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6 11:48: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江苏镇江·高三阶段练习)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因子之一,在省际间迁移流动已成常态。下图为“黑龙江省不同年份迁往主要目标省(市、区)的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省份最可能是( )
A.辽 B.苏 C.赣 D.琼
2.黑龙江人口流出可能导致( )
A.当地环境压力减小 B.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C.改变我国人口分布总格局 D.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提高
(2022·安徽·高二阶段练习)“反向春运”是近年来春节期间出现的一种社会新风尚,与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而是老年人提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在春节后再返回老家。2019年除夕前一周飞往“反向春运”热门目的地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下表为2019年“反向春运”十大热门城市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出发城市 成都 重庆 哈尔滨 西安 长春 郑州 长沙 贵阳 合肥 武汉
目的地城市 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天津 青岛 宁波 厦门
3.“反向春运”出现的内在原因是( )
A.思想观念的转变 B.现代交通的发展
C.户籍政策的放松 D.反向的机票便宜
4.对2019年“反向春运”十大热门城市叙述合理的是( )
A.出发地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少 B.出发地所在省份均是我国人口大省
C.目的地经济发达,皆为省会城市 D.目的地所在省份都在东部经济地带
5.“反向春运”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促进目的地城市餐饮 零售 旅游等产业发展②减少运费收益,加剧节后运输压力③缩小城乡之间价值观念的差异④增强年轻人的故乡情结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2·云南大理新世纪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人口重心变化反映了人口分布和迁移的空间变化。下图为1982-2020年我国人口重心变化轨迹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990年以前,我国人口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B.南方交通运输网络发达
C.经济与户籍政策的变化 D.区域教育水平差距拉大
7.我国人口重心变化的影响是( )
A.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B.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C.缓解南方地区人地矛盾 D.加剧北方地区人才流失
(2022·河南·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新一线城市是依托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居民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等城市大数据对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而得出。在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15个进入新一线名单的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和青岛。下图为2017~2021年三类城市中高端人才流入百分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新一线城市对中高端人才需求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短缺 B.产业转型升级
C.老龄化严重 D.劳动力素质下降
9.吸引中高端人才流入一线城市的主导因素应是( )
A.人才优惠政策 B.交通便利度
C.经济发展水平 D.生活舒适度
(2022·湖北·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个÷0—14周岁人口数)X100%。
10.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 )
A.科威特 B.文莱 C.卡塔尔 D.沙特阿拉伯
11.除文莱外,其他国家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大量的外籍人口会使所在国( )
A.文化多元化 B.就业困难 C.城市化受阻 D.人口容量变大
(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人口扩张指标测度是指某区域某时期总人口与该时期劳动力人口的差值与劳动力人口数量之比。当比值大于0时,表示该地区出现人口扩张;当比值小于0时,表示该地区人口收缩。下图示意2011~2015年非洲地区人口增长率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非洲地区人口扩张分布整体呈现的特征是( )
A.东部强,西部弱 B.中部弱,南北强 C.南北弱,中部强 D.东北强,西南弱
13.2011~2015年,导致图示地区形成人口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水源短缺 B.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C.沙漠广布,耕地不足 D.政局动荡,战乱多发
(2022·湖南·高三阶段练习)基尼系数可测度中国省际异质性劳动力迁移网络的不平等程度。下图示意1995~2015年中国异质性劳动力迁移的基尼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1995~2015年,普通劳动力迁移强度一直高于高技能劳动力,主要原因是( )
A.普通劳动力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失业风险较大
B.普通劳动力获取的就业机会多,就业选择范围较广
C.高技能劳动力人口数量少,迁移基尼系数较低
D.高技能劳动力对薪酬要求高,就业选择机会较少
15.图示期间劳动力迁移基尼系数的变化,反映出( )
A.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加大 B.经济发达地区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
C.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迷期 D.两种劳动力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二、综合题
16.(2022·湖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截至2015年底,京津冀地区区域生产总值总量占全国的10.2%,面积占全国的2.3%,常住人口总数占全国的8.11%。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省2015年末常住人口分别为2170.5万人、1547万人和7424.9万人。京津冀经济基础雄厚,聚集大量高素质人口,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2010~2015年京津冀地区人口集聚态势表现出明显的临海性。如图示意京津冀地区2010~2015年人口集聚临海性地理分区及规模变化。
