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2张PPT)
第三节 人口容量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的人口为1443497378人;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公布全球总人口正式突破80亿;
80亿的人口,意味着什么呢?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地球不能承受之重?
地球的人口承受极限是多少?
新课导入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比较和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资料,了解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方法;(区域认知)
3.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地理实践力)
4.认识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及市县人地协调的途径;梳理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人地协调观)
课程要求
学习目标
探究P17
在一个天然的池塘生态系统中,鱼的数量与承载力及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增长曲线形态呈“S”型,故称为S形曲线。随着鱼群数量的增加,对空间、食物和其他生存条件的需求必然加剧,进而影响到鱼的数量。这些限制因素的影响,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探究
1.天然池塘中,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为什么?
探究
探究P17
答:池塘生态系统中,空间、食物和其他生存条件的量有限,会影响到鱼的数量。受限制因素影响,鱼的数量最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2.在人类社会中,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探究
探究P17
答: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3.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超过该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探究
探究P17
答:会导致本地区的资源短缺,并因过度开发利用资源而导致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还会由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Part1 人口增长
Part2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Part3 人口合理容量
本节目录
P
A
R
T
一、人口增长
思考:1.读图,世界人口变化曲线像什么字母?
2.曲线陡缓与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关系?
3.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图1-12 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一、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变化类似J形曲线
陡表示增长快--缓表示增长慢
1.特点:
A.人口增长呈J形曲线。
B.在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很慢,有的时期人口却增长很快,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但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增长。
C.现代人口极速增长。
一、人口增长
农业革命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增长极其缓慢
农业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有所提高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人口增长速度 明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快,人口迅猛增长
20世纪
70年代
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生育观念的转变
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工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 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1)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2)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3)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
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死亡数)与人
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3.相关概念与关系
一、人口增长
(4)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共同决定。
3.相关概念与关系
一、人口增长
自然
增长率
-
出生率
死亡率
=
A.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B.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持平
C.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特别注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仍为正值时,表明人口增长
一、人口增长
(4)世界人口增长由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1)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2)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3.相关概念与关系
(5)人口的机械增长: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分为零增长、正增长和负增长。
3.相关概念与关系
一、人口增长
机械
增长率
-
A.人口机械增长率>0--人口增加
B.人口机械增长率=0--人口不变
C.人口机械增长率<0--人口减少
迁入率
迁出率
=
4.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 高 高 低 增长缓慢
传统型 高 低 高 增长迅速
现代型 低 低 低 增长缓慢
高-高-低
人口
数量
变化趋势图
一、人口增长
高-低-高
低-低-低
人口 模式 国家 人口问题 (增长速度、年龄比例) 产生影响 解决措施
传统型 发展中国家 a.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b.0~14岁的儿童比重大 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计划
生育
一、人口增长
4.人口增长模式的问题
人口 模式 国家 人口问题 (增长速度、年龄比例) 产生影响 解决措施
现代型 发达 国家 a.人口增长缓慢 b.人口老龄化严重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一、人口增长
4.人口增长模式的问题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迅速增长
缓慢增长或停滞
人口负增长
人口金字塔
5.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自然资源(耕地、水源、热量等)
环境条件(优越/恶劣)
一、人口增长=自然增长(出生和死亡)+机械增长(迁入和迁出)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
科技进步
医疗卫生
文化教育
政治制度等
案例分析:请从材料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
从20世纪60年代起,俄罗斯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从1993年至今,俄罗斯人口总数从1.49亿减少到1.43亿。造成俄罗斯人口减少的因素很多,其根本原因是苏联解体后国家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居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以及生育观念的变化,很多俄罗斯人不愿生孩子或选择少生孩子。此外,心血管疾病、结核病、艾滋病等疾病的蔓延以及酗酒、毒品泛滥导致居民死亡率,特别是青壮年死亡率直线上升,免费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废除更是加剧了这种形势。专家认为,如果俄罗斯不对人口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该国人口将在本世纪中期减少到1.2亿甚至9000万。
我国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波动起伏。在建国初期,战争减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死亡率迅速降低,而此时并没有相应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因此出生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1959-1961年,我国不仅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还受到国内经济政策和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负增长;60年代以后,经济的恢复和人口增长惯性的影响,出现了两次小的增长高峰;而8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出生率较低,但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老年人口对环境和社会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案例分析:请从材料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
活动P19
1.读下图,指出世界人口每增加 10 亿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1830 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的原因?
答: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 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活动P18
1.读下图,指出世界人口每增加 10 亿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1830 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的原因?
