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5 16: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宁夏固原·统考一模)中国历史上年号和纪元方式的变化往往与统治者的变化、政权的兴替息息相关,年号和纪元方式的使用也能为我们历史研究中的年代的确定、使用者的政治立场的判断提供依据某学生查到一份“民国三十八年”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以下现象不应该出现在该资料上的是
A.重庆谈判 B.北平和平解放 C.百万雄师过大江 D.开国大典
2.(2022·宁夏银川·银川一中校考一模)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 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
3.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 )
A.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
B.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共产党在战场上连连打败国民党
D.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4.(2022·宁夏吴忠·校考一模)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有助于了解(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5.解放战争时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6.“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文中的“它”指的是( )
A.挺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土地改革 D.发动三大战役
7.(2021·宁夏固原·统考二模)1949年初,经过三大战役,包括144个整师正规军在内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军控制了大片国土,国民党政权已濒临崩溃。三大战役指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辽沈战役
④淮海战役
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8.(2021·宁夏石嘴山·统考一模)某同学设计了从锦州出发,途径北京、徐州,最后到达南京的一条“解放战争重要战役”游学线路,在这条线路上发生的重要战役依次为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9.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是( )
①辽沈战役②百团大战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2·宁夏银川·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40年代,纪实漫画《小克日记》在《南京晚报》连载。“小克”虽是虚构人物,但代表的是各种身份的真实人物。如图是《小克日记》的最后一幅,它创作的背景是( )
A.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C.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D.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1.(2022·宁夏石嘴山·统考模拟预测)下表是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这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是因为( )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A.人民解放军人数占绝对优势 B.国民党军队作战士气较低落
C.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D.人民解放军的装备较精良
12.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对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图 1 条约签订,说明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图 2 现象说明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图 3 场景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图 4 反映的史实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垮台
1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是
A.国民党政权垮台 B.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东北全境解放 D.华北全境解放
14.(2021·宁夏吴忠·校考一模)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化。下面年代尺中,对发生在北京地区的重大事件描述准确的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摧残文明
②地主阶级创办京师大学堂,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下被镇压
④卢沟桥“七七事变”,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⑤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二、综合题
15.解放战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基本上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最主要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战争史和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威武雄壮的话剧。
请回答:
(1)抗战胜利后不久,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的标志是什么?
(2)在解放战争中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战略性进攻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在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名称分别是什么?
16.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请阅读以下诗词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秋收暴动》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仓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在起义失败后,他率军建立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被称为什么?红军“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解放战争中的辉煌战果,南京是什么时间解放的?今天的北京在当年又是通过哪一战役实现解放的?
(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由国民党领导中国革命失败,到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的胜利,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1.A
【详解】1912年为民国元年,可推断出民国三十八年为1949年,而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属于民国三十四年,A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BCD项都发生在1949年,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2.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战爆发有关知识的识记。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从1946年1月到6月, 全面内战还未爆发,因此BC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是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的反映,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3.A
【详解】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就发动了内战,但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这就是题文所说的收获。故选A。
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挺进中原,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都是解放战争的过程,B项正确;解放战争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抗战,排除A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开始,材料不完整,排除D项。排除B项。
5.B
【详解】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属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排除A;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内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CD。
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由此可知,“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的“它”指的是土地改革,故C符合题意;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A不符合题意;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题干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主力,和题干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D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发生于(1948年9月-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进行主力决战,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而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作战。从而得出③④⑤符合题意,运用排除法排除带①②的选项,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三大战役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8.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东北人民解放军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次决战——淮海战役。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因此从锦州出发,途径北京、徐州,最后到达南京的一条“解放战争重要战役”游学线路上发生的重要战役依次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故选C。
9.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1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就是1949年4月28日,在解放战争中,1949年,发动了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图片三就体现了这一点,D项正确;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在民国元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在民国三十四年,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在民国三十六年,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人民支前”可知,这是强调人民的支持,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是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人民解放军的装备,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垮台,D符合题意;《辛丑条约》的签订说明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A排除;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排除;图3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排除。故选择D。
13.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1949年4月,毛泽东发布了渡江战役的命令,渡江战役中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对于渡江战役,毛泽东称之为百万雄师过大江,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的是刘邓大军,东北全境解放是辽沈战役的影响,华北全境解放是平津战役的影响,所以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
14.C
【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摧残了中国文明,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期间,1862年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②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D;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下被镇压,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卢沟桥“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④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B;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⑤说法正确,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③⑤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题干时间内发生的事件,结合事件的意义解答问题,利用排除法,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15.(1)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2)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解析】(1)
根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
根据所学可知,从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16.(1)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
(3)1949年;平津战役。
(4)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依据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 秋收暴动》”可知,反映的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秋收起义。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惨重;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依据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合所学知识,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的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依据材料三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方针,以神速动作,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难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建国后,北平改名为北京。
(4)依据课本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充分发动了人民群众;解放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自发支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人民解放军队,由此可知围绕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由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道路要符合国情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