(1)指出京津冀地区2010~2015年人口集聚临海性各地理分区的变化特征______。
(2)分析京津冀地区人口集聚临海性特征的成因______。
(3)从交通、地形、城市等方面推测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的格局______。
17.(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截至2015年底,京津冀地区区域生产总值总量占全国的10.2%,面积占全国的2.3%,常住人口总数占全国的8.11%。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省2015年末常住人口分别为2170.5万人、1547万人和7424.9万人。京津冀经济基础雄厚,聚集大量高素质人口,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2010~2015年京津冀地区人口集聚态势表现出明显的临海性。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2010~2015年人口集聚临海性地理分区及规模变化。
(1)指出京津冀地区2010~2015年人口集聚临海性各地理分区的变化特征。
(2)分析京津冀地区人口集聚临海性特征的成因。
(3)推测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的格局。
18.(2021·广东·饶平县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下图为湖北省武汉市城区略图。
材料二: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材料三: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
(1)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
(2)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发展的影响。
19.(2022·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汇佳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塔尔国土面积约1.1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022年2月最新数据显示,卡塔尔人口数量为288万人,其中卡塔尔本地居民约占1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下图)。
(1)分析卡塔尔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2)说明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移民占卡塔尔人口比重较大的原因。
(3)简述大量移民涌人对卡塔尔的有利影响。
20.(2022·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其人口流动状况如图所示。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地区。
(2)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地区与____地区。
(3)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地区与____地区向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并说明这种人口迁移对流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1.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江苏镇江·高三阶段练习)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因子之一,在省际间迁移流动已成常态。下图为“黑龙江省不同年份迁往主要目标省(市、区)的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省份最可能是( )
A.辽 B.苏 C.赣 D.琼
2.黑龙江人口流出可能导致( )
A.当地环境压力减小 B.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C.改变我国人口分布总格局 D.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提高
【答案】1.A 2.A
【解析】1.根据图上信息,黑龙江省从1995年到2015年之间,迁往A、北京市、山东省的人口最多,其次是天津、河北等,可以看出,A地区应该位于北方地区,且十分临近黑龙江省。所以图中A省份最可能是辽,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由于黑龙江省人口流出会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能够使当地的环境压力减小,A正确。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会导致人口流出,而不是人口流出导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B错误。黑龙江人口流出无法改变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总格局,C错误。流出的青壮年劳动力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人口流出可能使得当地居民平均消费水平降低,D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迁移:“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到永久性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这种迁移被称为永久性迁移,它不同于其它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变化的人口移动。”这一概念引申出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1)人口迁移的时间属性。即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运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而日常通勤活动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则排除在外。(2)人口迁移的空间属性。即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一般以跨越行政界线为依据,从而排除了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
(2022·安徽·高二阶段练习)“反向春运”是近年来春节期间出现的一种社会新风尚,与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而是老年人提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在春节后再返回老家。2019年除夕前一周飞往“反向春运”热门目的地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下表为2019年“反向春运”十大热门城市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出发城市 成都 重庆 哈尔滨 西安 长春 郑州 长沙 贵阳 合肥 武汉
目的地城市 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天津 青岛 宁波 厦门
