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为的水壶,可以清除其中的水垢,是利用了醋酸的氧化性
B. 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诗句,“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的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C. 地沟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D. 普通玻璃和氮化硅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 下列有关离子组的评价及相关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离子组 评价及离子方程式
、、、 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反应:
、、、 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因为发生反应:
、、、 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 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3.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含原子的粒子个数为
B. 与足量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转移的电子数为
C. 如图所示含一键数目为
D. 的溶液中数目为
4.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的电子式为
C. 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
D. 形成过程:
5. 新型的乙醇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它用碘酸类质子溶剂,在左右时供电,其效率比甲醇电池高出倍,且更安全.已知电池总反应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极为电池的负极,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极沿导线经灯泡到极
C. 电池工作时, 乙醇被氧化转移 电子
D.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6. 天然物质具有抗肿瘤、镇痉等生物活性。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分子式为
B. 该物质分子中的碳原子有种杂化方式
C. 该物质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
D. 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其产物可与溶液反应
7. 自然界的硫循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和中硫元素均被氧化 B. 是自然界形成酸雨的唯一原因
C. 含硫有机物和含硫无机物可相互转化 D. 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排放
8. 某种铜的溴化物晶体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该铜的溴化物的化学式为
B. 与铜同周期且基态原子最外层未成对电子数与基态铜原子相同的元素有种
C. 该铜的溴化物晶体的密度为
D. 每个晶胞中含有个铜原子
9.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向待测溶液中先滴加几滴氯水,再滴加溶液 溶液变红 待测溶液中一定含有
海带通过灼烧、水洗、过滤,在滤液中依次加入、溶液、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海带中含
加热浸了石蜡油的碎瓷片,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紫色褪去 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不饱和烃
向溴水中加入苯,振荡 溴水褪色 苯和溴发生了加成反应
10. 图中,,,四条曲线表示第ⅣⅦ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情况,已知的沸点比的高。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
A. 曲线表示第Ⅵ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情况
B. 由于氢键的作用,图中同主族第三、四、五周期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C. 曲线中第二周期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可溶于水
D. 曲线、中第二周期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中共价键的键能:
11. 尿黑酸是由酪氨酸在人体内非正常代谢而产生的一种物质。其转化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酪氨酸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 尿黑酸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C. 对羟基苯丙酮酸分子中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至少有个
D. 尿黑酸与足量反应,最多消耗
12. 物理小识金石类提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惟乌柏树不畏其气。”强热“青矾”得红色固体,“青矾厂气”冷凝得矾油。利用矾油可以制备盐酸,涉及的微型化工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 B. 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 矾油的沸点高于的 D. 上述过程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3. 已知: 。向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
B. 、两点的的物质的量浓度:
C. 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可由点到点
D. 、两点的平衡常数:
14. 易潮解、易升华,实验室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管的作用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
B. 试剂和试剂分别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 直接用接收产物比用导管连接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
D. 出于简化装置的目的,装置可拆除
15. 如图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已知:。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处变蓝,处变红棕色 氧化性:
处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处立即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处变红色 还原性:
16. 已知反应的能量情况如图所示,曲线和曲线Ⅱ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的
B. 加入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的变小
C. 无论是否使用催化剂,反应物的总能量都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则增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14分)草酸钴用途广泛,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制备。一种利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等制取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等;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见下表:
沉淀物
完全沉淀的
浸出过程中加入的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_。
的作用是将浸出液中的氧化成,氯元素被还原为最低价。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加能使浸出液中、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
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的关系如图所示。滤液Ⅱ中加入萃取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使用萃取剂适宜的_______ ____填序号左右:
A.
滤液Ⅰ“除钙、镁”是将溶液中与转化为、沉淀。已知、。当加入过量后,所得滤液_____________。
18. (12分) 汽车尾气中含有、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
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象正确的是______填代号。
汽车尾气中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时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照下表进行投料,达到平衡状态,
起始物质的量 甲 乙 丙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
平衡时,甲容器中的转化率是______,比较下列容器中的转化率:乙______甲;丙______甲填“”、“”或“”。
丙容器中,通过改变温度,使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温度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平衡常数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9. (14分) 亚硝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罝制备并对其性质作如下探究中加热装罝已略去。
查阅资料可知:
;。
能被酸性氧化成。
在酸性条件下,能将氧化为,被还原成;能将还原为,即。
装置中仪器的名称为____ __,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
装置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 ___。
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___。
装置的作用是__ ____。
中滴入浓硝酸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原因是___ ___。
为测定所得的纯度,准确称取 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适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溶液并滴入几滴淀粉溶液,然后滴加稀硫酸,用 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操作次,平均消耗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0.(12分) 年月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将抗新冠病毒药物利托那片写入诊疗方案,该药的一种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苯甲醇反应生成酯,符合下列条件的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有_______种。
