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甘肃张掖·高一期末)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活动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下图为我国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的湟水流域位置示意图及湟水流域2000~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图。读图,据图推断,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趋势是( )
A.人均草地生态赤字扩大 B.人均林地生态赤字扩大
C.人均水地生态赤字减小 D.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先减小后扩大
(2022·湖南·宁乡市教育研究中心高二期末)读自然资源作用强度与社会发展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
A.气候资源、土地资源 B.金属矿产资源、能源资源
C.生物资源、地热资源 D.劳动力资源、科技
3.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
B.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
C.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
D.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2022·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能源效率是指能源消耗量对维持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量。能源生态效率则兼顾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求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强度适配于地球的承载力水平。下图为1997~2012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四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最高 B.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值总体相对比较高
C.上海能源生态效率降幅最大 D.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持续降低
5.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关于图示四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特征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最快 B.广东省高耗能产业发展较快
C.内蒙古第三产业波动大 D.青海多技术密集型产业
(2022·陕西·长安一中高二期末)干热岩是地球内部热能的一种赋存介质,一般是指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但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开发。2021年6月我国实现了干热岩试验性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储存热能的干热岩最可能是( )
A.花岗岩、板岩 B.石灰岩、板岩
C.玄武岩、石灰岩 D.花岗岩、玄武岩
7.与太阳能、风能等相比,干热岩能源的最大优势是( )
A.低碳且清洁环保 B.资源储量巨大
C.开发利用成本低 D.供能稳定性好
8.干热岩能源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开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市场 B.政策 C.技术 D.劳动力
(2017·河南·高三阶段练习)读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的统计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有关我国碳排放的正确叙述是
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碳排放总量
B.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浪费的他国碳排放量
C.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10.人均消费碳排放量比较接近的一组国家是
A.印度和俄罗斯 B.美国和中国 C.俄罗斯和日本 D.日本和美国
(2022·甘肃·玉门油田第一中学高二期中)读中亚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甲湖近年来面积不断缩小,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
B.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大面积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12.下列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业发达
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13.该区域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冰雪融水 B.湖泊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14.中哈石油管道已于2005年底竣工,这是我国第一条陆路管道进口石油的通道。该国石油的主要输出地区是( )
A.里海沿岸及其湖盆地区 B.咸海周边及其湖盆地区 C.南部沙漠地区 D.西南部高加索山地区
15.有“白金之国”称号的是( )
A.塔吉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 C.土库曼斯坦 D.吉尔吉斯斯坦
二、综合题
16.(2022·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汤逊湖位于武汉市东南部,是国内最大的城中湖,是武汉市的备用水源地。汤逊湖水系属于典型的平原区浅水湖泊。汤逊湖湖泊群周边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产业园与开发区的快速建设以及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使汤逊湖湖泊群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武汉市提出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通过引江济湖和湖湖连贯,将“死水”变“活水”,恢复汤逊湖湖泊群的水生态环境。下图为汤逊湖水系连通工程示意图。
(1)简述汤逊湖为武汉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
(2)分析汤逊湖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17.(2020·福建福建·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一个多煤、缺油、少气的国家,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始输油。
材料二 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能源消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
(1)简述能缓解天然气“气荒”的应对措施。
(2)说出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3)简述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18.(2020·甘肃兰州·高二期中)读山西省煤炭外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山西省改变发展思路,建立坑口电站,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分析这一变化对山西带来的利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甘肃张掖·高一期末)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活动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下图为我国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的湟水流域位置示意图及湟水流域2000~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图。读图,据图推断,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趋势是( )
A.人均草地生态赤字扩大 B.人均林地生态赤字扩大
C.人均水地生态赤字减小 D.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先减小后扩大
【答案】A
【详解】读材料可知,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即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为负值时,才出现生态赤字;其负值的绝对值越大,生态赤字就越大。读图可知,人均草地生态赤字逐渐扩大,A对;人均林地无生态赤字,B错;人均水地生态赤字变化不大,先无生态赤字后出现较小的生态赤字,C错;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先缓慢扩大,再快速减少,后较稳定,D错。故选A。
(2022·湖南·宁乡市教育研究中心高二期末)读自然资源作用强度与社会发展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
A.气候资源、土地资源 B.金属矿产资源、能源资源
C.生物资源、地热资源 D.劳动力资源、科技
3.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
B.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
C.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
D.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答案】2.B 3.A
【解析】2.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图示乙在工业社会的作用较强,为金属矿产资源和能源,B正确;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在农业社会作用较强,A错误;生物资源、地热资源在工业社会的作用较弱,C错误;劳动力资源、科技不是自然资源,D错误。故选B。
3.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A正确;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依赖越来越小,D错误,借助交通运输等措施,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弱,B错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C错误。 故选A。
