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紧邻沙漠和盐沼泽 B.分布于地势低平的盆地内部
C.沿山麓地带和河流分布 D.分布于气候湿润的谷地
2.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如图分布的原因是( )
A.太阳能丰富,电力充足 B.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交通便利 D.水源充足,满足生活生产需求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纬度每隔10°范围内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人口比重比南半球大 B.北半球低纬度人口比重比中纬度大
C.人口比重最大的是30°N—40°N D.人口比重最小的是40°S~50°S
4.图中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纬度低,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B.②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C.③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 D.④地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截至2020年2月11日,目前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3个,按人口数由多到少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下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
A.大陆中部 B.中低纬度 C.西半球 D.南半球
6.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
A.陆地面积小 B.海洋面积小 C.气候严寒 D.紫外线强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其中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若我国某省的人口变化与该地的人口变化相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对该省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的人口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净迁入的人口比重增加 B.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C.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高 D.总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8.该省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青藏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随着国家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已有520多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520多万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C.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 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10.520多万农民工返乡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返乡人员( )
A.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公元874年,维京人首次踏上冰岛,在此之前这个欧洲第二大岛一直无人居住。此后的一个世纪,冰岛人口不断增多,人们逐渐深陷贫困的泥潭。从中世纪后期开始,维京人在冰岛海域捕获鳕鱼,加工成鱼干出口到欧洲大陆。到20世纪初期,冰岛发展自己的舰队,实现渔业生产产业化。今天的冰岛已经从欧洲最贫困的国家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19年冰岛人口总数达36.13万人。下图示意冰岛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维京人踏上冰岛后的一个世纪,制约其环境承载力的自然资源是( )
A.渔业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地热能资源
12.中世纪后期以来,冰岛人口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
A.距离欧洲大陆近,地区开放程度高 B.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C.经济发展水平高,科学技术先进 D.推行绿色发展,消费水平低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近年来,随着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青藏高原流动人口呈明显增加的趋势。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季节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相对量的特点是( )
A.七月流动人口少 B.随月份逐渐增多
C.季节性周期变化大 D.元旦流动人口多
14.影响青藏高原高值季人口流动相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商贸 B.旅游 C.科考 D.物流
15.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生态脆弱。推测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相对量很少突破200万的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缓慢 B.交通通达度低
C.全球气候异常 D.环境承载力小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表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4℃ (21±3)℃ <18℃ <10℃ <-20℃
(1)分析图1、图2和表中信息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2)由表中信息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
(3)试分析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为0~200m地区的原因____。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妇联2018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902万。贵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9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据统计,荣防村大部分青壮年到珠三角地区外出打工,请说出原因。
(2)荣防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会对该村产生哪些影响。
(3)从2017年到2018年,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 试说出原因。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关于浙江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由于经济增长结构、外来人口变动等多方面原因,沿海各省份人口总量的变化差异较大,根据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2000——2010年十年来浙江人口发展和变动态势与沿海经济发达的一些省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了浙江省有别于其他省市人口变动的一些显著特点。
材料一 部分沿海省市2000年到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单位%)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外来人口
上海 3.3 0.7 11.1
江苏 0.6 0.5 11.3
浙江 1.5 0.5 12.4
材料二 部分沿海省市平均受教育年限及部分沿海省市外来人口(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表
200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201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2010年外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全国 7.62 8.76 9.61
上海 9.3 10.5 9.81
江苏 7.85 9.08 9.37
浙江 7.46 8.57 8.59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浙江省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
(2)分析浙江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正负效应。
(3)针对浙江省人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分析其可以采取的主要对策。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1: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示意图
材料2:“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
(1)材料2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2)同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____(大于/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3)环境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这体现了环境人口容量的____性。
(4)依据“木桶效应”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____(最多/最少)的自然资源状况,材料1中显示,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主要是____。为使我国人口规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国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西宁及其附近地区简图。
材料二下面图甲示意青海省人口总量及出生率、死亡率情况,图乙示意青海省人口年龄结构情况。
(1)据图及所学知识,说明西宁市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青海省2000年以来的人口变化特点。