答: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进一步导致自然增长率升高。
人口普查 次数 第一次1953年 第二次1964年 第三次1982年 第四次1990年 第五次2000年 第六次2010年 第七次2020年
人口总量 /亿人 5.742 6.946 10.082 11.337 12.658 13.397 14.118
人口出生率/% 3.7 3.934 2.228 2.106 1.403 1.19 0.75
人口死亡率/% 1.4 1.156 0.66 0.667 0.645 0.71 0.72
人口自然增长率/% 2.3 2.778 1.568 1.439 0.758 0.479 0.33
活动P19
2.根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完成下表。并绘制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曲线图。
1.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世界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r” 形
B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为中世纪
C .在旧石器时代,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差不大
D .历史上,人口增长一直很慢
小试牛刀
C
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影响图中各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根本因素是( )
A .宗教信仰 B .自然灾害
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人口政策
小试牛刀
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C
人口能无限增长吗?
不会,因为资源环境具有限制性
思考
P
A
R
T
水资源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2.自然资源的特点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重要性: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特点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有限性(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某一种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
无限性(社会和科技进步促使新的资源不断涌现)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2.自然资源的特点
利用现状:①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3.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
02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4.自然资源利用的问题
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1)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世界人口
急剧增长
人均土地拥有量
大幅度下降,使
土地承受着越来
越大的压力。
人类对土地的不
合理利用,使用
于农业生产的土
地面积正在显著
缩小。
人类生存的空
间越来越小
02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4.自然资源利用的问题
(2)矿产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人口增加
科技发展
人类的需求量
不断
增加
矿产资源
大量消耗
某些重要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甚至趋于枯竭。
02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4.自然资源利用的问题
(3)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人类能直
接利用的
淡水资源
所占比重
很小
人类对淡水资源的
需求量越来越大
淡水资源短缺,
正日益严重地
困扰着人类
对淡水资源的
不合理利用
愈演愈烈的
水体污染
(4)森林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
水土流失加剧
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毁坏大面积森林和草场
土壤肥力下降
耕地沙化加快
大气污染加深
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4.自然资源利用的问题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4.自然资源利用的问题
数量庞大、与日俱增的人口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产生更严峻的生态环境影响。
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4.自然资源利用的问题
如部分矿产资源枯竭;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土地沙漠化;工业生产造成的大气、水环境恶化等,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5.限制性的解决途径
控制人口增长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寻找替代资源
......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范围都在不断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2)就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而言,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活动P21
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的扩大自然资源的利用领域和范围,增加自然资源的种类;可能会增加资源的可开采量。
煤、石油、稀有金属
狩猎采集社会
农业
社会
工业
社会
燧石、树木、鱼、兽、果等
金属、耕地、木材
河流、风能、海洋等
半岛体材料、遗传基因等
(3)议一议,人类社会是否会因资源的短缺而面临崩溃?为什么
活动P21
答:尽管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升,自然资源的种类、储量、用途等已得到不断丰富和改善;但是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若毫无节制的掠夺自然资源,总有一天会用完的,因此,人类社会因资源的短缺而面临崩溃。
2.下图反映了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
活动P21
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含预测)图,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A
小试牛刀
A.我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的
C.2010-2015年我国人口增长属于“高-高-低”模式
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D
小试牛刀
2.根据图中曲线的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试牛刀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2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回答3-5题。
3.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D
小试牛刀
4.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C
小试牛刀
5.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B
小试牛刀
P
A
R
T
三、人口合理容量
尽管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问题相当严峻,但“地球村”的人口仍然在不断的增长。
那么,地球上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究竟有多大?
(1)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
人口合理容量【合理值】
人口最高容量【极
限值】
三、人口合理容量
1.相关概念
100亿
世界人口最高容量
16亿
中国人口最高容量
60亿
世界人口合理容量
7亿
中国人口合理容量
三、人口合理容量
1.相关概念
三、人口合理容量
1.相关概念
(2)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三、人口合理容量
1.相关概念
(3)人口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
二者关系: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三、人口合理容量
2.资源环境承载力
(1)木桶效应(短板效应):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
假如各种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我国东北地区,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粮食可供2亿人
淡水可供5亿人
土地资源可供9亿人
能源可供10亿人
金属矿产可供6亿人
2亿
三、人口合理容量
2.资源环境承载力
三、人口合理容量
2.资源环境承载力
(2016年上海地理卷)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表中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C
三、人口合理容量
2.资源环境承载力
(2)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在人口数量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前,可以努力控制人口,最终人口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稳定。
人口增长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终由于饥荒、疾病、污染和资源枯竭,造成人口大量减少,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重新建立。
饥荒、疾病、污染、资源枯竭
P22活动
1.我国崇明岛面积只有1083平方千米,但如果把世界上现有人口都放在岛上,居然人人都可以有“立足”之地。当前世界上所有的人,若按每人1.70米高、0.40米宽、0.30米厚计算,全都可以放进一个长、宽、高均为1 200米的大箱子里。显然,人类是不能这样“零距离”生活的。议一说,人类本身占据的空间并不大,为什么生存空间却需要非常大呢
答:人类的生存需求使其天然需要消耗自然资源,因此对于人类而言,维持其生存需要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人类在生存需求上还有发展需求,这种需求需要从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物质和能
量,因此需要更大的环境空间;人本身具有空间需求,每个独立的人需要有一定的独立空间,这种需求也扩大了人类的生存需求;自然资源、科技技术发展水平、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的不同水平对人类生存空间有制约作用。
P22活动
2.阅读教材21—22页活动材料,议一议,这三派人口观点,你同意哪一派?试说明理由。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
乐观者认为,科学技术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类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若进一步增长,势必引起严重的后果。
500亿
10亿
100亿
P22活动