3.“反向春运”出现的内在原因是( )
A.思想观念的转变 B.现代交通的发展
C.户籍政策的放松 D.反向的机票便宜
4.对2019年“反向春运”十大热门城市叙述合理的是( )
A.出发地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少 B.出发地所在省份均是我国人口大省
C.目的地经济发达,皆为省会城市 D.目的地所在省份都在东部经济地带
5.“反向春运”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促进目的地城市餐饮 零售 旅游等产业发展②减少运费收益,加剧节后运输压力③缩小城乡之间价值观念的差异④增强年轻人的故乡情结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3.A 4.D 5.C
【解析】3.老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观念转变,是促使老人愿意离开老家 奔向城市团圆的内在原因,A正确;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促进人口大规模 长距离迁移(流动)的外部条件,但不是“内在”原因,B错误;“反向春运”是近年来春节期间出现的“新风尚”,而户籍政策的放松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C错误;机票便宜是促进老人和孩子去往城市“团圆”的促进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不属于“内在”原因,D错误。所以选A。
4.十大热门出发地虽属于非东部沿海地区,但是省会城市,是区域经济中心和服务中心,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且要理解从“出发地”流出的人口更多应是周边城市或农村的人口,A错误;中国区域地理中一般认为人口超过5000万的属于人口大省,需要调用人口大省的相关记忆知识,判断出重庆、黑龙江、陕西、吉林、贵州的人口均不足以称为“人口大省”,B错误;调用中国行政区划部分知识,可知目的地城市都属于东部沿海省份地区,经济发达,但深圳 青岛 宁波 厦门均不是省会城市,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5.春节期间,年轻人利用春节假期携带长期生活在老家的老人和孩子在城市地区的吃喝玩乐等生活消费量必然增加,①正确;从运输角度看,“反向春运”为热门车次“降温”,让反向的闲置运力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缓解春运期间返乡的运输压力,尤其是铁路部门因时而变,以价格调整引导旅客错峰出行,“逆潮流”而动,更起到削峰填谷作用,②错误;微观上让老家的老人对大城市有了全新的体验,有助于他们理解年轻人在城市打拼的不易,改善了代际关系;宏观上有利于改善城乡之间的对立关系,城乡两地人的价值观差异会逐渐缩小,③正确;乡愁是中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春节回老家走走 看看,也是在寻觅自身的文化之根,“反向春运”虽然可以让小家团聚,却会在情感上渐渐淡化对故乡的感情,尤其是年轻人,④错误。所以选C。
【点睛】“反向春运”的优点:一、保证人力资源坚守岗位;二、错峰祭祖拜年访友;三、释放运力。“反向春运”其实是充分利用资源和时间的生活模板。
(2022·云南大理新世纪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人口重心变化反映了人口分布和迁移的空间变化。下图为1982-2020年我国人口重心变化轨迹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990年以前,我国人口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B.南方交通运输网络发达
C.经济与户籍政策的变化 D.区域教育水平差距拉大
7.我国人口重心变化的影响是( )
A.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B.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C.缓解南方地区人地矛盾 D.加剧北方地区人才流失
【答案】6.C 7.D
【解析】6.从图中看,1982年到1990年我国人口重心向南移动,主要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的户籍政策改革以及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促进了北部地区人口向南部地区流动,C正确;北方生态环境、南方交通运输和区域教育水平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没有经济和政策影响大,ABD错。故选C。
7.从图中看,我国人口重心向南部移动显著;南方地区人增长快,迁入量多,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可以促进南方地区经济发展,但可能影响北方经济发展,可能会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A错;人口重心变化对提高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影响较小,B错;大量人口迁入,会加剧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C错;北方地区人口大量流入南方地区,造成北方地区人才流失,D正确。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22·河南·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新一线城市是依托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居民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等城市大数据对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名而得出。在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15个进入新一线名单的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和青岛。下图为2017~2021年三类城市中高端人才流入百分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新一线城市对中高端人才需求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短缺 B.产业转型升级
C.老龄化严重 D.劳动力素质下降
9.吸引中高端人才流入一线城市的主导因素应是( )
A.人才优惠政策 B.交通便利度
C.经济发展水平 D.生活舒适度
【答案】8.B 9.C
【解析】8.新一线城市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中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较大,B正确;劳动力短缺、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素质下降都不是新一线城市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所以选B。
9.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水平较高,吸引中高端人才迁入,C正确;人才政策对于中高端人才迁入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A错误;交通便利度有利于人口的迁移,但不是主导因素,B错误;生活舒适度不是影响中高端人才迁移的主导因素,D错误。所以选C。
【点睛】人口迁移变动受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在现代,引起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条件。 如城市的发展、新工业基地的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等原因,都会引起人口迁移。