苯环上只有个对位取代基 能发生银镜反应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其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同分异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只写一种。
综合上述信息,写出和制备的合成路线 ______其他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和解析
1. 【解析】A.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为的水壶,醋酸能够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醋酸钙,利用了醋酸的酸性,故 A错误;
B.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为分解反应,而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C正确;
D.玻璃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硅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故选C。
2. 【解析】在存在的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在溶液中不能共存,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离子能够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该评价错误,故C错误;
D.、、、离子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该评价正确,故D正确;故选D。
3. 【解析】A.溶液中含有,根据原子守恒知,故A正确;
B.没有指明生成的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无法根据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
C.如图所示,含键,,故C错误;
D.的溶液中,,,故D错误;故选:。
4. 【解析】A.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所以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A错误;
B.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
C.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故C错误;
D.是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为,,故D错误。
5. 【解析】A.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乙醇的电极为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沿导线经灯泡流向负极,故B正确;
C.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则被氧化转移电子,故C正确;D.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故D错误。故选D。
6. 【解析】A.根据该物质的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故A正确;
B.该物质分子中,苯环和碳氧双键的碳原子为杂化,饱和碳原子采用杂化,中碳原子为杂化,故B正确;
C.该物质含有醇羟基,但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的相邻碳上都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该物质含有酯基,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其产物有羧基,可与溶液反应,故D正确。
7. 【解析】A.二氧化硫中价的硫生成价的硫酸根离子,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中单质硫被氧化生成价的二氧化硫,故A正确;
B.氮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转化为硝酸,会造成硝酸型酸雨的危害,故B错误;
C.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有机硫化物存在于石油和动植物体内,可说明含硫有机物和含硫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故C正确;
D.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排放,故D正确。
8. 【解析】A.根据晶胞结构可知,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数目为,原子位于体内,数目为,故化学式为,A正确;
B.是第四周期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个未成对电子,与铜同周期的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铜原子相同的元素有、、、共种,B正确;
C.该晶胞参数为,该晶体密度为,C错误;
D.根据晶胞结构可知,原子位于顶点和面心,数目为,D正确;答案选C。
9. 【解析】先滴加几滴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原溶液中可能含铁离子,检验亚铁离子时先加无现象、后加氯水变红,故A错误;
B.碘离子可被过氧化氢氧化生成碘,则海带中含碘元素,不是碘单质,故B错误;
C.不饱和烃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由现象可知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不饱和烃,故C正确;
D.溴水中加入苯,发生萃取,为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
10.
【解析】分子间不存在氢键,而、、分子间均存在氢键,则的沸点最低,故曲线表示第Ⅳ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情况,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故H的沸点最高,则曲线表示第Ⅵ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情况,又的沸点比的高,可知曲线、分别表示第Ⅶ、Ⅴ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情况,A错误;
B.一般来说,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沸点越高,故图中同主族第三、四、五周期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B错误;
C.第二周期第Ⅳ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是非极性分子,难溶于极性溶剂水,C错误;
D.和中,原子半径:,故键长:键键,则键能:键键,D正确。
故选D。
11. 【解析】A. 酪氨酸中含酚和氨基,具有酸性和碱性,则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A正确;
B. 尿黑酸中含酚,酚的邻、对位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则 尿黑酸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故B正确;
C. 对羟基苯丙酮酸中苯环为平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至少有个,故C正确;
D. 尿黑酸中只有与反应,则 尿黑酸与足量反应,最多消耗 ,故D错误;故选D。
12. 【解析】通过以上分析知,是,故A正确;
B.为,能收品红溶液褪色,故B正确;
C.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制取,所以钒油的沸点高于的,故C正确;
D.和反应生成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
13. 【解析】A.,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甲烷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故A错误;
B.相同温度下,压强,则、两点的的物质的量浓度:,故B正确;
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压强不影响平衡常数,、点温度不同其化学平衡常数不同,温度不变增大压强不能由点到点,故C错误;
D.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所以、两点的平衡常数:,故D错误。故选B。
14. 【解析】易潮解、易升华,实验室制备,根据图示可知,为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装置用浓盐酸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制取氯气,由于易挥发,且确保氯气干燥,则试剂为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气中的,试剂为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氯气有毒,需要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为了保证收集氯化铁的装置干燥,防止中的水蒸气进入,需要使用盛有浓硫酸的装置,据此进行解答。
A.导管可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顺利流入烧瓶,故A错误;
B.试剂为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气中的;试剂为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顺序不能颠倒,故B错误;C.氯化铁易升华,遇冷又会凝华,若用导管连接易导致堵塞,所以直接用接收产物可防止堵塞,故C正确;D.易潮解,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不能拆除,故D错误。
故选:。
15. 【解析】A.分别与、作用生成、,处变蓝、处红棕色,可证明氧化性:、,无法证明与之间氧化性的强弱,故A错误;
B.氯气与水反应,使试纸变红,具有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则处先变红,后褪色,能证明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故B错误;
C.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红色褪去可能是因为氢氧化钠被消耗造成,也有可能是生成漂白性物质,故不能证明一定是生成物质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
D.将氧化为,试纸变为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证明还原性,故D正确。故选D。
16. 【解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放热,曲线Ⅱ活化能降低,应加入催化剂,以此解答该题。
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放热,但根据图示无法计算焓变,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反应的焓变不变,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
D.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放出更多的热量,因反应热为负值,则减小,故D错误。故选C。
17.还原、
、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二者水解相互促进导致水解进行到底
除去
18.乙;
;
; ; ;
降低 ;增大
19.三颈烧瓶; 浓
铜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有气泡冒出生成无色气体
碱石灰
吸收有毒的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赶净装置中的空气,使整个装置充满氮气,防止装置中反应生成的被空气氧化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0.取代反应;氯丙烯
羰基、氯原子
;、、、、任写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