2.阅读教材21—22页活动材料,议一议,这三派人口观点,你同意哪一派?试说明理由。
答:我同意中间派的观点。中间派的观点介于悲观派和乐观派之间,辩证地分析了人口容量问题,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的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悲观派和乐观派地观点都有些以偏概全,有失偏颇,过于绝对化。
三、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意义)
三、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环境
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程度
地区开放程度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
三、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A.自然资源环境(首要因素):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依据。
这就是“短板效应”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决定了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比如西北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的决定因素就是水资源。
资源越丰富,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人口容量越小。
左图为《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图》,读图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的煤和铁矿石都大大减少了。表面人类不断使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三、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B科技发展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三、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B.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以便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扩大人口合理容量。
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通过海上贸易和航线,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承载了大量的人口。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越低,人口容量越小
三、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C.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科技水平相应越高,资源数量和种类相对越丰富,人口容量也越大。
北京市面积16410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容量1363.6万人,2022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容量2188.6万左右人,增长54.07%。
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经济发展程度越低,人口容量越小
三、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D.地区开放程度: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可实现资源的相互贸易,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低,人口容量越小
三、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E.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人口合理容量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左图为《世界各国人均资源消费排行》,读图发现按照美国人的资源消费水平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口要比现在少得多。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越低,人口容量越大
三、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正相关
负相关
自然资源环境
科技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首要因素
三、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2)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P23阅读)
临界性
如果某地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相对性
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同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也不同。
警戒性
人口合理容量不是要达到的人口数量,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警戒线。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有合理人口意识,敬畏人口合理容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2)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P23阅读)
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状况,是确定区域可承载人口规模的基本参数。
借助于资源调配、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努力,或者适度降低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可以提升区域人口容量。
三、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的合理容量
(3)提升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
三、人口合理容量
项目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区别 内涵
意义
数量
共同点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生存
大
发展
小
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影响因素:
4.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占里侗寨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自然村落,平均海拔 380 米,面积不足 16 平方千米。占里创造了两项令人惊叹的奇迹:一是这里人口长期保持在700 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二是自清代中叶以来,这里无刑事案件发生。相传,占里先民居于广西苍梧郡(今广西梧州),后因战乱和饥荒,迁徙至这里。到了清代中叶,人口增多,人均拥有的田地日渐减少,森林砍伐量剧增,族人械斗的事也时常发生。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立下寨规:全寨不能超过 160 户,人口总数不能超过 700 人,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从此,占里的人口得到控制,治安也稳定了,这个寨规也随之被当作一种规矩沿袭下来,形成了占里人独有的生育习俗。
活动P24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P25
(1)分析占里侗寨人口长期保持在 700 左右的原因。
答: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严格遵循计划生的育意识,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自然增长率几乎为零。
(2)占里侗寨寨规规定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的依据是什么?
活动P25
答:区域面积小,资源不足,一对夫妇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是为了减轻人口过多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其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我国各地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计算出既有技术条件下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P25
03
(1)哪些地区可承载人口量多?哪些地区可承载人口量少?为什么?
答:中温带、南温带、亚热带可承载人口量多;北温带、热带、干旱及半干旱区、青藏区可承载人口量少。
原因:·中温带、南温带、亚热带水热条件较优越,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大,年生物量大,可承载人口多。
·北温带、青藏高原区热量条件较差,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小,可承载人口少。
·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但面积较小,可承载人口量较小。
·干旱及半干旱区水源条件较差,可承载人口量较小。自然环境对人口发展及其地理分布有制约作用。
活动P25
(2)表中可承载人口量是一定的吗?可承载人口量将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
答:不一定。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可承载人口也将会发生变化。
活动P25
本节小结
课堂训练
新加坡被称作“城市国家”。截至2018年12月,国土面积约为724.4 km2,总人口约为564万。据此完成1--2题。
1.制约新加坡资源环境承载力的
主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热量
C.土地和水资源
D.人均消费水平
C
课堂训练
新加坡被称作“城市国家”。截至2018年12月,国土面积约为724.4 km2,总人口约为564万。据此完成1--2题。
2.新加坡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远
高于其周边国家,主要原因是
( )
A.对外交通便利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均消费水平低
B
课堂训练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P、P‘为不同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回答3--4题。
A
3.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B. 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
C. 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大人口容量
D. 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
课堂训练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P、P‘为不同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回答3--4题。
4.图中反映了( )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C.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D
学如逆水行
舟,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