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1.3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阶段练习)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下图为“2010~2030年中国总人口及老龄化人口比重预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预测图,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约多少亿人( )
A.14.30 B.14.50
C.14.80 D.15.20
2.据图所知,2030年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比重与目前相比较( )
A.增加 B.减少
C.持平 D.翻番
3.2021年,我国实施“全面三孩”政策,有利于解决我国( )
A.人口素质不高问题 B.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C.人口老龄化过快问题 D.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1.C 2.A 3.C
【解析】1.由图例可知,图中柱状图代表人口总数;读图可知,2030年我国人口大于14.5亿但小于15.0亿,C符合题意。故选C。
2.由图例可知,图中曲线代表老龄化人口比重;读图可知,与目前相比较,2030年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比重增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我国实施“全面三孩”政策,将提升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并在未来提升强壮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可以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过快问题,C正确;实施“全面三孩”政策,对人口素质、性别比例、人口分布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老龄化: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三孩政策,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
4.(2022·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实人口都小于该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只会下降,不会升高
C.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
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主要由其土地面积所决定
【答案】C
【详解】有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实人口已经超过了该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使得生态资源环境压力大,A错误;人口合理容量与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大致呈正相关,随着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可以上升,B错误;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当地可以获取其它地区的资源,因此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C正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由多种资源量决定,其土地面积只是其中一种,如果其他资源条件差,土地面积大也不一定人口合理容量大,D错误。故选C。
5.(2021·广西·钟山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表为2015年某岛国供养人口数信息表。其中表示该国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分别是( )
① ② ③
最适宜供养人口数 实际供养人口数 最多能供养人口数
27万 30万 33万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① D.①和③
【答案】D
【详解】人口合理容量是地区最适宜供养人口数,对应①;环境承载力是地区最多能供养人口数,对应③。故选D。
6.(2022·新疆·巴楚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答案】C
【详解】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生产能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日本、荷兰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所以具有较高的人口合理容量,C正确;结合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可知,与自然灾害、气候和人口素质关系不大,ABD错误。故答案选C。
7.(2022·新疆·巴楚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人口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8.(2022·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与广东省比,影响山东省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的主要自然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生物资源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山东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与广东所处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比,降水总量少且集中,地表淡水资源短缺,相比于土地、能源矿产、生物等资源,淡水资源应影响其环境承载力低的短板所在。B项正确。故选B。
【点睛】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均消费水平等。
(2022·云南·易门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甘肃省的永泰曾是宜居古城,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10.永泰城中居民外迁,说明制约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B.资源状况 C.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 D.人们的素质及技术条件
【答案】9.B 10.B
【解析】9.题干中提到,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可以推断自然生态因素导致的迁移,B对。但没有提到为了打工外出,A错。没有看到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的相关素材,C、D错。故选B。
10.题干总提到不得不外迁,说明不外迁,则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得到保证,水资源作为重要的生存资源,它的缺乏导致了外迁,所以是资源状况,B对。而A、C、D三个选项都没有在题干中找到相关证据,且不是首要因素。故选B
11.(2021·甘肃·合水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比中西部地区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发达 B.人均消费水平高 C.矿产资源丰富 D.传统婚俗的影响
【答案】A
【详解】人均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人均消费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反而较低,B错;我国东部地区矿产资源匮乏,C错;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传统婚俗没有太大差别,D错;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才集中,科学技术发达,资源利用率高,环境人口容量大,A对。故选A。
12.(2022·吉林·临江市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消费水平
C.资源拥有量 D.对外开放程度
【答案】C
【详解】环境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一个区域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主要取决于当地资源拥有量,因此资源拥有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但都是通过影响资源状况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不是首要因素,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3.(2022·辽宁·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高一阶段练习)制约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人均物质消费量 B.资源总量 C.人均粮食消费量 D.科技水平
【答案】B
