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1.3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1.3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6 12:17: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1.3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时期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受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估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变量,无法估算
B.环境人口容量固定不变或变化很小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D.可以用某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2.下表为某岛国人口数量的相关信息,能体现其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A.30万、35万 B.25万、30万 C.45万、25万 D.45万、35万
(2022·陕西·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4.“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带动服务业发展
5.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B.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C.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同 D.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2022·江苏·淮安市钦工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右图为美国本土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指数从东北向西南不断递减
B.②地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矿产资源丰富
(2021·广东·饶平县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江苏省江阴市各种资源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单位:万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可能为( )
A.600万人 B.200万人 C.700万人 D.400万人
9.为了提高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列措施效果最明显的是( )
A.改善城市水环境 B.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C.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D.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
(2022·江苏·金沙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某评测机构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能源承载力、大气环境容量以及水环境容量五个方面来确定研究区的综合承载力,其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制约因素。下表为“某市综合承载力测度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承载力 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人)
土地资源承载力 5489090
水资源承载力 3273765
能源承载力 6434491
大气环境容量 4528653
水环境容量 3083635
10.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 )
A.水资源承载力 B.能源承载力 C.水环境容量 D.大气环境容量
11.专家预测,2030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将提高,最可能是因为该市( )
A.能源消费总量下降 B.能源总量大幅减少
C.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D.区域人口数量增加
(2021·广西·钟山中学高一阶段练习)18世纪末,土豆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促进了该国人口的增加。但从1845年起,爱尔兰的土豆因病害连续数年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导致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移民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土豆成为主要粮食促进了爱尔兰人口增加,说明( )
A.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无限的
B.生产力发展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
C.资源不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D.人口数量超过人口合理容量不会引发矛盾
13.1845年后的几年时间,引发爱尔兰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因素 B.地缘政治因素
C.宗教信仰因素 D.家庭婚姻因素
(2022·广东·四会市四会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能源紧缺的状况越来越突出,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沽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下图为我国两省(区)全年风速>3m/s小时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地最适宜兴建风力发电站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15.下列有关甲、乙两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省(区)风能资源都很丰富,但风力较大的季节不同
B.N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于M河,年际变化小于M河
C.影响两省(区)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
D.甲乙两省(区)均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二、综合题
16.(2022·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据截止2019年12月)
地级市 银川市 石嘴山市 中卫市 固原市 吴忠市
面积(平方千米) 9025.4 5310 17441.6 10541.4 21400
人口(万人) 229.31 80.59 117.46 125.05 142.25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54 152 67 119 66
材料二:“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1)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____(高/低),分析此特点的自然原因____。
(3)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
(4)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的积极意义。
17.(2022·湖南·永州市第四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该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全国所有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均值的比值,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人口吸引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大量人口迁入,使上海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18年人口密度达3814人/平方千米,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材料二:1990-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和全国老年人口比例对比图
材料三: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数据称,欧洲将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1)说出上海市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
(3)与全国相比,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指出这种现象给上海带来的不利影响。
18.(2021·陕西·榆林市第十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读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简述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
(2)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大的地区之一,据分析研究西藏地区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简述西藏地区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
(3)减轻我国人口压力,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9.(2022·安徽·青阳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如图1),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如图2)
材料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发布的我国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披露: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
(1)根据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分析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2)试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能否把东部地区大量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实现东西部地区人口的均衡发展,请说明理由。