(2022·湖北·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个÷0—14周岁人口数)X100%。
10.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 )
A.科威特 B.文莱 C.卡塔尔 D.沙特阿拉伯
11.除文莱外,其他国家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大量的外籍人口会使所在国( )
A.文化多元化 B.就业困难 C.城市化受阻 D.人口容量变大
【答案】10.B 11.A
【解析】10.依据图中信息,文莱老少比最大,说明该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严重,B正确;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的老少比都低于文莱,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较差,ACD错误。所以选B。
11.外籍人口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大量的外籍人口涌入,会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使文化呈现多元化,A正确;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主要以资源开采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劳动需求量大,故劳动力短缺,就业岗位多,吸引大量的外籍工人,B错误;外籍人口增加会促进城市化发展,C错误;人口迁入不会改变其资源、科技等因素,不会使人口容量增大,D错误。所以选A。
【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入和迁出地区分别有那些影响? 迁入地,可增加大量的劳动力,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防止人口过于流失而引发的社会经济危机;如果是少数民族迁移,有利于民族团结,文化交融,种族交流;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各种政策的普及与实施。 迁出地,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口压力,改善环境;有利于当地各种资源的恢复,也有利于新能源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下减少了就业和交通等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学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更好地开发土地资源和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加强了国家人口迁移政策的实践性与普及性。
(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人口扩张指标测度是指某区域某时期总人口与该时期劳动力人口的差值与劳动力人口数量之比。当比值大于0时,表示该地区出现人口扩张;当比值小于0时,表示该地区人口收缩。下图示意2011~2015年非洲地区人口增长率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非洲地区人口扩张分布整体呈现的特征是( )
A.东部强,西部弱 B.中部弱,南北强 C.南北弱,中部强 D.东北强,西南弱
13.2011~2015年,导致图示地区形成人口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水源短缺 B.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C.沙漠广布,耕地不足 D.政局动荡,战乱多发
【答案】12.C 13.D
【解析】12.读图可知,非洲人口增长率大于10%的地区集中在东非、西非和部分中非地区;人口增长率小于5%的地区集中于北非和南非地区,以撒哈拉沙漠与卡拉哈迪沙漠较为典型。因此可知,非洲地区人口扩张分布整体呈现的特征是南北弱,中部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非洲地区人口呈负增长的地区位于北部的利比亚,该地区政局动荡,战乱多发,为躲避战乱,大量难民向欧洲迁移,导致该地区人口呈现负增长,D正确。气候干旱,水源短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沙漠广布,耕地不足是当地多年来的情况,不是2011-2015年才出现的,因此不是图示地区2011-2015年形成人口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2022·湖南·高三阶段练习)基尼系数可测度中国省际异质性劳动力迁移网络的不平等程度。下图示意1995~2015年中国异质性劳动力迁移的基尼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1995~2015年,普通劳动力迁移强度一直高于高技能劳动力,主要原因是( )
A.普通劳动力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失业风险较大
B.普通劳动力获取的就业机会多,就业选择范围较广
C.高技能劳动力人口数量少,迁移基尼系数较低
D.高技能劳动力对薪酬要求高,就业选择机会较少
15.图示期间劳动力迁移基尼系数的变化,反映出( )
A.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加大 B.经济发达地区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
C.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迷期 D.两种劳动力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答案】14.A 15.B
【解析】14.与高技能劳动力相比,普通劳动力技能低,就业机会少,且工资待遇低,失业风险高,就业保障相对薄弱,因而导致普通劳动力相比高技能劳动力而言迁移更加频繁。故A选项正确。普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多,就业面较广,对迁移频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迁移频率一直高于高技能劳动力的主要原因, 故B错, 高技能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多少,和迁移频率关系不大,高技能劳动力人口对薪酬要求高,就业较稳定,迁移强度低,故CD错,本题选A。
15.图示期间,高技能劳动力和普通劳动力迁移基尼系数均下降,而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区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迁移,所以图示期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减小,AC错误;同时由于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减少,B正确;图示期间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并未大幅度减少,D错。故选B。
【点睛】劳动力迁移是劳动力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劳动力以改变就业及收入状况为主要目的而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迁移。如同教育投资、在职培训、健康保健等一样,劳动力迁移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途径,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或牺牲目前的收入以获得迁移后更高的收益。
