问他迟到原因的时候,他总是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因此,他常常受到带有污辱性的惩罚。老师叫他把手放在膝盖上,弯着腰站在走廊里的楼梯旁;他这副羞愧而又可怜的样子,四个年级的同学都看到了。
⑥学校放了一天假。次日,教师先生走进教室,坐在椅子上,两眼盯着教室的门。这时候,阿舒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块石板和几本用一块沾满墨迹的旧布包着的书,他显得比往日更加腼腆了。
⑦石博纳特先生冷笑了一下,说道:“啊,小媳妇来了。”
⑧上完课之后,石博纳特先生对全班同学说:“注意,你们都听着!”
⑨地球的所有吸引力仿佛都在使劲儿把阿舒吸往地面似的,但是小阿舒仍然面对着全班同学的目光坐在凳子上,裤的一角和他那两只小脚在不停地摇摆着。毫无疑问,随着岁月的流逝,阿舒的年龄也将会增加,他在生活中也会经历许多苦乐羞荣之日,但是没有哪一日能与那一天相比,因为那一天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一段痛苦的历史痕迹。
⑩不过,这件事并不大。
阿舒有一个小妹妹;这位小妹既没有同龄的女友,也没有姐妹,所以她只能同阿舒一起玩耍。
阿舒家里的凉台下面就是他家的停车场,四周围着铁栅栏,铁栅栏上设有门。那一天,天上布满了乌云,大雨下个不停。街上,有几个行人提着鞋打着伞,在匆匆赶路,他们无暇东张西望。在这个阴雨连绵、云天昏暗的日子里,学校放了假;阿舒和小妹坐在停车场的台阶上玩耍。
那一天,他们是在玩洋娃娃结婚。阿舒一边忙着布置结婚仪式,一边指导小妹做事。当时他们忽然想起,还没有主婚祭司呢。小姑娘迅速跑到一个人跟前,问道:“喂,你能不能做我们的主婚祭司呀?”
阿舒转过身来,看见石博纳特老师站在他们的停车场里,他已把湿漉漉的雨伞折起来,全身几乎被雨淋透,他本来是路过这里的,当雨下大了的时候,他就走进来避雨。小姑娘建议他为洋娃娃结婚做祭司。
阿舒一看见石博纳特老师,扔下妹妹,立即跑进屋里躲起来。
第二天,当石博纳特老师以讥笑的口气,作为开场白讲述了这件事情,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阿舒起了一个“小媳妇”的绰号的时候,阿舒起初只是以微笑作为对教师讲述的回答,还企图以自己的微笑来参与周围同学们的取笑逗乐。就在这个时候铃声响了,其他班级也下了课,阿舒家的女仆拿着用莎罗树叶包裹的两块点心、提着一个闪闪发光的铜水罐走了进来,立在门旁。
当时阿舒虽然面带微笑,可是他的脸和耳朵一下子全红了,额头上的静脉都突现出来,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簌簌滚落下来。
石博纳特先生在休息室里喝一点儿水之后,就开始心安理得地抽起烟来。同学们却在兴致勃勃地围着阿舒,大声叫着:“小媳妇!小媳妇!”阿舒开始意识到,那一个假日与妹妹玩耍,是他一生中一次最丢脸的过失;他不相信,世人会在什么时候忘掉那一天所发生的事。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博纳特给阿舒、绍什舍科尔起“小媳妇”“歪嘴鱼”这样的外号,加重了他们内心的痛苦。
B.阿舒虽然内向腼腆,但学习好,懂得照顾家庭,他常常因为上学迟到受到石博纳特老师的惩罚。
C.阿舒的小妹妹既没有同龄的女友,也没有姐妹,这为下文兄妹两人玩洋娃娃游戏作了铺垫。
D.作品只是客观地描述了石博纳特先生满不在乎惩罚和羞辱学生的行为,没有明示作者的态度。
2.小说中,石博纳特这一人物有多种称谓:“我们的老师石博纳特”“教师先生”“石博纳特老师”“石博纳特先生”“老师”等。试分析作者采用这些称谓的意图。
3.小说前文说“这件事并不大”,结尾又说“那一个假日与妹妹玩耍,是他一生中一次最丢脸的过失”,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篇
1.D.“没有明示作者的态度”是错误的。本文写到石博纳特老师给学生们起外号,带给了孩子们巨大的伤害,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已经带有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2.“我们的老师石博纳特”,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亲近之情。“老师”,说明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已消失。“教师先生”,表达了学生内心的痛苦之情,学生对老师已有了距离感。“石博纳特先生”,说明石博纳特在孩子心里已经不能称作老师了。
3.不矛盾。“这件事并不大”指的是引起石博纳特老师给学生起外号的事件,即陪妹妹玩洋娃娃结婚的游戏,妹妹恰巧找到石博纳特老师当祭司,这件事只是孩子们生活中的小事,并没有什么过失,所以说“这件事并不大”。但是石博纳特老师不了解当时的情况,还给学生起了外号,让当时的孩子认为这是一生中最丢脸的过失,给学生带来了一生难忘的伤害,所以说“那一个假日与妹妹玩耍,是他一生中一次最丢脸的过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