【详解】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活的场所,更主要的是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指的是环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和容纳废弃物的能力的大小,所以决定因素是资源总量,B符合题意;科技水平、人均物质消费量、人均粮食消费量是重要影响因素,但主要通过影响资源状况而影响环境承载力,因此不是首要因素,排除ACD。故选B。
(2022·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某评测机构从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大气环境容量以及水环境容量等五方面来确定研究区的综合承载力,其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制约因素。读某市综合承载力测度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承载力 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人)
土地资源承载力 5489090
水资源承载力 3273765
能源承载力 6434491
大气环境容量 4528653
水环境容量 3083635
14.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 )
A.水资源承载力 B.能源承载力 C.水环境容量 D.大气环境容量
15.专家预测,2030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将提高,最可能因为该市( )
A.能源消费总量下降 B.能源总量大幅下降
C.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D.区域内人口量增加
【答案】14.C 15.C
【解析】14.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即“短板效应”,读该市综合承载力测度表可知,水环境容量的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最低,所以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水环境容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市对能源的需求量上升,所以能源消费总量会上升,A错误;该市能源总量大幅下降,会导致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下降,B错误;区域内人口量增加不是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提高的原因而是结果,D错误;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会导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提高,C正确。故选C。
【点睛】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发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自然资源等。人们用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的标尺。环境承载力决定着一个流域(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二、综合题
16.(2022·重庆市长寿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地区之一,人口大量迁入使上海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21年人口密度达3923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仅次于澳门和香港。
材料二:1990-2022年上海和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见下表)。
地区 1990年 2022年
全国 5.57% 18.7%
上海 9.4% 36.1%
(1)说出上海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大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
(3)与全国相比,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指出这种现象给上海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上海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2)有利: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繁荣;引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不利: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
(3)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消费减弱,阻碍经济增长;老年人生活孤单。
【分析】本题以上海人口特征为情境,考查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1)由题意,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直接因素是资源,间接因素有科技水平、生活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上海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雄厚,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都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成正相关。
(2)由题意,人口大量迁入对上海的影响要辩证分析,有利方面包括为上海带来劳动力,人才,拉动上海的消费,促进经济繁荣等方面。不利影响包括人口压力带来的住房、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压力增大等方面。
(3)由题意,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要从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群的生活品质、经济发展速度、国防兵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17.(2022·河北保定·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七普人口增量仅为六普增量的38%。省会兰州曾经是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数据被乌鲁木齐超越。如今,兰州的人口是否会被乌鲁木齐超越成为悬念,乌鲁木齐六普数据为405.44万,较五普增加了94万,人口增加比兰州地区多。下图示意甘肃省范围,下表示意甘肃省各地级市辖区内人口变化。
七普 六普 增减
全省 25019831 25575254 -555423
兰州市 4359446 3616163 743283
嘉峪关市 312663 231853 80810
金昌市 438026 464050 -260240
白银市 1512110 1708751 -196641
天水市 2984659 3262548 -277889
武威市 1464955 1815054 -350099
张掖市 1131016 1199515 -68499
平凉市 1848607 2068033 -219426
酒泉市 1055706 1095947 -40241
庆阳市 2179716 2211191 -31475
定西市 2524097 2698622 -174525
陇南市 2407272 2567718 -160446
临夏州 2109750 1946677 163073
甘南州口 691808 689132 2676
(1)结合图表,分析兰州成为甘肃省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地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甘肃省六普到七普人口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乌鲁木齐人口增量超过兰州的可能原因。
【答案】(1)位于黄河河谷,土地平坦且面积大;近河流,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开发历史悠久;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健全且便利;省会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2)特点:人口总数减少;人口迁出大于迁入。不利影响: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经济凋敝;老龄化加剧;社会稳定性程度降低等。
(3)广阔的土地利用空间;一带一路独特的枢纽地位;国家政策的扶持对人口迁移吸引力增强;周边城市少,大城市的首位度高等。
【分析】本大题以“甘肃省各地级市辖区内人口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口变化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兰州位于黄河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兰州靠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兰州的气候适宜,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发历史悠久;兰州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健全,交通便利;兰州是省会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2)通过表格可知:甘肃省的人口从25575254人变为25019831人,人口总数减少;甘肃省经济欠发达,导致人口迁出大于迁入。这样的人口变化导致甘肃省的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经济发展收到制约;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导致甘肃省的老龄化加剧;人口流动性增强,社会稳定性程度降低等。
