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灰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灰雀》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4 21:5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精读引领课《灰雀》
一、教学目标
1.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二、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2.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三、教学过程
(一)声音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听,它正在树枝上唱歌呢!它是谁呀?对,是灰雀。你喜欢它吗?那你喜欢它什么呀?(可爱、声音)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灰雀的课文26《灰雀》,请你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那在我们的课文中有两个人和大家一样喜欢灰雀,你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板书:列宁、小男孩、灰雀)
(二)读出列宁的喜爱
1.请大家自由朗读《灰雀》第1自然段,找出体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 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你找对了吗?没找对的同学马上改正。那你能不能读出列宁的喜爱。挑战读。评价语:1.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得非常流利,而且读出了情。2.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对灰雀满满的爱。板书:喜爱)
(三)关注对话,感受品质
过渡:这么可爱的灰雀,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它忽然不见了,它去哪儿了?你们知道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 ,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想一想,他们各自心里想什么?
1.出示对话,读流利。请你对照课件看看你划对了吗?然后大声朗读,多读几遍,将对话读流利。
2.出示对话,激趣交流:
这篇课文里面没有一个字告诉我们灰雀去哪儿了。那你们知道灰雀去哪里了吗?它去哪里了?那列宁知道灰雀被小男孩抓走吗?同学们可真是会读书啊,那你们是怎么知道它被小男孩抓走了?列宁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3.默读对话,体会人物内心:
(1)默读这些对话,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他心里在想什么?你是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列宁知道小男孩抓走了灰雀?列宁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说话模式来分享你的思考:
(出示课件)我从 这个句子看出来的,他心里在想 。
①预设“小男孩”:
a.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点评指导:是啊,男孩说话结结巴巴,让人怀疑。那你能给这句话加一个提示语吗?吞吞吐吐、紧张、害怕。你能读出他的紧张害怕吗?谁再来试一试?)
b.“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点评指导: 什么是“肯定”?注意这个感叹号啊!小男孩这是下定了决心呀,谁来读一读他的决心?全班读)
②预设“列宁”:
a.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点评指导:什么叫“自言自语”?列宁不只是在对自己说,他也想告诉小男孩些什么?你能像列宁一样来感染小男孩吗?谁来读一读?)
b.列宁问:“会飞回来?”
(点评指导:列宁明明知道还要问,这就叫明知故问,读的时候要注意。)
(2)总结讨论,回归板书:
我们像这样带着问题默读人物对话,采用调动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加提示语等方法,细细咀嚼人物的对话,就能揣摩出人物的内心。小男孩抓走了灰雀又放回来,这个过程也说明了男孩很喜欢灰雀。(板书:喜爱)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灰雀去哪儿了,列宁也明明知道灰雀被小男孩抓走了,他为什么不直接拆穿呢?(板书:尊重、爱护)小男孩抓走灰雀是不对的,但是他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谁来说一说?(板书:诚实、知错就改)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揣摩人物的心理对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品质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啊!我们了解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到了他们美好的品质,我们就可以把对话读得更好。同学们试试吧!
1.同桌合作,分角色练习朗读。
2.加大难度,去掉提示语,汇报表演。
3.评价。学生评价:得几颗星,为什么。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本节课通过默读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人物的品质,也认识了诚实、知错就改的小男孩和保护男孩自尊的列宁,那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篇课文《小摄影师》,你也用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来读一读。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