(3)根据图示青海省人口年龄结构特点,说出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紧邻沙漠和盐沼泽 B.分布于地势低平的盆地内部
C.沿山麓地带和河流分布 D.分布于气候湿润的谷地
2.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如图分布的原因是( )
A.太阳能丰富,电力充足 B.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交通便利 D.水源充足,满足生活生产需求
【答案】1.C 2.D
【分析】1.读“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可以看出,城镇主要沿山麓地带和河流分布,因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是新疆的绿洲农业区,水源相对充足,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因此人口和城镇分布于此,C正确。紧邻沙漠和盐沼泽地区水源较缺乏,不利于人们生产生活,A错误。盆地内部为沙漠,水源缺乏,不利于人们居住,B错误。塔里木盆地整个区域气候干旱,D错误。故选C。
2.据上题分析可知,塔里木盆地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主要沿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的绿洲分布,原因是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绿洲地区水源相对充足,能满足生活生产需求,D正确。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太阳能与盆地内部相比并不丰富,A错误。塔里木盆地中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不是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独有,B错误。塔里木盆地的河流均为内流河,流量小,流程短,季节变化大,航运价值低,C错误。故选D。
【点睛】新疆地区地表径流缺乏,新疆地区的河流,数量虽多,但短小,多季节性河流,航运价值极小。除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水系外,均属于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纬度每隔10°范围内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人口比重比南半球大 B.北半球低纬度人口比重比中纬度大
C.人口比重最大的是30°N—40°N D.人口比重最小的是40°S~50°S
4.图中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纬度低,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B.②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C.③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 D.④地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答案】3.A 4.B
【分析】3.读图及材料信息可知,北半球人口比重比南半球大,A正确。人口比重最大的是20°N—40°N,北半球低纬度人口比重比中纬度小,BC错误。人口比重最小的是两极地区,D错误。故选A。
4.由所学知识可知,①位于美国东南沿海地区,海拔较低,人口较多,A错误。②位于亚马孙平原,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人口稀少,B正确。③位于印度半岛北部,经济落后,人口密度较小,C错误。④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人口稀少,D错误。故选B。
【点睛】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截至2020年2月11日,目前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3个,按人口数由多到少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下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
A.大陆中部 B.中低纬度 C.西半球 D.南半球
6.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
A.陆地面积小 B.海洋面积小 C.气候严寒 D.紫外线强
【答案】5.B 6.C
【分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5.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欧洲西部、亚洲东部、北美洲东部,共同特点是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故排除ACD三项,本题B选项正确。
6.南极洲由于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至今无人定居。故C选项正确。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与海陆面积大小无关,紫外线的强弱也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BD三项。
【点睛】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其中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若我国某省的人口变化与该地的人口变化相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对该省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的人口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净迁入的人口比重增加 B.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C.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高 D.总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8.该省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青藏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
【答案】7.B 8.D
【分析】7.由所学知识可知,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结合图中数值可知净迁入率在降低,因此净迁入的人口比重减少,A错误。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降,而且净迁入率也在降低,所以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B正确。从图中可知,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C错误。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且人口迁入率大于人口迁出率,因此该地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D错误。故选B。
8.由材料信息“我国某地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其中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可知,该省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且迁入率较高,说明该省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东部地区地区经济较青藏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发达,因此最可能位于东部地区,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随着国家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已有520多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520多万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C.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 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10.520多万农民工返乡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返乡人员( )
A.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答案】9.D 10.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9.依据材料,随着国家对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可知,520多万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农村投资环境改善,D项正确;“逆城市化”现象是指不愿意进城落户,甚至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社会现象,在中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城乡间出现,但并不普遍,A项错误;城市产业并未大量向农村转移,B项错误;农业区域专业化在不断发展,但不是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故选D。
10.人口红利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指的是劳动力数量优势,而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劳动力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从量的优势转为质的优势,C项正确;劳动力数量提高,表示人口红利增强,并不表示劳动力技能与素质提升,A项错误;与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性别结构的均衡化无关,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公元874年,维京人首次踏上冰岛,在此之前这个欧洲第二大岛一直无人居住。此后的一个世纪,冰岛人口不断增多,人们逐渐深陷贫困的泥潭。从中世纪后期开始,维京人在冰岛海域捕获鳕鱼,加工成鱼干出口到欧洲大陆。到20世纪初期,冰岛发展自己的舰队,实现渔业生产产业化。今天的冰岛已经从欧洲最贫困的国家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19年冰岛人口总数达36.13万人。下图示意冰岛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维京人踏上冰岛后的一个世纪,制约其环境承载力的自然资源是( )
A.渔业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地热能资源
12.中世纪后期以来,冰岛人口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
