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上册
课题 《次北固山下》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情感。 理解“炼字”的含义,体会平、阔、正、悬的精准。 感受诗人营造的诗意画面。 体会中国古诗的魅力,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炼字”的含义,体会平、阔、正、悬的精准。 教学难点: 掌握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300多年前的某一个清晨,青年才杰王湾眼睛里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宁静悠远的舟旅晨景。他已经不止一次的经留在这一片江岸,看着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旭日江岸,他心潮涌动。只不过古人对心中的浪漫向来不吝多言,他用短短40个字寄托了这一刻对家人的无尽思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次北固山下》的“炼字”艺术!
课堂活动 【任务一:细读诗歌—明晰背景】
1.诗歌背景介绍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任务二:品读揣摩—品味诗句】
2.本诗的“炼字”极为精妙,颔联“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明确:“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说说“悬”的妙处。 明确:“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顺而不猛。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4.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妙在何处 (“炼字”角度) 明确: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任务三:总结明确——方法概括】
5.炼字的方法 明确: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课堂小结 在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我们一起探寻了“炼字”的艺术,文字真的是这个世间最美的符号,也是这个世间最具生命力的存在。平平淡淡的40个字符,加入了诗人的情感熔铸,就变成了一首可以吟唱千古的隽永小诗。 时隔千年,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时光深处,北固山下潮平江山阔的不朽画卷,而旅人王湾那淡淡的思愁,也在唇齿留香间轻轻的扣动了你的心扉。
板书设计 精炼简洁 一字传神 -《次北固山下》的“炼字”艺术 阔 悬:微风拂面、白帆悬挂 生 拟人 入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