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河北·高三阶段练习)埃塞俄比亚境内大部分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埃塞俄比亚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著。下图为埃塞俄比亚各州人口密度(人/km)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区域与乙区域人口密度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2.埃塞俄比亚中西部人口较为密集,是因为该区域( )
A.位于中非大裂谷带 B.地势平坦,便于耕种
C.地处火山熔岩台地 D.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北美洲拉布拉多半岛及周边地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拉布拉多半岛的地势特点是( )
A.中部高、四周低 B.四周高、中部低
C.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高、东部低
4.据图推测拉布拉多半岛上众多湖泊的成因类型是( )
A.海成湖 B.河成湖 C.冰川湖 D.构造湖
5.拉布拉多半岛东岸聚落显著多于西岸,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A.地形、气候、经济 B.交通、河流、政治
C.气候、交通、经济 D.地形、河流、文化
(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自祁连县到吉隆县可以连接一条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祁吉线,以该线为界,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人口悬殊。2000-2010年祁吉线西北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以大于2%和介于1%~2%为主,祁吉线东南大部分县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处于1%~2%之间,部分县市呈现人口负增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造成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是( )
①海拔②纬度③土壤④地势起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人口增长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人口增速较快,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
B.西北部地区生态环境良好,人口增长率高
C.由于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南部人口增长较慢
D.部分县市由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造成人口负增长
(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人口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均衡状况的指标。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人口分布越均衡。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 0.711 0.718 0.735
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
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
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
中部 0.302 0.305 0.336
西部 0.773 0.765 0.771
东北 0.449 0.459 0.504
8.据表可知,符合2000—2020年我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有( )A.东南半壁人口比重上升 B.东北地区人口大量外流
C.沿海形成了城镇密集带 D.人口分布呈集中化趋势
9.推测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基尼系数的影响,合理的是( )
A.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大
B.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
C.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差,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大,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
D.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状况差距越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
(2021·江西·瑞金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非季风区多季风区少 B.沿海多内陆少
C.平原多山地少 D.东南多西北少
11.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B.气候、植被 C.植被、土壤 D.地形、土壤
(2022·云南·弥勒四中高二阶段练习)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北侧,其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为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是甘肃主要灌溉农业区,农田灌溉面积占46%。石羊河流域人口占河西走廊地区总人口的50%,流域内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近年来,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增加缓慢,甚至有减少趋势。下图为2016年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石羊河流域西南部人口密度大的原因主要是( )
A.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D.河流较多,水源丰富
13.近年来,影响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下游水源短缺,土地退化
C.上游经济发达,迁入人多 D.人口趋老龄化,新生儿少
(2022·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银生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影响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土壤 D.矿产
15.巴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的主要人文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种植业发达 C.陆上交通便利 D.开发历史早
二、综合题
16.(2022·河南·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中北部,东邻马六甲海峡,西邻波斯湾、亚丁湾,扼守波斯湾向东输出石油的通道,位于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贸易航线上。斯里兰卡面积约6.56万km2,人口约2167万(2018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斯里兰卡人口密度图。
(1)描述斯里兰卡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
(2)指出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区域,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17.(2022·吉林·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有限责任公司高一阶段练习)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征是____
(2)图中江苏省的人口密度是____。江苏省人口密度大的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
(3)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较小,影响其人口密度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
18.(2022·云南·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及表中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4℃ 21℃±3℃ <18℃ <10℃ <-20℃
(1)根据材料,指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2)由表中材料,指出世界人口最集中分布的温度带。
(3)解释乙图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