二、综合题
16.(2022·湖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截至2015年底,京津冀地区区域生产总值总量占全国的10.2%,面积占全国的2.3%,常住人口总数占全国的8.11%。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省2015年末常住人口分别为2170.5万人、1547万人和7424.9万人。京津冀经济基础雄厚,聚集大量高素质人口,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2010~2015年京津冀地区人口集聚态势表现出明显的临海性。如图示意京津冀地区2010~2015年人口集聚临海性地理分区及规模变化。
(1)指出京津冀地区2010~2015年人口集聚临海性各地理分区的变化特征______。
(2)分析京津冀地区人口集聚临海性特征的成因______。
(3)从交通、地形、城市等方面推测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的格局______。
【答案】(1)人口集聚程度自五级临海区向一级临海区增强;人口集聚规模差异逐渐增大。
(2)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内部城市化发展失衡,导致常住人口增长量仍集中在京津两大城市的渤海湾沿岸;区域内公共服务存在显著不平衡,京津地区的就业岗位以及工资水平相对较高,成为其吸引人口的重要因素;而冀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工资水平都较低,造成该地区成为京津冀的人口塌陷区。
(3)人口集中分布在京津、冀中南主要交通干线地区;冀北山区、环京津贫困带人口集聚度低;河北省中小城市发育不成熟,除石家庄外其他城市人口集聚度低。
【分析】本题以京津冀地区的相关图文材料为背景,涉及影响人口分布和人口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据“京津冀地区2010~2015年人口集聚临海性地理分区图”可知,人口集聚程度自五级临海区向一级临海区增强;据图“规模变化”图可知,2010~2015年人口集聚规模变化曲线间距从五级到一、二级增加明显,说明人口集聚规模差异逐渐增大。
(2)据材料可知,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内部城市化发展极不平衡,北京、天津和河北省2015年末常住人口分别为2170.5万人、1547万人和7424.9万人,由京津冀地区2010~2015年人口集聚临海性地理分区及规模变化图可知,常住人口增长量仍集中在京津两大城市的渤海湾沿岸;京津冀地区区域内公共服务差异大,北京和天津地区就业岗位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公共服务完善,经济因素是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而河北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就业机会较少、工资水平低,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公共服务,该地区人口向临海地区集聚。
(3)在交通方面,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交通发达的京津、冀中南地区。在地形方面,冀北地区、冀西南地区,山地面积大,生态环境脆弱,开发程度较低,经济欠发达,人口集聚度低。在城市方面,环京津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人口集聚度低,人口集聚度高的城市主要是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河北省中小城市发育较差,除石家庄外其他城市人口集聚度低。
17.(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截至2015年底,京津冀地区区域生产总值总量占全国的10.2%,面积占全国的2.3%,常住人口总数占全国的8.11%。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省2015年末常住人口分别为2170.5万人、1547万人和7424.9万人。京津冀经济基础雄厚,聚集大量高素质人口,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2010~2015年京津冀地区人口集聚态势表现出明显的临海性。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2010~2015年人口集聚临海性地理分区及规模变化。
(1)指出京津冀地区2010~2015年人口集聚临海性各地理分区的变化特征。
(2)分析京津冀地区人口集聚临海性特征的成因。
(3)推测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的格局。
【答案】(1)人口集聚程度自五级临海区向一级临海区增强;人口集聚规模差异逐渐增大。
(2)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内部城市化发展失衡,导致常住人口增长量仍集中在京津两大城市的渤海湾沿岸;区域内公共服务存在显著不平衡,京津地区的就业岗位以及工资水平相对较高,成为其吸引人口的重要因素;而冀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工资水平都较低,造成该地区成为京津冀的人口塌陷区。
(3)人口集中分布在京津、冀中南主要交通干线地区;冀北山区、环京津贫困带人口集聚度低;河北省中小城市发育不成熟,除石家庄外其他城市人口集聚度低。
【分析】本题京津冀地区的相关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影响人口分布和人口的因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据“京津冀地区2010~2015年人口集聚临海性地理分区图”可知,人口集聚程度自五级临海区向一级临海区增强;据图“规模变化”图可知,2010~2015年人口集聚规模变化曲线间距从五级到一级逐渐增大,说明人口集聚规模差异逐渐增大。
(2)据材料可知,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内部城市化发展极不平衡,北京、天津和河北省2015年末常住人口分别为2170.5万人、1547万人和7424.9万人,表明常住人口增长量仍集中在京津两大城市的渤海湾沿岸;区域内公共服务差异大,北京和天津地区就业岗位以及工资水平相对较高,是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而河北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就业机会较少、工资水平都较低,导致该地区人口向临海地区集聚。
(3)在京津、冀中南主要交通干线地区,因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分布,集聚度高,而冀北山区、环京津贫困带,由于经济较落后,人口集聚度低,河北省中小城市发育不成熟,城市化水平低,除省会石家庄外,其他城市人口集聚度低。
18.(2021·广东·饶平县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下图为湖北省武汉市城区略图。
材料二: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材料三: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
(1)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
(2)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1)迁入人口以本省为主;省外迁入人口以周边省份为主。