【点睛】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和不均衡性。其中可再生资源具有明显地带性地理规律,矿产资源独具地质规律。2、许多自然资源之间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3、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展和提高的。
(2022·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能源效率是指能源消耗量对维持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量。能源生态效率则兼顾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求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强度适配于地球的承载力水平。下图为1997~2012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四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最高 B.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值总体相对比较高
C.上海能源生态效率降幅最大 D.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持续降低
5.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关于图示四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特征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最快 B.广东省高耗能产业发展较快
C.内蒙古第三产业波动大 D.青海多技术密集型产业
【答案】4.B 5.A
【解析】4.读图可知,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波动大,不稳定,在1999年是最高,A错误;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值总体相对比较高 ,B正确;上海能源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C错误;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比较稳定,D错误。故选B。
5.上海经济发达,综合实力强,产业转型升级较快,A正确;广东省能源不足,不会加快高耗能产业发展,B错误;内蒙古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能耗产业为主,波动不大,C错误;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D错误。故选A。
【点睛】能源效率是单位能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多少的问题,也就是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一般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除了采用回收再利用的方法之外就是尽可能增大反应物的表面积以提高受热面积,产生更多的活化分子。要从建筑物的外观位置,使用材料的设计入手,调节能源需求。
(2022·陕西·长安一中高二期末)干热岩是地球内部热能的一种赋存介质,一般是指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但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开发。2021年6月我国实现了干热岩试验性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储存热能的干热岩最可能是( )
A.花岗岩、板岩 B.石灰岩、板岩
C.玄武岩、石灰岩 D.花岗岩、玄武岩
7.与太阳能、风能等相比,干热岩能源的最大优势是( )
A.低碳且清洁环保 B.资源储量巨大
C.开发利用成本低 D.供能稳定性好
8.干热岩能源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开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市场 B.政策 C.技术 D.劳动力
【答案】6.A 7.D 8.C
【解析】6.“……一般是指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说明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埋藏较深,温度较高。花岗岩、板岩符合上述特点,都是变质岩,A正确。石灰岩在高温之下会变质成大理岩,玄武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因此石灰岩和玄武岩不可能是干热岩,BCD错误。故选A。
7.和风能、太阳能相比,干热岩同样具备储量大、可再生、清洁无污染的特点,AB错误;与太阳能、风能等相比,干热岩能源发电成本低,但对技术要求高,因而“开发利用成本低”不是最大优势,C错误;风能、太阳能属于这类的清洁能源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大,而干热岩是一种地热资源,是埋藏在地下的,不会受到季节、气候、昼夜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而供能稳定性好,D正确。故选D。
8.干热岩具有资源量巨大、分布范围广、清洁无污染、安全、热能连续性好、利用效率高和成本低等优势,被认为是极具战略潜力的替代能源。因此干热岩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会得到政策的支持,AB错误;干热岩分布非常广泛,理论上地球的每片土地(包括海底)下面,都能找到干热岩,但是以现有的勘探和开采技术手段,仅限于干热岩埋藏深度较浅、地形地貌不复杂的区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限制因素。因此干热岩能源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开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技术,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干热岩作为清洁能源,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储量丰富且可再生,可满足人类长期使用需要;安全性好,不会爆炸;热能连续性强,不受气候、天气、时间制约;利用率高,可循环利用;发电成本低。
(2017·河南·高三阶段练习)读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的统计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有关我国碳排放的正确叙述是
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碳排放总量
B.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浪费的他国碳排放量
C.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10.人均消费碳排放量比较接近的一组国家是
A.印度和俄罗斯 B.美国和中国 C.俄罗斯和日本 D.日本和美国
【答案】9.D 10.C
【解析】9.据图可知,我国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小于生产碳排放总量,A错误;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大于浪费的他国碳排放量,B错误;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进口产品所产生的,C错误;我国通过出口商品把生产的碳排放量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部分消费掉,D正确。故选D。
10.日本与俄罗斯两国人口总量接近,而且消费本国碳排放量接近,故人均消费碳排放量比较接近,C正确。印度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与俄罗斯接近,但人口远大于俄罗斯,人均消费与俄罗斯相差较大,A错误;美国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比中国多,人口比中国少,人均碳排放量差异大,B错误;日本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比美国少,人口比美国少,人均碳排放量差异较大,D错误;故选C。
【点睛】生产的碳排放量是指生产产品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消费的碳排放量是指消费产品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量。
(2022·甘肃·玉门油田第一中学高二期中)读中亚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甲湖近年来面积不断缩小,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
B.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C.大面积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跨流域调水造成湖泊面积减小
12.下列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业发达
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13.该区域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冰雪融水 B.湖泊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14.中哈石油管道已于2005年底竣工,这是我国第一条陆路管道进口石油的通道。该国石油的主要输出地区是( )
A.里海沿岸及其湖盆地区 B.咸海周边及其湖盆地区 C.南部沙漠地区 D.西南部高加索山地区
15.有“白金之国”称号的是( )
A.塔吉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 C.土库曼斯坦 D.吉尔吉斯斯坦
【答案】11.C 12.D 13.A 14.A 15.B
【解析】11.据图判断,甲湖为咸海,它的水源补给为锡尔河和阿姆河,这两条河流都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且流域内气候干旱,由于沿途大量发展种植业,过度引水灌溉,以至于注入咸海的水源快速减少,从而导致甲湖面积不断缩小,故C正确,其余选项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12.中亚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A错误。中亚地区大多以重工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但工矿业不发达,B错误。中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C错误。中亚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D正确。故此题选D。