A.距离欧洲大陆近,地区开放程度高 B.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C.经济发展水平高,科学技术先进 D.推行绿色发展,消费水平低
【答案】11.C 12.A
【分析】11.冰岛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土壤发育缓慢。另外,受火山、冰川和强风影响,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土壤侵蚀严重,因此土地资源成为资源的短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根据材料可知,冰岛依托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发展鳕鱼干贸易,促进了冰岛经济的发展,地区开放程度高,使冰岛的人口容量增加,A正确;没有寒暖流交汇,B错误;冰岛相对其他的欧洲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低,没有吸引力,C错误;发达国家消费水平高,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开放程度、资源、消费水平等,其中消费水平与其呈负相关,其他呈正相关。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近年来,随着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青藏高原流动人口呈明显增加的趋势。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季节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相对量的特点是( )
A.七月流动人口少 B.随月份逐渐增多
C.季节性周期变化大 D.元旦流动人口多
14.影响青藏高原高值季人口流动相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商贸 B.旅游 C.科考 D.物流
15.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生态脆弱。推测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相对量很少突破200万的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缓慢 B.交通通达度低
C.全球气候异常 D.环境承载力小
【答案】13.C 14.B 15.D
【分析】13.由图可知,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特点主要是季节性周期变化大,夏季人口流动比较大,冬季人口流动较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C正确。七月人口流动大,并不是随月份逐渐增多,元旦期间流动人口较少,因此ABD错误。所以选C。
14.如图所示,高值季主要是在夏季,结合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夏季气温较为适宜,旅游活动较多,科考人员总量会较少,商贸和物流也不会集中于夏季,冬季也有需要。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5.根据材料,随着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前往青臧高原的流动人口明显增加,但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所以人口流动相对量很少突破200万。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点睛】青藏高原地区主要流动人口是旅游人口,季节性变化较大,但是受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流动人口的数量较小。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表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4℃ (21±3)℃ <18℃ <10℃ <-20℃
(1)分析图1、图2和表中信息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2)由表中信息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
(3)试分析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为0~200m地区的原因____。
【答案】 水资源 地形 气候 温带和亚热带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分布规律的有关知识。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通常,中纬度、地势低平和沿海位置对人口有明显的吸引作用。
【详解】(1)读图1、图2和表中信息分析可知,人口主要集中在河流、地势平坦以及气温适宜的地区,因此水资源、地形、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2)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地区,因此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最集中的温度带是温带和亚热带,而热带气候太过炎热,寒带气候太过寒冷,都不适合人类居住。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0-200米的范围内属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生产和生活的开展,所以人口稠密。
【点睛】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妇联2018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902万。贵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9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据统计,荣防村大部分青壮年到珠三角地区外出打工,请说出原因。
(2)荣防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会对该村产生哪些影响。
(3)从2017年到2018年,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什么样的变化 试说出原因。
【答案】(1)容防村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较差;人多地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工作机会较多;基础设施完善;空间距离较近。
(2)有利: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利: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老人,老龄化加剧,社会工作难度加大;劳动力流失。
(3)呈现下降趋势。原因: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差距缩小,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房租上涨,生活成本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涉及到人口迁移的原因、迁移的影响等,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从迁出地来说,容防村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较差是该地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工作机会较多,基础设施完善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两地空间距离较近,随着交通条件改善,荣防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由较落后的农村迁往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打工。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回答。人口迁出荣防村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减轻环境压力,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但迁出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故会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老人,使当地老龄化加剧,社会工作难度加大;同时青壮年迁出导致劳动力流失,导致土地撂荒等。
(3)通过阅读柱状图可以看出,从2017年到2018年,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减弱导致。随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差距缩小,东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逐步下降;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技术要求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无法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东部地区房租上涨,生活成本提高,导致农民工重新选择迁入地。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经济差异增大导致人口迁移,经济差异减小减弱人口迁移。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关于浙江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由于经济增长结构、外来人口变动等多方面原因,沿海各省份人口总量的变化差异较大,根据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2000——2010年十年来浙江人口发展和变动态势与沿海经济发达的一些省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了浙江省有别于其他省市人口变动的一些显著特点。
材料一 部分沿海省市2000年到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单位%)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外来人口
上海 3.3 0.7 11.1
江苏 0.6 0.5 11.3
浙江 1.5 0.5 12.4
材料二 部分沿海省市平均受教育年限及部分沿海省市外来人口(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表
200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201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2010年外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全国 7.62 8.76 9.61
上海 9.3 10.5 9.81
江苏 7.85 9.08 9.37
浙江 7.46 8.57 8.59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浙江省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