(2)影响: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带来交通、住房、教育、环境压力等。
【分析】本题以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等为背景,涉及人口迁入的地区分布、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读图2可知,特点:省内迁入武汉的人口数占迁入人口总数的73.70%,故以本省人口迁入为主;读图3可知,省外迁入人口中以河南、湖南、四川、江西等湖北省的周边省份为主。
(2)武汉市迁入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故对武汉市的有利影响为增加劳动力;促进武汉市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但大量人口迁入可能会导致武汉市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教育压力增大、环境压力增大等,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19.(2022·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汇佳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塔尔国土面积约1.1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022年2月最新数据显示,卡塔尔人口数量为288万人,其中卡塔尔本地居民约占1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下图)。
(1)分析卡塔尔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2)说明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移民占卡塔尔人口比重较大的原因。
(3)简述大量移民涌人对卡塔尔的有利影响。
【答案】(1)卡塔尔气候全年炎热于燥,沿海地区气候相对凉爽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地处沿海,海运便利,便于对外交往与联系。
(2)卡塔尔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或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经济落后,居民经济收人低);卡塔尔人均收人高,部分产业对本国劳动力缺乏吸引力;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距卡塔尔较近。
(3)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卡塔尔的对外文化交流。
【分析】本大题以卡塔尔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只有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湿润、地形平坦,且临近海港,交通便利,较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
(2)移民通常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另外一点就是移民的两个地区交通较为方便;卡塔尔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相对较高,卡塔尔人均收人高,部分产业对本国劳动力缺乏吸引力,而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经济落后,居民经济收入低,因此卡塔尔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有很大吸引力;此外印度、巴基斯扭、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距卡塔尔较近,方便往来。
(3)卡塔尔进行石油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卡塔尔人口少,本身劳动力不足。因此移民给卡塔尔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可缓解本地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石油开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此外,通过人口迁移可以加强卡塔尔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经济、文化、思想、科技等交流。
20.(2022·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其人口流动状况如图所示。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地区。
(2)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地区与____地区。
(3)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地区与____地区向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并说明这种人口迁移对流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____。
【答案】(1) 东部 中部
(2) 中部 东北
(3) 西部 中部 东部 有利: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
不利: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医疗、就学等压力;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压力大;加大城市治安管理难度
【分析】本题目以我国人口流动图为背景材料,涉及人口流动特点、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可得,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净迁入2517.6万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中部地区,净迁出人口1616.9万人。
(2)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东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中部迁往东北是26.4万人,东北迁往中部是5.9万人,远小于其它地区之间的人流量。
(3)由题干分析可知题目问的是“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即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分析,仔细读图分析可知,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流动规模最大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人口的大量迁入,既带来了有利方面,又有不利影响;有利方面:可以为迁入区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不利影响:对流入地生态环境造成深刻影响,加大对流入地的交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压力等。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医疗、就学等压力;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压力大;加大城市治安管理难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