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6 10:5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商王常把自己的诸妻、诸子、功臣以及臣服的少数民族首领分封在外地,有的妇女还参与了占卜活动。据此可知,商朝时(  )
A. 贵族妇女政治地位较高 B. 商王直接控制受封方国
C.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 保留原始民主制的遗风
2. 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制定均输法,将各郡国应缴之贡物,按照当地市价,折合为当地丰饶而廉价之土产品,缴与均输官,再由均输官将这些廉价土产品运往高价地区出售。该措施的推行(  )
A. 削弱了王国实力 B. 保障了民间商人利益
C. 动摇了盐铁官营 D.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3. 孝文帝坚持“营国之本,礼教为先”,推动礼制改革。此后北魏朝廷有关国家祭典的讨论,皆在中原祭典的范畴内进行。孝文帝礼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理顺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B. 昭示北魏华夏正统地位
C. 为迁都洛阳作舆论准备 D. 获得汉族高门士族认同
4. 元代的三国戏注入了作者以史写心的情感,具有深沉悲壮的悲剧色彩。剧作家们重视明君忠臣,强调汉室的重要性。同时,他们喜爱的张飞、关羽、诸葛亮等人物又具有浓郁的市民倾向。上述材料佐证了元杂剧(  )
A. 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 创作趋向长篇化、通俗化
C. 以悲剧为主要表现形式 D. 凸显民族意识和市民文化
5. 清代前期,桑蚕业在浙江、江苏、广东的一些地区很发达,有些地区“寸尺之堤,必树以桑”。甘蔗盛产于闽、粤、台等地,台湾更是“蔗田万顷碧萋萋,一望茏葱路欲迷”。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当时(  )
A. 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B. 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C. 社会发展加速转型 D. 传统经济结构局部解体
6. 1900年6月26日,《东南保护约款》拟定并由盛宣怀致电苏、赣、皖、鄂等各督抚。东南互保章程虽然因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而未正式签字,但具体条款付诸实施。这表明(  )
A. 中央权力下移地方督抚 B. 清朝中央集权开始面临危机
C. 地方督抚有违民族大义 D. 列强瓜分狂潮得以暂时中止
7. 清政府外务部、东三省防疫事务所于1911年4月在今沈阳隆重召开有中、美、英等11个国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研求善法,以为此后防御之资本”。此次盛会,是近代医学史上由中国政府主办的首次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  )
A. 有效控制了疫病的传播 B. 旨在挽救清廷的统治危机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积累了国际合作抗疫经验
8. 瞿秋白在国民革命时期提出,中国的革命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军阀和宗法社会,而中国的资产阶级非常容易和帝国主义列强或军阀达成协议,出卖平民的利益。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必然联合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各个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共同完成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瞿秋白意在(  )
A. 固守中共一大的斗争目标 B. 抨击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C. 反对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合作 D. 强调国际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9. 如图为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上海之战》电影海报。该影片重在(  )
A. 服务于政府的对日政策 B. 动员军民支持淞沪会战
C. 讴歌民众抗日救亡运动 D. 运用现代技术宣传抗战
10. 毛泽东曾经说过:“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在做了这些以后,中国人民就在帝国主义面前站立起来了。”在这里,毛泽东旨在解释(  )
A. 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B. 我国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
C. 工作重心转移的必要性 D. 统一全国关税制度的细则
11. 下表为1992年和1997年全国私营企业部分数据的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
1992年、1 997年私营企业的发展
年份 雇工人数(万人) 增长率 注册资本额(亿元) 增长率 总产值(亿元) 增长率
1992年 201.5 26.1% 221 79.70% 205.1 39.9%
1997年 1 145 14.4% 5 140 37.00% 3 922.5 21.6%
A.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 国有企业改革初见成效
C. 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 D. 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12. 读下图。该图中贸易网络的发展直接体现出(  )
中世纪欧洲主要海上和陆地贸易线
A. 民族国家形成 B. 欧洲封建社会衰落
C. 西欧城市兴起 D. 全球贸易网络形成
13. 在亚当·斯密看来,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之所以优越,就在于它是一种能使公私利益相协调和统一的机制。在道德领域,亚当·斯密不承认任何权威,只认同利己与利他相结合的“合宜”才是美德。在此,亚当·斯密(  )
A. 批判启蒙运动的缺陷 B. 肯定市场经济与道德情操的统一
C. 突出理性的标准作用 D. 承认利己是市场经济的道德标准
14. 1795年,法军占领荷兰并主导建立了巴达维亚共和国。1798年,巴达维亚共和国决定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外领土、财产和负债全部交由政府继承。次年,存在了近两百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宣布解散。这反映了(  )
A. 政局变动决定国际贸易地位 B. 荷兰开始丧失海上霸主地位
C. 生产方式制约殖民扩张手段 D. 股份制贸易公司已不合时宜
15. 冷战时期,国际法中对单方面使用武力的正式禁止被忽略掉了。在“为自由而战”的口号下,里根政府支持了安哥拉反政府游击队。在美苏争霸的形势下,间谍和其他秘密活动几乎不受惩罚,中立也失去了其政治与法律上的意义。这些现象主要表明(  )
A. 安全领域的国际法已被扭曲 B. 集体安全体制无法建立
C. 联合国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D. 冷战改变了传统国际法
16. 对下图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占比情况(1995~2019)
A. 固定汇率制仍较稳定 B. 欧元、日元等货币的影响不断上升
C. 布雷顿体系走向瓦解 D. 人民币已成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二、 非选择题:共4题,计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