(3)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我国现已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20.(2022·河南·安阳市殷都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羊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三大河。上游位于祁连山区,降水丰富,是河流水源补给地。中游流经河西走廊平地,形成武威等绿洲,灌溉农业发达。下游是民勤绿洲,终端湖如白亭海、青土湖等均已消失。石羊河流城内居民点密度很小,平均每25平方千米仅有1个居民点分布。下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指出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变化特点。
(2)分析武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原因。
(3)水资源承载力是石羊河流域的“短板”。为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说明当地应采取的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1.3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时期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受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估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变量,无法估算
B.环境人口容量固定不变或变化很小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D.可以用某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2.下表为某岛国人口数量的相关信息,能体现其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A.30万、35万 B.25万、30万 C.45万、25万 D.45万、35万
【答案】1.D 2.C
【解析】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虽然是变化的,但某一要素在一定时期可以看做是稳定的,因此可以估算,A错; 从长期来看,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科技水平的提高等因素不断变化,B错;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并非单单土地资源,C错;环境人口容量可以用某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D正确。故选D。
2.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最多人口数量,从表可读出为45万,AB错;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从表中可读出为25万,C正确、D错。故选C。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022·陕西·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4.“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带动服务业发展
5.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B.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C.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同 D.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答案】3.C 4.D 5.B
【解析】3.“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以上材料信息可知,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是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C正确。“生活方式型移民”与地区间经济水平、就业机会、投资政策的差异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4.“生活方式型移民”追求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要求服务行业类型齐全,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D正确。人口迁入,会加重移入地的人地矛盾,降低环境质量,AB错误。人口增加,住房需求量增大,会提高当地的住房价格,C错误。故选D。
5.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影响。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因此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A错误。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B正确。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同,C错误。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D错误。故选B。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影响。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其中资源丰富程度是决定性因素。
(2022·江苏·淮安市钦工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右图为美国本土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指数从东北向西南不断递减
B.②地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6.C 7.C
【解析】6.根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等值线,四地人口潜力最大的是①,潜力指数大于450,①正确;最小的是③,潜力指数在100-150之间,③正确;②取值范围是400-450,④取值范围150-20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图中各地人口潜力从东北向西南先减小,后增大,西南沿海地区有两处高值地区,A错误;②位于美国东北部,气候湿冷,该地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经济发达,发展历史悠久,B错误;③位于高山内陆地区,降水少,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C正确;④地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科技发达,是高技术产业中心,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人口潜力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容纳更多人口的潜力越大,人口潜力指数越小,说明该地区容纳人口的潜力越小。人口潜力小于1,表明该地区的现有人口数已超过其相对人口容量,面临的是如何增加人口容量或减少人口压力的问题。
(2021·广东·饶平县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江苏省江阴市各种资源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单位:万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可能为( )
A.600万人 B.200万人 C.700万人 D.400万人
9.为了提高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列措施效果最明显的是( )
A.改善城市水环境 B.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C.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D.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
【答案】8.B 9.A
【解析】8.根据木桶原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当地最缺乏资源的影响,所以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受水环境影响,要在300万人以下。所以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最有可能为200万人,故B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9.江阴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受水环境的影响,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水质量,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A正确;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增加当地的水资源,但是水资源不是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不能提高其资源环境承载力,B错误;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不能改善水环境,不能提高其资源环境承载力,C错误;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可以节约资源,但是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大,对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效果不明显,D错误;故选A。
【点睛】某区域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该环境内最紧缺的资源。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最明显的措施是改善该区域最紧缺的资源。
(2022·江苏·金沙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某评测机构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能源承载力、大气环境容量以及水环境容量五个方面来确定研究区的综合承载力,其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制约因素。下表为“某市综合承载力测度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承载力 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人)
土地资源承载力 5489090
水资源承载力 3273765
能源承载力 6434491
大气环境容量 4528653
水环境容量 3083635
10.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 )
A.水资源承载力 B.能源承载力 C.水环境容量 D.大气环境容量
11.专家预测,2030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将提高,最可能是因为该市( )
A.能源消费总量下降 B.能源总量大幅减少
C.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D.区域人口数量增加
【答案】10.C 11.C
【解析】10.读表可知,水环境容量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数值最小,说明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水环境容量,C正确;当地水资源承载力能源承载力、大气环境容量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数值均大于水环境容量,说明这些因素不是“瓶颈”因素,ABD错误。故选C。
