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碳酸钠可称为碳酸盐、钠盐或者碱式盐
B. 鸡蛋清、浑浊的河水不可能属于同一类别
C. 强光通过胶体发生了显著的化学变化
D. 直径为的粒子不一定是胶体
2. 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锡,锡的熔点是,含锡的青铜熔点约为,吕氏春秋别类编中有关于青铜的记载“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燔烧之则为淖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轮船外壳悬挂锌、锡等金属块可减慢钢铁的腐蚀
B. 合金的熔点一定低于各组分金属的熔点
C. 铜和锡在元素周期表均位于第四周期
D. “合两柔则为刚”体现了合金的硬度通常大于各组分金属的特点
3. 甲、乙、丙、丁分别是、、、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时的现象如下:
反应物 甲乙 甲丙 乙丙 丙丁 乙丁
实验现象 沉淀 沉淀 沉淀 沉淀 无色无味气体
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
A. 盐酸 B. 盐酸
C. 盐酸 D. 盐酸
4. 用高铁酸钠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C. 发生反应,有电子转移
D. 能消毒杀菌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
5.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验证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检验与反应有生成 观察的焰色试验 比较、的稳定性
A. B. C. D.
6. 下列对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B. 用试纸测得氯水的
C. 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
D. 漂白粉具有漂白性是因为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氯气
7.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
B. 溶于水,所得溶液中的数目为
C. 的氯化镁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目为
D. 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8. 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氯气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Ⅰ:洗气瓶中应装浓硫酸,若二氧化锰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反应完
B. 图Ⅱ:仅能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
C. 图Ⅲ: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 图Ⅳ: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9. 配制的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验中需用到的仪器有:天平、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 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C. 容量瓶需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用
D. 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低
10. 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A. 和 B. 和
C. 、、 D. 和
11. 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溶液反应,观察颜色的实验。实验时,往的大试管中先加煤油,取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溶液不含使煤油的液面至橡胶塞,并夹紧弹簧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
B. 大试管下层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并可持续较长时间
C. 用过氧化钠代替钠也可以观察到此现象
D. 该反应同时也能说明钠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12.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的盐酸和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为甲:乙:,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
A. B. C. D.
13. 下列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蓝色,并有红色固体生成
B. 向水中滴加几滴溶液,再滴加滴溶液,然后向溶液中滴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C. 验证溶液中是否有,向其溶液中先滴加几滴氯水,然后再滴加几滴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有存在
D. 向沸腾的饱和溶液中滴加溶液可制得胶体
14. 有关化学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该作用只表现为吸引力
B. 存在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 存在共价键的物质可能为单质,可能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D. 化学键的强度远大于分子间作用力,一般而言化学键强度也强于氢键
15. 第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符号为,中文名为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内含个中子,此原子是
B.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
C.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 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6.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
B. 由水溶液的酸性:,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
C. 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
D. 和分别位于第六周期Ⅰ和Ⅱ族,碱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10分) 针对表中的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以下问题:
二
三
四
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中的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在四种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 _____;
的电子式为______ _____;的电子式为_____ ____;
在与的单质中,氧化性较强的是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证明:__________________。
18. (12分) Ⅰ某固体化合物,按图所示发生系列变化,已知溶液中加入氨水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含有相同的元素甲,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水参与的反应,水未标出:
若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固体中混有少量杂质,除杂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若、均为单质,且为气体,的一种氧化合物常用作红色颜料,写出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14分)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请按要求填空:
、、、久置空气中最终都是变为_______填化学式;
投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常压下制取纯净的,将其通入装有粉末的两通玻璃管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后收集的气体体积为,则反应消耗的体积是_______。
现有一种以为主要成分的膨松剂,由于膨松剂存放时间较长,部分分解成粉末。为测定混合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按如图所示连接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的试剂皆为足量
已知: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过程:将样品装入样品管,测定实验前的质量;打开活塞、,关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以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关闭活塞、,打开,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拆下装置,再次称量的质量
处干燥管中盛放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0. (14分)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备、收集氯气,并进行氯水中相关物质的性质探究,回答下列问题。制备。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氯水相关物质的性质探究。
若装置Ⅳ中试剂为,制得氯水。写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若装置Ⅳ中试剂为,可制得的溶液可溶于溶液,且不与反应。取稀盐酸、新制氯水、的溶液,分别滴在三张红色纸条上,可观察到只有滴加新制氯水的红色纸条褪色,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氯水中光照分解的产物。将装置Ⅳ广口瓶中的氯水转移至三颈瓶内,将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插入三颈瓶中如图,用强光照射氯水,进行实验并采集数据,获得相关变化曲线。
