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画杨桃》第二课时《巧识多音字——”倒“》(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选题意图:
不少同学分不清“倒”的两个读音,朗读时张冠李戴。设计这节微课课程,让学生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能够从字义上去辨析“倒”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读音。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倒”字的两个读音,并能在语境中正确应用。
2.对汉字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内容来源: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3课《画杨桃》。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积累,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习了一些识字的方法,但是欠缺主动识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区分“倒”字的两个读音,并能在语境中正确应用。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对汉字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倒”字的第一个读音,三声。
1.出示“倒”字,了解倒字的初始读音。
2.字理识字
(1)了解“倒”字左右偏旁部首的含义。左边的部首表示这个字和人有关,右边“到,字的原型是“至”。
(2)出示“至”字的甲骨文,下边的一横表示床铺,上面的部分是一个躺着的小人,小人交叉着双腿,多悠闲啊!躺在床上,叉腿而卧就是“至”的意思。结合左右两边,“倒”的意思就是人回到家中,躺卧休息。
3.举例巩固常见带有“倒”字的词语。比如“卧倒”。
4.“倒”字的引申意义“因站不稳而跌落”,比如“摔倒”。播放围裙妈妈摔倒的视频,结合生活实际,识记读音。
二、认识“倒”字的第二个读音,四声。
1.出示“倒”,当“倒”读四声时表示上下颠倒,方向相反或意思转折。
(1)举例巩固:组词:倒车。播放搞笑倒车视频,引出倒字的读音,四声。
卡通视频内容:一小孩倒车,撞倒了路灯。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视频引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常见的组词:倒立、倒挂、倒影。
(2)出示《画杨桃》文章中的两个句子,当表示转折时,如“倒不如”,意思是还不如,反而不如时,在课文中的读音就是第四声。
2.当“倒”读第四声时还表示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1)举例巩固,生活中常见的倒茶、茶水、倒垃圾就是这个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设计意图:主要通过汉字演变过程的演示,带领学生从字理上去理解汉字的意思,有效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同时激发孩子的识字意识,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三、小结。
1.联系前面的讲解,结合字义进行总结。
出示图片不倒翁,结合字义,不倒翁的“倒”意思是因站不稳而跌落,读三声。
2.编儿歌
总结:倒有两个读音,四种意思。
卧床跌落要念倒(三声),位置反转要念倒(四声),意思转折也念倒(四声),容器反转仍念倒(四声)。
3.跟读儿歌。
四、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题: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读音。
1.妈妈没有把花瓶放好,花瓶一下子就倒( )了。
2.冰箱里的食物坏掉了,一定要把它倒( )掉。
3.与其把事情留到明天,倒( )不如今天就做好。
【设计意图: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突破难点多音字“倒”在具体语境中如何正确使用正确读音。】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检测单上的练习。
2.试着为学过的多音字编写巧记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项作业,举一反三,做到有意识地辨析多音字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