(3)乌鲁木齐比兰州的可利用土地空间广阔;乌鲁木齐地处一带一路独特的枢纽位置,对外程度更高;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扶持吸引人口迁移,导致乌鲁木齐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强;乌鲁木齐的周边城市少,作为省会城市的大城市首位度高等。
18.(2022·浙江·湖州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截至2020年,广东省连续5年年均新增人口超百万,其中“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发挥重要作用,湛江却一直存在人口大量流出的状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布局、广湛高铁全线开工、全球最大客滚轮渡码头——徐闻港建设、广东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的落地以及副省级城市的战略定位,湛江人口大规模流出的状况开始缓解。
(1)近三年广东省老龄化水平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____(填高或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深圳市的人口合理容量____(填大或小),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原因____。
(3)根据材料,分析近年来湛江市人口呈现回流加快特点的原因。
【答案】(1) 低 劳动力/青年人口迁入 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 大 地理位置优越,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特区建设,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水平高,资源利用程度高
(3)“一带一路”政策实施;高铁、优良港口建设,交通更加便利;大型项目建设促进城镇化水平提升;珠三角一体化建设等经济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加
【分析】本大题以广东省近五年人口变化背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合理容量及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地理学科素养。
(1)广东省老龄化水平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从人口迁入、人口政策等方面分析。近三年广东省老龄化水平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年青劳动力迁入,二胎政策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老龄化下降。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深圳的人口合理容量大,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对外开放程度大;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资源的利用率高,变相增加了资源总量等。
(3)近年来湛江市人口呈现回流加快特点的原因主要从政策、交通、城市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湛江人口回流的原因主要有: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实施,促进广东西部的快速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高铁、优良港口建设交通更加便利,更有利于人员的流动;大型工程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地方的工业转型,就业机会增加等。
19.(2022·河北保定·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环境承载力反映了环境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关系。下围示意我国环境承载力。
(1)指出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差异的因素。
(2)简述我国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
(3)请为提高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1)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科技发展水平、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受教育水平低,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3)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分析】该题以环境承载力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体现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1)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包括: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科技发展水平、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图中,我国东部环境承载力大西部环境承载力小,虽然西部地区能源资源条件好、生活消费水平低,但是我国东部自然条件更好(水资源更充足),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素质高,科技水平高综合以上因素,东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大于西部。
(2)由于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口受教育水平、科技水平低,所以环境承载力低。
(3)针对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口受教育水平、科技水平低,因此提出针对性措施为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0.(2021·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西部某区域(下图阴影所示)地处乌蒙山山区,海拔在1234米-2897米之间,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曾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
说明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的原因。
【答案】地处山区,土地资源贫乏;喀斯特地貌广布,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较低(或科技/文化/水平较低,或区域开放程度较低)。
【解析】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和环境承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结合该区域的环境条件进行环境承载力的分析,突出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读图,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图示区域地处乌蒙山山区,环境承载力较低。山区坡度陡,土地贫乏;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生态环境脆弱;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贫困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因此图示区域环境承载力较低。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生活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们用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的标尺。环境承载力决定着一个流域(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1.3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阶段练习)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下图为“2010~2030年中国总人口及老龄化人口比重预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预测图,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约多少亿人( )
A.14.30 B.14.50
C.14.80 D.15.20
2.据图所知,2030年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比重与目前相比较( )
A.增加 B.减少
C.持平 D.翻番
3.2021年,我国实施“全面三孩”政策,有利于解决我国( )