19.(2022·湖北·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
(2)简要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3)简要分析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20.(2021·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胡焕庸线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界线,以及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分布等关联性较大(如图)。
(1)指出胡焕庸线两端点的城市名称。
(2)说明胡焕庸线与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分布的关系。
(3)分析胡焕庸线西北地区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河北·高三阶段练习)埃塞俄比亚境内大部分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埃塞俄比亚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著。下图为埃塞俄比亚各州人口密度(人/km)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区域与乙区域人口密度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2.埃塞俄比亚中西部人口较为密集,是因为该区域( )
A.位于中非大裂谷带 B.地势平坦,便于耕种
C.地处火山熔岩台地 D.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答案】1.B 2.D
【解析】1.埃塞俄比亚的乙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土地生产力较低,农业发展水平低,导致人口稀少;甲区域位于湿润的西南气流的迎风坡,受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抬升作用,降水多,气候湿润,利于农业生产,人口较为密集,选项B正确。气温、地形、河流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2.位于热带地区国家的人口往往选择海拔较高之地,因海拔高,气候不闷热,适宜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根据“境内大部分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可知,中西部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海拔较高的高原,气候温凉,适宜人们居住、生活与生产。选项D正确。该地不位于中非大裂谷带;地势平坦、便于耕种不是主要原因;该地全部是火山熔岩台地,ABC错误。故选D。
【点睛】埃塞俄比亚高原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境内,又叫阿比西尼亚高原,是一个平均海拔2500~3000米、在古老地层上覆盖广大玄武岩的波状高原。高原上耸立着一座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火山山峰,显得十分宏伟壮丽,为非洲地势最高处,有非洲“屋脊”之称。面积约80多万平方千米,非洲重要农业区,世界咖啡原产地。还特产苔麸、努格(油菊)、葛须等。
(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北美洲拉布拉多半岛及周边地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拉布拉多半岛的地势特点是( )
A.中部高、四周低 B.四周高、中部低
C.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高、东部低
4.据图推测拉布拉多半岛上众多湖泊的成因类型是( )
A.海成湖 B.河成湖 C.冰川湖 D.构造湖
5.拉布拉多半岛东岸聚落显著多于西岸,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A.地形、气候、经济 B.交通、河流、政治
C.气候、交通、经济 D.地形、河流、文化
【答案】3.A 4.C 5.C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拉布拉多半岛上的河流多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由此判断该半岛中部高、四周低,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4.从图中的峡湾可以判断拉布拉多半岛曾经被冰川所覆盖,冰川作用强烈,由此推测半岛上众多的湖泊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湖,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5.与西岸相比,拉布拉多半岛东岸冬季受海洋影响,相对温暖,气候条件较好;东岸靠近世界主要海上交通航线,交通条件较好;东岸经济远比西岸发达,因此东岸聚落显著多于西岸,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冰川湖:冰川湖大多分布在高山有冰河的地方,当冰河溶化时,会因为冰川挖蚀成的坑,和冰山溶化的水堵塞蓄积而成为湖泊,台湾的冰川湖多分布高海拔地区,如雪山山脉。
(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自祁连县到吉隆县可以连接一条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祁吉线,以该线为界,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人口悬殊。2000-2010年祁吉线西北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以大于2%和介于1%~2%为主,祁吉线东南大部分县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处于1%~2%之间,部分县市呈现人口负增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造成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是( )
①海拔②纬度③土壤④地势起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人口增长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人口增速较快,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
B.西北部地区生态环境良好,人口增长率高
C.由于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南部人口增长较慢
D.部分县市由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造成人口负增长
【答案】6.C 7.C
【解析】6.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植被茂密,土壤肥沃,因此人口密度更大,①③正确,C正确;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对比不是纬度的对比,②错误,排除A、B;西北部地势起伏更小,东南部地势起伏大,但地势起伏对青藏高原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大,④错误,排除D。故选C。
7.得益于少数民族地区优厚的计划生育政策,青藏高原大多数县市均呈现人口正增长,A、D错误;西北部人口以从事本地畜牧产业为主,人口迁出不活跃,人口年均增长率多超过2%,B错误;东南部人口增速相对较低,一方面东南部毗邻内地,人口迁出更为活跃;另一方面在拉萨、西宁周边以及毗邻内地的青藏高原县市,受城镇化推动,人口向中心城镇迁移集聚影响,人口增长放缓,C正确。故选C。
【点睛】少数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较宽松,因此人口增长较快;相比于青藏高原腹部地区,青藏高原南部毗邻内地,人口迁出较多,因此东南部人口增长较慢。
(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人口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均衡状况的指标。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人口分布越均衡。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 0.711 0.718 0.735
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
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
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
中部 0.302 0.305 0.336
西部 0.773 0.765 0.771
东北 0.449 0.459 0.504
8.据表可知,符合2000—2020年我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有( )A.东南半壁人口比重上升 B.东北地区人口大量外流
C.沿海形成了城镇密集带 D.人口分布呈集中化趋势
9.推测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基尼系数的影响,合理的是( )
A.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大
B.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