11.能源消费总量下降与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提高没有直接关系,只有人均能源消费量下降才会提高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A错误;能源总量大幅减少,会导致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下降,B错误;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会使人均能源消费量下降,从而提高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C正确;区域内人口数量增加不会影响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D错误。故选C。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2021·广西·钟山中学高一阶段练习)18世纪末,土豆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促进了该国人口的增加。但从1845年起,爱尔兰的土豆因病害连续数年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导致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移民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土豆成为主要粮食促进了爱尔兰人口增加,说明( )
A.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无限的
B.生产力发展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
C.资源不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D.人口数量超过人口合理容量不会引发矛盾
13.1845年后的几年时间,引发爱尔兰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因素 B.地缘政治因素
C.宗教信仰因素 D.家庭婚姻因素
【答案】12.B 13.A
【解析】1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豆成为主要粮食,提高了环境承载力,促进了爱尔兰人口增加,B正确。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无限的,A错。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错。人口数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会引发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D错。故选B。
13.根据材料可知,1845年起,爱尔兰土豆因病害连续数年严重欠收,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粮食欠收引发人口大规模迁移,A正确。与地缘政治,宗教信仰,家庭婚姻无关,故选A。
【点睛】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但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022·广东·四会市四会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能源紧缺的状况越来越突出,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沽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下图为我国两省(区)全年风速>3m/s小时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地最适宜兴建风力发电站的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15.下列有关甲、乙两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省(区)风能资源都很丰富,但风力较大的季节不同
B.N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于M河,年际变化小于M河
C.影响两省(区)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
D.甲乙两省(区)均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答案】14.C 15.A
【解析】14.风力发电站应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即图中全年风速>3 m/s的时间最长的地区,选项四地相比而言,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知,②地时数最多,大风日数多,且②位于东南沿海地区,靠近电力消费市场,电力输送损耗小,最适合建设风力发电站,C正确。故选C。
15.根据图中省区轮廓可知,左图为新疆,右图为江苏,两地风力资源都丰富,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冬春季节风能资源相对集中,其它季节相对较少;江苏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风力强;所以两省(区)风能资源都很丰富,但风力较大的季节不同,A正确。N河位于东部季风区,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其流量年际变化比M河大, B错误。影响新疆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或水源),C错误。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但是江苏省太阳能相对不丰富,D错误。故选A。
【点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集群状况);②市场需求量或与市场的距离;③资金与技术水平。新能源开发一般投资大,技术水平要求高;④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广,需要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核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当地常规能源缺乏以及技术水平、资金等;⑤其他条件:如基础设施(如电网线路建设等)、交通便捷度(利于设备运入等)、生态环境等。
二、综合题
16.(2022·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据截止2019年12月)
地级市 银川市 石嘴山市 中卫市 固原市 吴忠市
面积(平方千米) 9025.4 5310 17441.6 10541.4 21400
人口(万人) 229.31 80.59 117.46 125.05 142.25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54 152 67 119 66
材料二:“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1)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____(高/低),分析此特点的自然原因____。
(3)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
(4)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的积极意义。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
(2) 低 地形崎岖;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交通便利)
(4)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可以更好的开发资源;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任答四点)
【分析】本大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人口分布规律、环境承载力、人口迁移等相关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念等。
(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和材料二的图片,可以看出宁夏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稠密区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南部人口相对稀疏。
(2)根据材料二“1972年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说明西海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从材料“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是:山大沟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而且地形崎岖。
(3)西海固的生态移民要规避迁出地“山大沟深、降水少”的地理环境,所以迁入地应该具备“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耕作业,人口密度小,就业机会多,风俗习惯接近”。生态移民迁入地要自然和社会环境良好,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
(4)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数量减少后,人口容量恢复到合理水平,有利于西海固发展多种经营,脱贫致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从而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修复。
17.(2022·湖南·永州市第四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该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全国所有城市新流入常驻人口均值的比值,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人口吸引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大量人口迁入,使上海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18年人口密度达3814人/平方千米,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材料二:1990-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和全国老年人口比例对比图
材料三: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数据称,欧洲将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1)说出上海市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
(3)与全国相比,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指出这种现象给上海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上海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2)有利: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繁荣; 引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不利: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
(3)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老年人生活孤单。
【分析】本题涉及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问题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消费水平、科技、对外开放程度等相关。上海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大;同时,其对外开放程度高,从其他区域获取资源的能力强,环境人口容量大。