若能够证明氯水中在光照下发生了分解反应,则图中纵坐标可以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填字母。注:酸性溶液中,越大,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氯水的 氢离子的浓度 氯离子的浓度 氧气的体积分数 溶液的颜色
据此数据,可分析得到在光照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模拟工业制备漂白粉,装置Ⅳ中试剂为_____,制备漂白粉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若用二氧化锰与足量浓盐酸质量分数为完全反应,制取氯气。将所得气体全部用于制备漂白粉,所制得的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成分的质量为________。保留位小数
答案和解析
1. 【解析】A.对于盐的分类可以从阴、阳离子的角度进行,根据其组成的阳离子为来看碳酸钠属于钠盐,根据其组成的阴离子为来看碳酸钠属于碳酸盐,虽然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式盐,故A错误;
B.鸡蛋清属于胶体,浑浊的河水属于悬浊液,但它们都可归为混合物,故B错误;
C.强光束通过胶体时出现丁达尔效应,但没有发生显著的化学变化,故C错误;
D.胶体属于混合物,而直径为的微粒可能是纯净物,故D正确。
2. 【解析】A.铁比锡活泼,在轮船外悬挂锡块会加速钢铁的腐蚀,故A错误;
B.青铜的熔点比其组分锡的熔点高,故B错误;
C.锡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故C错误;
D.青铜的硬度比铜和锡都大,合金的硬度通常大于各组分金属,故D正确。故选D。
3. 【解析】
物质 盐酸
沉淀 沉淀 气体
沉淀 沉淀 沉淀
沉淀 沉淀 无现象
盐酸 气体 沉淀 无现象
丙与甲、乙、丁三种物质都生成沉淀,则丙为,能生成气体的是和稀盐酸,
则甲是,可推知乙为,丁为盐酸。
4. 【解析】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由价升高为价,被氧化,元素化合价降低,由价降低为价,被还原,为氧化剂,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A.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由价降低为价,被还原,为氧化剂,故A错误;
B.元素化合价升高,由价升高为价,被氧化,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故B错误;
C.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由价降低为价,发生反应,有电子转移,故C错误;
D.中为价,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D正确。故选D。
5. 【解析】在大试管中存有一定量的空气,若与水的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使空气膨胀,导致形管中的红墨水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故正确;
与反应生成的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
进行焰色试验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待测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钾的火焰呈紫色,故错误;
比较、的热稳定性,应该把放在小试管,把放在大试管,若观察到与小试管连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稳定性,故错误; 故选A。
6. 【解析】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则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铁,故A错误;
B.氯水中含,具有漂白性,不能利用试纸测定氯水的,应利用计,故B错误;
C.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置换出溴单质,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发生萃取,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 ,故C正确;
D.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漂白粉具有漂白性是因为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方程式为,故D错误。
7. 【解析】A.标准状况下,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为,氮气和氧气均为双原子分子,所以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故A正确;
B.溶于水,所得溶液中的数目为,故B正确;
C.因氯化镁溶液体积未知,所以不能计算的氯化镁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目,故C错误;
D.因和的最简式为,所以由和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故D正确。
8. 【解析】A.图Ⅰ,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二氧化锰不与稀盐酸反应,即使二氧化锰过量,盐酸也不能全部消耗完,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必要干燥,洗气瓶中应是饱和食盐水,故A错误;
B.图Ⅱ,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不仅能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还可以证明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
C.图Ⅲ,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故C错误;
D.图Ⅳ,氯气遇到湿润有色布条:,具有漂白性,则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故D正确。
9. 【解析】A.配制溶液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故A错误: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为,故B错误;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定容,所以不必干燥,故C错误;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所加蒸馏水偏多,溶液的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故D正确。
10. 【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滤液中加入稀硝酸,被氧化为,再加入过量氨水,生成红褐色沉淀,过滤加热沉淀物分解,得到红棕色,故A正确。
11. 【解析】项,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气,将试管中的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因此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正确;
项,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由于没有氧气的存在,所以可以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正确;
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氧气,氧气能将氢氧化亚铁氧化生成氢氧化铁而不能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错误;
项,该反应中无铁单质生成,即不能发生置换反应,正确。
12. 【解析】思路:
等物质的量的两份分别在盐酸和溶液中完全反应,生成的物质的量相等时,
的消耗值大于的消耗值。
等物质的量的和分别与完全反应,盐酸中消耗的少,生成的也少。
。
若两份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是甲:乙:,实际上甲: 乙
:,则盐酸中剩余,完全反应,要根据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盐
酸中生成的 。
因甲: 乙:和盐酸中生成 ,故溶液中生成的
。
根据 ,生成 要消耗。
。
13. 【解析】A.向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并有红色固体生成,故A错误;
B.向水中滴加几滴溶液,再滴加滴溶液,氯化铁溶液与溶液所以生成碘单质,所以然后向溶液中滴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故B正确;
C.验证溶液中是否有,若向其溶液中先滴加几滴氯水,氯水能将氧化生成,所以验证溶液中是否有,向其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有存在,故C错误;
D.向沸水中加入饱和溶液可制得胶体,故D错误。故选B。
14. 【解析】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该作用不仅包括引力,也包括斥力,故A错误;
B.存在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存在共价键的物质可能为单质,可能为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故C正确;
D.化学键强度强于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D正确。
15. 【解析】A.中子数为的的质量数,所以此原子是 ,故A错误;
B.位于第七周期Ⅴ族,故B错误;
C.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和核电荷数均为,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
D.第号上一周期铋元素为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D正确。故选D。
16. 【解析】A. 若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处于的下一周期,故原子序数:,故A正确;
B. 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有关,与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无关,故B错误;
C. 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具有一定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
D. 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故D正确; 故选B。
17.
;;;离子键、共价键
;
;
18.
;
19. ;
;;
;
;
;
防止空气中的和水蒸气进入中,影响测定结果;
。
20.
;氯水中具有漂白作用;;
石灰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