C.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差,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大,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
D.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状况差距越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
【答案】8.D 9.B
【解析】8.由材料可知,人口基尼系数是衡量人口分布均衡状况的指标,不能反映区域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也不能确定某个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表中数据显示人口基尼系数是增加趋势,表明人口分布的集中化趋势明显如强,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分布相对均衡,人口基尼系数越小;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差,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大,则人口分布不珣衡,人口基尼系数越大。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人口基尼系数越小表示人口分布越均衡;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分布相对均衡,人口基尼系数越小;
(2021·江西·瑞金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非季风区多季风区少 B.沿海多内陆少
C.平原多山地少 D.东南多西北少
11.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B.气候、植被 C.植被、土壤 D.地形、土壤
【答案】10.A 11.A
【解析】10.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一线作为人口密度分界线;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疏,D不合题意。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B不合题意。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C不合题意。我国季风区人口多,非季风区人口少,A符合题意。故选A。
11.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有多平原,地势低平,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气候暖湿,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我国西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有多高山、高原,地势高起伏大,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或高寒,经济落后,交通条件差。综上,地形和气候是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正确。植被、土壤对人口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及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条件以及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
(2022·云南·弥勒四中高二阶段练习)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北侧,其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为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是甘肃主要灌溉农业区,农田灌溉面积占46%。石羊河流域人口占河西走廊地区总人口的50%,流域内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近年来,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增加缓慢,甚至有减少趋势。下图为2016年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石羊河流域西南部人口密度大的原因主要是( )
A.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D.河流较多,水源丰富
13.近年来,影响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下游水源短缺,土地退化
C.上游经济发达,迁入人多 D.人口趋老龄化,新生儿少
【答案】12.D 13.B
【解析】12.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北侧,为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据此分析,石羊河流域西南部接近河流上游,水源丰富,东北部是下游,内流河越往下游水越少,因此石羊河流域西南部人口密度大的原因主要是河流较多,水源丰富,D正确。“路网密集,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的后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次要因素,“海拔较高,气候适宜”是次要因素,且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条件较差,ABC错误。故选D。
13.近年来,影响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增加缓慢,甚至有减少趋势;原因应该是上游人口增加,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水源短缺,土地退化,B正确。“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对上游也有影响;“上游经济发达,迁入人多”是次要因素;“人口趋老龄化,新生儿少”是次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内流河往往因上游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水减少,河流断流,原来的绿洲消失。
(2022·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银生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影响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土壤 D.矿产
15.巴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的主要人文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种植业发达 C.陆上交通便利 D.开发历史早
【答案】14.A 15.D
【解析】14.亚马孙平原地区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潮湿闷热,不利于人类居住,而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海拔较高,气候比较凉爽,适宜人类生存发展,故人口分布密度相对较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巴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的主要人文原因开发历史早,是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的地区。D正确。海上交通便利。地形平坦不属于人文原因,种植业发达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点睛】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大部分地区气候终年炎热,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欧洲殖民者在这里开发较早,农牧业发达,港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较其他地区发达,所以人口密集。
二、综合题
16.(2022·河南·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中北部,东邻马六甲海峡,西邻波斯湾、亚丁湾,扼守波斯湾向东输出石油的通道,位于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贸易航线上。斯里兰卡面积约6.56万km2,人口约2167万(2018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斯里兰卡人口密度图。
(1)描述斯里兰卡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
(2)指出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区域,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衡;北部,东北部和东部人口密度小,西南部人口稠密。
(2)西南部,原因:受西南季风调节,气候湿润且凉爽。适宜人们居住;沿海地势平坦。便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斯里兰卡处在欧亚非海上交通要道上,南部紧靠印度洋,从古至今南部多港口,首都也在南部,人口的吸引力强。
