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F1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F2是其发展的阻力。如果让你为图中的汽车选一位“最美司机”,你会选择( )
A.李鸿章 B.张謇 C.侯德榜 D.詹天佑
2.(2022·宁夏吴忠·校联考三模)毛主席曾这样说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说法中对两个人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
D.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3.大生纱厂的创办者是( )
A.张謇 B.李大钊 C.陈独秀 D.李鸿章
4.《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张謇 D.严复
5.下图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外部因素是( )
A.辛亥革命推动 B.列强放松侵略
C.西方国家援助 D.国际环境稳定
6.(2021·宁夏中卫·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图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是在
A.辛亥革命后
B.北伐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五四运动时期
8.(2022·宁夏银川·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校考三模)火车运行初期,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对此有人感叹“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说明( )
A.科技进步有利于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B.火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C.科技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D.火车使人的身份等级差别消灭
9.(2022·宁夏银川·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校考三模)辛亥革命后人们既按夏历进行农事活动和过传统节日,又按阳历进行政治活动和新节日纪念,甚至过年也是“新历之新年,系政治之新年,旧历之新年,乃社会之新年”。可谓“你爱摩登,可遵新历;我是老朽,且从夏制”。这种现象反映出( )
A.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 B.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
C.政治变革后新旧文化冲突十分激烈 D.近代社会生活变化新旧并存
10.《申报》:“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材料反映了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社会生活的变化 C.文化教育的进步 D.文学艺术的成就
11.(2022·宁夏银川·宁夏银川二十四中校考一模)历史学家关晓红认为,随着清政府废除科举,西学与中学的争论尘埃落定,经史在新式学堂中退缩为次要科目,再无力承担道德规范的重任。由此可见,废除科举
A.使得西学教育在民国全面推行 B.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
C.使得新式学堂取代了旧式的书院 D.使得西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2.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全部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13.1935年,上海的一位佣人给主人汇报情况,以下内容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老爷,大小姐从帐房支钱 B.老爷,少爷高中状元了
C.先生,少奶奶出去了 D.先生,照相馆的老板来找过您
14.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现象成为时代主流( )
A.说明流行歌曲成为时代主流 B.说明广告策划富有新的创意
C.凸显爱国救亡的新时代内涵 D.反映文学艺术创作空前繁荣
二、连线题
15.把相关联的史事连接起来
16.连线题
梁启超 辛亥革命
孙中山 维新变法
陈独秀 黄河大合唱
状元实业家张謇 新青年
冼星海 创办大生纱厂
17.请将下列人物与其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郭沫若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 《女神》
冼星海 《十字街头》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赵丹 《黄河大合唱》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B项正确;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排除A项;侯德榜是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排除C项;詹天佑是铁路工程师,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张之洞和张謇都创办了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项正确;张謇不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A项排除;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不正确,张謇没有提出,B项排除;张謇大力主张“实业救国”,张之洞没有提出实业救国,D项排除;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A项正确;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排除B、C项;李鸿章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他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依据材料里的“《近代实业第一人》、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兴国之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末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回乡创办了一系列企业,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5.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发展的外部因素是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动属于内部因素,排除A项;西方国家援助、国际环境稳定与史实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民国初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给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个“短暂春天”的发展机会。图中发展最快的阶段是1912-1919年,属于民国初年。故B符合题意;《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排除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是晚清时期,排除C;“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不是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C项正确;辛亥革命后、北伐时期、五四运动时期均不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经历的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排除ABD项。故选C项。
8.A
【详解】依据“火车运行初期,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可知火车作为新式交通工具,反映了科技的进步,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同挤一列火车,反映了科技进步冲击了传统的等级秩序,有利于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或科技进步冲击了传统的等级秩序,并不是说明改变了人们的行方式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排除BC项;“消灭人的身份等级差别”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辛亥革命后人们既按夏历进行农事活动和过传统节日,又按阳历进行政治活动和新节日纪念”可得出,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既保存了部分传统,又加入了新的元素,可谓新旧并存,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与材料社会生活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政治变革后新旧文化冲突十分激烈,排除B项;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全盘继承,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题干材料“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反映的是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11.B
【详解】依据题干“经史在新式学堂中退缩为次要科目,再无力承担道德规范的重任”,经史即儒家经典,可见废除科举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故B正确;“西学教育在民国全面推行”“使得新式学堂取代了旧式的书院”的表述过于绝对化,而且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故AC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废除科举导致儒家思想的地位下降,没有体现西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D错误。故选B。
12.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到1915年,近代新式教育的学科分类覆盖已经越来越全面,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明显增多。因此,题干反映出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提到了专科学校的数量,没有涉及学校分布和学制问题,排除AD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与题干“科技人才增多”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
13.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状元是旧时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而1905年晚清政府已经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1935年已经是民国时期,不可能还存在高中状元的现象,B符合题意;据此分析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31年——1945年,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面的全民族抗战,为了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歌曲家创作了许多抗日救亡歌曲,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等,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著名画家徐悲鸿,以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和旺盛的创作热情,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如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抗日战争时期,国人爱国,出现了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振兴国货,挽回权利”是当时的一个口号,反映了当时的国货意识。因此,结合作品和广告的创作背景可知,以上内容都凸显爱国救亡的新时代内涵,C项正确;说明流行歌曲成为时代主流、 说明广告策划富有新的创意、反映文学艺术创作空前繁荣等答案都没有结合20世纪30—40年代初期抗日救亡的历史背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
【详解】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荣氏兄弟举办福新面粉公司。
16.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近代化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起步,曲折推进。《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抗战的怒吼,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17.
【详解】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20世纪40年代,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作者借屈原之口说出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也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那时候,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十字街头》由明星影片公司摄制于1937年,是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沈西苓的代表作,由赵丹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