A.人口素质不高问题 B.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C.人口老龄化过快问题 D.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
4.(2022·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实人口都小于该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只会下降,不会升高
C.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
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主要由其土地面积所决定
5.(2021·广西·钟山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表为2015年某岛国供养人口数信息表。其中表示该国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分别是( )
① ② ③
最适宜供养人口数 实际供养人口数 最多能供养人口数
27万 30万 33万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① D.①和③
6.(2022·新疆·巴楚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日本、荷兰等国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自然灾害少 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7.(2022·新疆·巴楚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8.(2022·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与广东省比,影响山东省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的主要自然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生物资源
(2022·云南·易门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甘肃省的永泰曾是宜居古城,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10.永泰城中居民外迁,说明制约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B.资源状况 C.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 D.人们的素质及技术条件
11.(2021·甘肃·合水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比中西部地区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发达 B.人均消费水平高 C.矿产资源丰富 D.传统婚俗的影响
12.(2022·吉林·临江市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消费水平
C.资源拥有量 D.对外开放程度
13.(2022·辽宁·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高一阶段练习)制约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人均物质消费量 B.资源总量 C.人均粮食消费量 D.科技水平
(2022·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某评测机构从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大气环境容量以及水环境容量等五方面来确定研究区的综合承载力,其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制约因素。读某市综合承载力测度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承载力 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人)
土地资源承载力 5489090
水资源承载力 3273765
能源承载力 6434491
大气环境容量 4528653
水环境容量 3083635
14.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 )
A.水资源承载力 B.能源承载力 C.水环境容量 D.大气环境容量
15.专家预测,2030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将提高,最可能因为该市( )
A.能源消费总量下降 B.能源总量大幅下降
C.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D.区域内人口量增加
二、综合题
16.(2022·重庆市长寿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地区之一,人口大量迁入使上海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21年人口密度达3923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仅次于澳门和香港。
材料二:1990-2022年上海和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见下表)。
地区 1990年 2022年
全国 5.57% 18.7%
上海 9.4% 36.1%
(1)说出上海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大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
(3)与全国相比,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指出这种现象给上海带来的不利影响。
17.(2022·河北保定·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七普人口增量仅为六普增量的38%。省会兰州曾经是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数据被乌鲁木齐超越。如今,兰州的人口是否会被乌鲁木齐超越成为悬念,乌鲁木齐六普数据为405.44万,较五普增加了94万,人口增加比兰州地区多。下图示意甘肃省范围,下表示意甘肃省各地级市辖区内人口变化。
七普 六普 增减
全省 25019831 25575254 -555423
兰州市 4359446 3616163 743283
嘉峪关市 312663 231853 80810
金昌市 438026 464050 -260240
白银市 1512110 1708751 -196641
天水市 2984659 3262548 -277889
武威市 1464955 1815054 -350099
张掖市 1131016 1199515 -68499
平凉市 1848607 2068033 -219426
酒泉市 1055706 1095947 -40241
庆阳市 2179716 2211191 -31475
定西市 2524097 2698622 -174525
陇南市 2407272 2567718 -160446
临夏州 2109750 1946677 163073
甘南州口 691808 689132 2676
(1)结合图表,分析兰州成为甘肃省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地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甘肃省六普到七普人口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乌鲁木齐人口增量超过兰州的可能原因。
18.(2022·浙江·湖州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截至2020年,广东省连续5年年均新增人口超百万,其中“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发挥重要作用,湛江却一直存在人口大量流出的状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布局、广湛高铁全线开工、全球最大客滚轮渡码头——徐闻港建设、广东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的落地以及副省级城市的战略定位,湛江人口大规模流出的状况开始缓解。
(1)近三年广东省老龄化水平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____(填高或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深圳市的人口合理容量____(填大或小),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原因____。
(3)根据材料,分析近年来湛江市人口呈现回流加快特点的原因。
19.(2022·河北保定·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环境承载力反映了环境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关系。下围示意我国环境承载力。
(1)指出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差异的因素。
(2)简述我国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
(3)请为提高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20.(2021·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西部某区域(下图阴影所示)地处乌蒙山山区,海拔在1234米-2897米之间,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曾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
说明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