【分析】本大题以斯里兰卡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分布及原因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1)从整体和部分两个角度描述斯里兰卡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如图所示,斯里兰卡人口密度空间数值差异大,空间分布不均衡;北部,东北部和东部数值小,人口密度小,西南部数值大,人口稠密。
(2)据图所示,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区域主要在西南部。从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斯里兰卡西南部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受西南季风调节,气候湿润且凉爽,适宜人们居住;沿海地势平坦,便于从事农业生产和发展聚落,便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斯里兰卡处在欧亚非海上交通要道上,南部紧靠印度洋,从古至今南部多港口,交通便利;首都也在南部,辐射带动作用强,人口的吸引力强。
17.(2022·吉林·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有限责任公司高一阶段练习)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征是____
(2)图中江苏省的人口密度是____。江苏省人口密度大的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
(3)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较小,影响其人口密度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
【答案】(1)东南多,西北少(或东多西少,分布不平衡)
(2) ≥500人/km2 生产力水平高;社会经济发达;交通便捷
(3)地势
【分析】本题目以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分布明显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侧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多,西北侧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少。
(2)读图,我们江苏省的人口密度是大于500人每平方千米。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江苏由于生产力水平高,社会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导致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得人口密度大。
(3)青藏地区人口稀少,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较差,海拔高,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对人体健康不利,不适宜人类居住。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人口密度小的原因为地势因素。
18.(2022·云南·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及表中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4℃ 21℃±3℃ <18℃ <10℃ <-20℃
(1)根据材料,指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2)由表中材料,指出世界人口最集中分布的温度带。
(3)解释乙图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
【答案】(1)水源;地形;气候。
(2)亚热带和温带。
(3)属于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建设城市成本低,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
【分析】本题以图表为材料,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读图甲可知,干旱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说明水源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读图乙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区,说明地形对人口分布有显著影响;根据表格可知,温度环境对人体有影响,说明气候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综上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水源、地形、气候等。
(2)表中材料显示,21℃左右的温度,是让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过冷或过热的温度会让人感觉不适,因此可推测,世界人口最集中分布的温度带应是气候比较温和的亚热带和温带。
(3)海拔0~200米,属于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发展农业,开发历史比较悠久,人口密度较大;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交通建设,因此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适宜人口居住;平坦的地形,建设城市成本低,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人口多,人口密度大。
19.(2022·湖北·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
(2)简要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3)简要分析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2)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河流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
(3)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交通不便。
【分析】本题以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等。
(2)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角度来答。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水稻土广布,土壤肥沃;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
(3)结合所学知识: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有:该地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等。
20.(2021·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胡焕庸线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界线,以及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分布等关联性较大(如图)。
(1)指出胡焕庸线两端点的城市名称。
(2)说明胡焕庸线与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分布的关系。
(3)分析胡焕庸线西北地区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
【答案】(1)黑河腾冲
(2)胡焕庸线西北地区,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少,分布稀疏;东南地区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多且分布密集;除了兰州、包头、乌鲁木齐三个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在该线西北地区外,其他人口百万以上城市都位于东南地区。
(3)气候干旱、降水少、有大面积荒漠地区;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分析】本大题以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分界线、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人口分界线为黑龙江省的黑河和云南省的腾冲。
(2)城市的分布需要从数量和密度两个角度描述。由图可知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百万以上的城市数量多,而西部地区城市的数量少。东部地区分布的较为密集,西部地区分布的较为稀疏,西部地区只有乌鲁木齐、包头、兰州三个城市人口在百万以上,其他人口百万以上城市都位于东南地区。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社会经济等因素。胡焕庸线以西地区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为二三阶梯,多山地、高原,地势崎岖,生态环境脆弱。距离海洋较远,气候干旱,降水少,戈壁、荒漠的面积大,不适宜生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大量的人口外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