1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唐制,由吏部考功司主管官吏考课事宜。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各部门的主管长官根据国家规定的“四善”、“二十七最”的标准,对所属的流内官进行年终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唐朝考课,前期过严;“安史之乱”以后,则失之于过宽。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按宋制,于州上设“路”,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分别执掌军政、财政、司法等事,号为“监司”,互不统属,相互监督,各自对皇帝负责。监司负责考课州县,监司之间也实行互监法,以防止失监、漏监。但宋朝从太祖时起,便优待职官,一入仕途,不问治绩劳逸,只要无大过错,照例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迁,“贤愚同等,清浊一致”。虽有考官之法,大都流于形式。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法律传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考课制的特点及变化。(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地方考课与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消极影响。(5分)
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废除了债役制,并实施了废除封建大地产的法令。1937年,政府设立了社会卫生和农村医疗部。1938年,免费医疗的农民达100多万人。在他任期6年中,将近100万农民无偿地得到了4 500万英亩土地;土地改革以后,出现了以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为主的小农经济与封建经济残余并存的农村经济结构。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到1949年上半年,中共老解放区及其包围的小块新区,土地已基本平均分配,原有的土地占有关系得到彻底变革;跨越或避免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中间层,减少了财政的流失。所有农民都通过土地改革免除了地主富农所转嫁的负担和压迫,获得民主权利。土地大体平均分配以后,农村人均占有了3~8亩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消灭了旧制度。华北区自日本投降至全境解放,有近百万农民参军。
——摘编自刘正山《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目的、举措、性质等方面指出墨、中两国土地改革的特点。(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国土地改革的共同历史作用。(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三线地区历年投资占全国总投资比重
图2 大三线各省份工业总产值指数比较
结合材料图1、图2中的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商人遍及世界,英国的军队也四处征伐。19世纪末,足球运动逐渐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通过英国的商人、水手、工人、使馆工作人员和其他移民向欧洲大陆传播,各国的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年轻人多怀有“亲英的情感”,他们参与了足球在这一地区的扩散和传播。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英国与拉美在经济上联系最为紧密的时期。拉丁美洲各国接触足球运动的机会很多,发展也很快。19世纪末的东亚、西亚、非洲都接触并发展了足球运动。在埃及,在英式学校接受教育的西化精英是足球运动的先行者。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足球的最初传播者除了英国、德国、美国的传教士和移民,还有归国的华侨。而足球能有初步发展,则离不开各新式学校的主动引进和倡导。
——摘编自陈强《19世纪末20世纪初足球运动的全球化》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足球运动的全球化加以阐释。
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A 2. D 3. B 4. D 5. B 6. C 7. D 8. D 9. D 10. B 11. A 12. C 13. B 14. C 15. A 16. D
二、 非选择题:共4题,计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
17. (12分)
(1) (7分)
特点:制度化、法律化;(2分) 重视对高级官员的考核;(1分) 品德与才能(政绩)并重。(2分) 
变化:从过严到过宽。(2分)
(2)(5分)
特征: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设置专门机构;互不统属,相互监督;优待职官;流于形式。(任答三点得3分)
影响:加剧了冗官积弊(加重了民众负担,恶化了国家财政);(1分)助长了政治的保守(制约了改革和创新)。(1分)
18. (16分)
(1)(8分)
墨西哥 中 国
目的 维护1917年宪法(保证1917年宪法的实施);推进现代化(走上现代化之路)。(2分) 解放农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的胜利。(2分)
内容 民主改革与加强社会(农民)福利相结合。(1分) 经济解放与政治革命相结合。(1分)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1分) 新民主主义性质(1分)
(8分)
历史作用:改变旧的土地关系,使农民获得土地;(2分)巩固革命成果,促进世界民族解放运动;(2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分)为国家现代化和政治变革开辟道路。(2分)
19. (12分)
评分标准:论题部分0~2分,论述部分0~10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赋分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史实(与材料信息相关),支持论题;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史实(与材料信息相关),支持论题;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较充分,结论合理;逻辑较严谨,表述通顺。
4~6 能够拟出论题,基本符合要求。能够运用史实(与材料信息相关)支持论题;有一定的分析、论证;表述较通顺。
0~3 能够拟出论题。论题与材料相关。
示例:
论题:三线建设改善了我国的工业格局。(2分)
论述: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威胁,我国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期间,基本建设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省份工业产值增长幅度均超过六倍。(8分)
总结:由此可见,三线建设不仅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而且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对于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分)
(12分)
阐释要点如下:
背景: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世界各地的交通和通讯水平。(1分)
历程:兴起于英国,先传播到欧洲国家,之后美洲、亚洲和非洲的主要国家在20世纪初都接受了足球运动,足球发展成全球性体育运动。(3分)
简评:与近代欧洲扩张进程一致;(2分)英国(欧美)殖民者和移民发挥着极大的作用;(1分)足球运动全球化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文化单向输出,其中也充满了不同主体间的互动和交流。(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