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黄山奇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黄山奇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4 23: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本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祖国风光的文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之情。本文位于改组文章的中间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本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黄山奇石神奇、有趣,第二~第五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四块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第六自然段略写了三块奇石,并介绍黄山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等着大家起名字。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且条理清晰,详略分明,是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和学习语言表达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认读拼音能力,并且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结合本文教学实际,由于大部分农村学生没有去过黄山,缺少对黄山奇石的直观感受,这使学生理解黄山奇石也就有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鼓励学生课前通过上网去查阅与黄山奇石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上课之初观看相关的风光片,这样就使使学生对黄山的美丽风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初步感受到黄山山石的神奇,从而喜欢上黄山。同时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特别适合朗读、背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领会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更有利于感受黄山山石的神奇,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美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图画,了解黄山山石的神奇有趣。
3、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体会语言美、想象美。
4、通过看图学习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的重点是课文的二~五自然段,每一段都从名字、样子、位置三个方面介绍了一块奇石,为突出这一重点,采取的相应对策是以读为主,以说代析,让学生在反复地读说中学习语言,学习表达。
教材的难点是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3块奇石未做详细介绍,而且课文还提到黄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奇石。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全面了解有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取的相应对策是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和录像向学生展示黄山神奇有趣的岩石和优美风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个暑假你和爸爸妈妈去哪里旅游了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一个著名的风景区旅游,你们想去吗?(想)
2、播放《黄山奇石》导入视频。(出示课件2)
3、看了刚才的视频,你想说些什么?
生1:祖国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呀!
生2:我知道了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很美。
生3:我知道了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生4:我知道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黄山奇石》。
4、师:你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书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情激趣。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二课,先把生字拼读一遍,再大声读课文,然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读课文,标序号)
2、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出示课件3--20
师: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词语,师:哪列火车开得快?
生:这列火车开得快!(读词语)
师:哪列火车接着读?
生:这列火车接着读!(接着读词语)
师:全班齐读生词。
三、初读课文,感知黄山。
1、师:扫清了字词障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件21)
2、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画出文中黄山奇石的的名字。
3、学生汇报:
生:我知道黄山的奇石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
师:学生认读奇石。(出示课件22)
师: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这些奇石的?
生: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仙桃石……
师:“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这四块著名山石作者分别用了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来描写,这叫详写。而其他山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作者只是简单写了写名字,这叫略写。
4、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23)
(1)谁愿意读一下第一自然段?(抽生读)
(2)师:学习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生:我知道那里的景色秀丽神奇。(板书:秀丽神奇)
生:我还知道黄山那里的怪石有趣极了。
师:因为黄山那里的景色秀丽神奇,所以它(闻名中外)。(板书:闻名中外)谁知道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四、精读课文,欣赏奇石。
1、欣赏著名山石
“仙桃石”
师:黄山的怪石到底有趣在哪里?一起来看这是什么石?(出示幻灯片24)
学生观察图片,起名字
它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来到这里的?
哪两个词语表示仙桃石的动作?(飞、落)
为什么叫它仙桃石而不叫它蜜桃石?(因为这块石头特别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上,不像是人间的东西)
这一段的写法是先写奇石的名字,再写它的样子,最后写奇石的位置。
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
“猴子观海”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石?作者先介绍奇石的什么?再写它的什么?最后写奇石的什么?
生:这一段的写法是先写奇石的位置,再写它的样子,最后写奇石的名字。
猴子观海石在哪里?陡峭是什么意思?
这只石猴在陡峭的山峰上干什么?(出示课件25)理解“翻滚的云海”
老师读,学生模仿动作。
学生表演读第三自然段。
“仙人指路”
师:猴子观海有趣,什么更有趣?(出示课件26)
学生观察图片,朗读第四自然段。
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加动作表演读。
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金鸡叫天都”
看,这是什么石?(出示课件27)
它也是一块巨石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男女生赛读,读出有趣来。
2、仿写其他奇石
(1)读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介绍了哪些奇石?
(2)你还从哪里看出来黄山的奇石很多?
(3)仿写:(出示课件28)
1、就说“天狗望月”吧,它好像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狮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3、“仙女弹琴”就更有趣了!___________________。
五、赞黄山
1、恭喜你们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现在我们可以去游黄山了。(出示课件29)
2、读了课文,看了图画,你想夸夸黄山吗?
3、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有一句赞美黄山的诗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出示课件)“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黄山不愧为我国第一奇山,你们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黄山游玩一下。
【点评】注重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喜爱黄山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知识检测
1、我会选字填空。
尤 龙
(1)他各门功课都好,语文( )其突出。
(2)山岭连绵起伏多像一条卧着的巨( )龙啊!
状 壮
(3)那山上有许多形( )各异的石头。
(4)这里的山水真装( )丽啊!
2、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奇石,我最喜爱那里的____。
3、我会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2)黄山的怪石多有趣啊□
(3)你去过黄山吗□
(4)妈妈□ 我真想去黄山玩一玩呀□
七、教学反思
《黄山奇山》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发了学生们对黄山的喜爱,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山河,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在教本课时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学生更准确、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有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黄山风景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我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各小组挑选本组感兴趣的奇石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多方面训练,具体体现在:
1、侧重思维的深度训练
在学生自学“仙桃石”,进行交流时,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状的基础上,启发道:“仙桃石”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再深入思考便发现这是因为“仙桃石”形状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顶,不太可能是人间的东西,课文中一个“飞”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侧重思维的发散训练
在欣赏了“猴子观海”的画面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问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编故事,有的大胆猜想,在愉快而热烈的议论中,他们既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黄山奇石的有趣。
3、注重课堂小练笔训练
课堂小练笔能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在阅读和仿写并重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抓住有利的教学时机,激发学生的仿写欲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了以下的小练笔:想一想“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这几块奇石的样子,仿照课文说一说。从而实现了在读中学习方法,在仿写中运用方法这一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