13.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的主要水源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A正确。该区域的湖泊多是内流河,且为河流注入,而不是湖泊补给河水。B错误。此区域降水少,大气降水不是主要补给水源,C错误。地下水对于河流的补给很少,不是主要补给水源,D错误。故选A。
14.里海周边石油资源丰富,同时此管道的起点位于里海沿岸,故A正确。BCD不是该国石油的主要输出地区。故选A。
15.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且棉花以稳产高产和品质优良闻名世界,所以被誉为“白金之国”。
【点睛】中亚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温暖降水较多,冬季寒冷干燥,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矿产资源丰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以重工业为主。
二、综合题
16.(2022·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汤逊湖位于武汉市东南部,是国内最大的城中湖,是武汉市的备用水源地。汤逊湖水系属于典型的平原区浅水湖泊。汤逊湖湖泊群周边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产业园与开发区的快速建设以及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使汤逊湖湖泊群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武汉市提出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通过引江济湖和湖湖连贯,将“死水”变“活水”,恢复汤逊湖湖泊群的水生态环境。下图为汤逊湖水系连通工程示意图。
(1)简述汤逊湖为武汉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
(2)分析汤逊湖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答案】(1)调节服务:调蓄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维持生态平衡。供给服务:提供城市用水。文化服务:作为旅游地。
(2)城市发展,用地面积增加,围湖造田使得湖泊面积缩小,水系割裂,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位于城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过多;水产养殖业发展,湖泊营养物质过剩。
【分析】本大题以汤逊湖的水生态环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水污染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人地协调的地理核心素养。
(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具体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撑服务和文化服务等类型。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突出,而湖泊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储存过量的降水,调节径流,调蓄洪水,减缓城市内涝;湖泊对气候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受湖泊影响,湖泊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湖泊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因而湖泊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综上所述,汤逊湖为武汉提供调节服务功能。汤逊湖可以为武汉提供淡水,可以发展水产养殖,具有供给服务功能。湖泊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体现支撑服务功能。汤逊湖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休闲、观光旅游的好地方;丰富的动植物群落、对径流及气候的调节作用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具有文化服务功能。
(2)汤逊湖水污染严重应从污染物的排放量大、自净能力差两个方面考虑。分析图形信息可知,汤逊湖位于城区,结合材料“汤逊湖湖泊群周边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产业园与开发区的快速建设以及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使汤逊湖湖泊群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可知,作为国内最大的城中湖,湖泊周边区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过多,造成水污染;水产养殖业造成湖泊营养物质过剩,加重水污染。通过引江济湖和湖湖连贯,将“死水”变“活水”,说明在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前,由于城市发展,用地面积增加,围湖造地使得湖泊面积缩小,水系割裂,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因而汤逊湖水污染严重。
17.(2020·福建福建·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一个多煤、缺油、少气的国家,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始输油。
材料二 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能源消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
(1)简述能缓解天然气“气荒”的应对措施。
(2)说出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3)简述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答案】(1)加大生产、进口,增加天然气供应;开发其他替代能源;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降低天然气的能耗,节约能源,提高天然气利用率。
(2)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植被茂密,虫蛇出没;雨季多暴雨,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3)增加我国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减少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1)能缓解天然气“气荒”的应对措施主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开源: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寻找天然气的替代能源,等等。节流: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因此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为节俭天然气,开源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节约能源,依靠科技,提高天然气利用率,等等。
(2)中缅油气管道穿越横断山区,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山高谷深,气候湿热,植被茂密,虫蛇出没;这里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多暴雨,由于地势起伏大,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这些都是中缅管道建设遇到的障碍。
(3)该管道建设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我国能源供给渠道,可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分依赖,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该管道增加了能源进口量,能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该管道建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点睛】能源问题:产生原因:主要为三个不平衡,一是能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二是能源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三是能源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我国能源问题产生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发展快,能源生产与需求不平衡,出现供不应求局面;二是能源利用效率不够高、浪费现象较严重;三是能源消费与生产地区不平衡。目前我国有关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
18.(2020·甘肃兰州·高二期中)读山西省煤炭外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山西省改变发展思路,建立坑口电站,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分析这一变化对山西带来的利弊。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利: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减少煤炭资源运输中的浪费,节约成本;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山西经济的发展。弊: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以及煤炭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详解】(1)影响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主要从资源丰富、交通、市场距离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好;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原有工业基础良好;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临近主要能源消费市场,市场需求量大等。
(2)煤转化为电的影响可从交通、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外运能力不足,故变“晋煤外运”为“晋电东送”可缓解铁路交通运输的压力,且促进煤炭资源的外运能力,也利于减轻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延长产业链,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发电会产生“三废”,导致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