(2)人口迁移的影响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回答。有利: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为上海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的增多也促进了消费,有利于上海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迁入,有利于促进上海高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不利:大量人口的迁入,加剧了区域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基础设施负担、城市治安压力等城市问题。
(3)读图可知,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图中上海2000年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说明老年人口问题突出,老年人口比重大,加大了社会财政负担,出现劳动力短缺;老年人口比重大,也存在老年人生活孤单的社会问题。
18.(2021·陕西·榆林市第十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读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简述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
(2)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大的地区之一,据分析研究西藏地区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简述西藏地区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
(3)减轻我国人口压力,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1)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
(2)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增多等。
(3)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加强地区之间的资源调配等。
【分析】本题目以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人口压力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从图中可知自然条件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压力指数较小,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等方面说明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具体内容: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濒临海洋,经济发达,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2)西藏地区人口压力较大,说明西藏的人口容量在减小,人口容量的减小说明西藏的生产能力在减小,消费水平在提高,分析西藏生产能力减小的原因即可。具体内容: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增多等。
(3)结合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分析即可。具体内容: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可减轻我国人口压力,提高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加强地区之间的资源调配等。
19.(2022·安徽·青阳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如图1),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如图2)
材料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京发布的我国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披露: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
(1)根据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分析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2)试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能否把东部地区大量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实现东西部地区人口的均衡发展,请说明理由。
(3)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我国现已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分布集中,西部人口稀疏。东部耕地多,气候优越,农业、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人口多;而西部多山地、高原、荒漠和草原,工商业、交通业欠发达,人口密度小。
(2)不能;西部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环境的人口承载量小,人口大量迁移加大西部的环境压力。
(3)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重,社会需求萎缩,养老保险的压力增大,医疗保健压力加大。
【分析】本题以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和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与面积比重示意图为背景,涉及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1)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94%,但土地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而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6%,但土地面积却占全国面积的57%,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分布东密西疏。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东都地区属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我国山丘面积广大,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平原和盆地中,因而东部地区东部耕地多。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临海,多优良港口,平原地形利于交通线建设,因而东部地水陆交通便利;良好的农业基础、便利的交通、优越的气候条件等使得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城镇多,人口多;西部多山地、高原,交通不便;西部地区距海遥远,降水少,多荒漠和草原,自然条件差,工商业、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
(2)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我国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降水少,多风沙,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欠发达,科技、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因而环境的人口承载量小,人口大量迁移加大西部的环境压力,因此不能把东部地区大量人口迁移到西部地区。
(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养老负担沉重,养老保险的压力和医疗保健压力加大;家庭养老问题突出;老年人购买力低导致社会需求萎缩。
20.(2022·河南·安阳市殷都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羊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三大河。上游位于祁连山区,降水丰富,是河流水源补给地。中游流经河西走廊平地,形成武威等绿洲,灌溉农业发达。下游是民勤绿洲,终端湖如白亭海、青土湖等均已消失。石羊河流城内居民点密度很小,平均每25平方千米仅有1个居民点分布。下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指出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变化特点。
(2)分析武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原因。
(3)水资源承载力是石羊河流域的“短板”。为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说明当地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从河流上游到中游增加,中游到下游减少。
(2)地势平坦开阔;水资源相对丰富;位于绿洲地带,灌溉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3)调整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等。
【分析】本题以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涉及流域人口密度的变化特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农业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羊河流域“上游位于祁连山区”,山区地形地势复杂,人口密度较小;“中游流经河西走廊平地,形成武威等绿洲,灌溉农业发达”,农业发达,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下游是民勤绿洲,终端湖如白亭海、青土湖等均已消失”,据此可知,下游水量小,人口少,人口密度小。因此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的变化特点为:从河流上游到中游增加,中游到下游减少。
(2)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很多,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材料信息显示,“中游流经河西走廊平地,形成武威等绿洲,灌溉农业发达”,据此可知,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依靠河流,水资源相对丰富;位于绿洲地带,人口多,生产便利,灌溉农业发达,在此基础上经济较发达程度相对较高;读图可知,武威城市等级较高,交通比较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对外开放程度高。因此武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
(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多种植需水量少的农作物;采用滴灌、喷灌等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必要时抽取适量地下水进行灌溉,提高现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合理分配各个区域和季节的水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