(2)分析浙江省的人口发展特征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正负效应。
(3)针对浙江省人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分析其可以采取的主要对策。
【答案】(1)与沿海部分省区相比,浙江省户籍人口增长慢,而外来人口增长最快;浙江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缓慢,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最低,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2)正效应: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为浙江省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负效应: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给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外来人口文化素质低,工作技能低,从事的大多是简单劳动、低端制造和一般服务,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浙江省应近一步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容量;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引进国内外各类高科技人才。
【分析】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影响。
【详解】(1)由材料一2000年到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可知,与沿海部分省区相比,浙江省户籍人口增长慢,而外来人口增长最快;由材料二平均受教育年限及部分沿海省市外来人口(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可知,与沿海部分省区相比,浙江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缓慢,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最低,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2)浙江省的外来人口增长快,高素质人才较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正效应从增加劳动力、缓解老龄化等方面说明: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为浙江省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负效应从人口增加对当地环境压力增加及劳动力素质低等方面说明:大量的外来人口,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给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外来人口文化素质低,工作技能低,从事的大多是简单劳动、低端制造和一般服务,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人口增长的负效应主要是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外来人口文化素质低,工作技能低,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应对措施应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引进人才及提高人口环境容量方面提出。应进一步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容量;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引进国内外各类高科技人才,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
【点睛】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1: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示意图
材料2:“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
(1)材料2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2)同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____(大于/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3)环境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这体现了环境人口容量的____性。
(4)依据“木桶效应”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____(最多/最少)的自然资源状况,材料1中显示,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主要是____。为使我国人口规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国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答案】(1) 资源
人均消费水平 合理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2)大于
(3)相对确定性
(4) 最少 耕地资源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分析】本大题以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木桶效应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1)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甲为资源。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乙人均消费水平。适宜的人口容量为人口合理容量,丙为人口合理容量。极限人口容量为环境人口容量,丁为环境人口容量。
(2)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极限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适宜的人口容量。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3)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具体时期,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时,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分析,即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体现了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
(4)木桶装水量取决于木桶最短的板,因此依据木桶效应,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状况。从图中看,代表耕地资源的板最短,说明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主要是耕地资源。为使我国人口规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国可采取的措施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点睛】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西宁及其附近地区简图。
材料二下面图甲示意青海省人口总量及出生率、死亡率情况,图乙示意青海省人口年龄结构情况。
(1)据图及所学知识,说明西宁市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青海省2000年以来的人口变化特点。
(3)根据图示青海省人口年龄结构特点,说出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西宁市地处湟水谷地,耕地资源丰富,水源较充足,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青海省省会,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较优越。
(2)从人口增长看,2010年前出生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出生率变化不大;死亡率变化不大;人口增长缓慢。从人口年龄结构看,2012年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整体呈增加趋势,2013年起有所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呈增加趋势,0~14岁人口比重整体呈减少趋势。
(3)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较大,说明劳动力丰富,社会抚养负担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就业压力较大。
【分析】本题以青海西宁为载体,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人口变化特点、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及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而西宁市地处湟水谷地,河谷地带,耕地资源丰富,取水方便,水源较充足,地势低,热量相对充足,气候条件比较适宜人类居住;西宁为青海省省会城市,经济、科技水平相对较高,故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
(2)根据材料二,人口变化特点从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两个角度描述。由图甲可知,2000-2010年出生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出生率变化不大,2000-2015年死亡率变化不大,2010-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15-64岁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由图乙可知,尽管2010-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有所下降,但2012年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整体呈增加趋势,2013年起有所降低;2000-2015年老年人口比重呈增加趋势,0~14岁人口比重在2000-2011年先减小后增加,2011年后一直减小,整体呈减少趋势。
(3)由图乙可知,2010-2015年,青海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多在72%以上,占比较大,说明青海省劳动力充足;老年人比重较小,少年儿童比重呈减少趋势,说明社会抚养负担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劳动力数量较多,可能会加大当地的就业压力。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