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昆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5 10:23:42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上学期第二学段模统考试试题
高年级语文学科模块《选择性必修中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
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作品源于“说话”,即面对听众现场讲述故事。出于讲说时的备忘及传
授生徒的需要,不少“说话”人委托他人把讲说的故事内容用白话记录下来,其底本即所谓的“话
本”。话本这种体制,唐人讲唱佛经故事,已开其端。两宋以来,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到了明
代,为适应社会听众的需求,文人们模拟话本形式进行小说创作的风气频为盛行:现在人们称这
类模拟作品为‘拟话本’。”无论是“话本”还是“拟话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本中都能明
显地感觉到一个传统,“说话”人声音的存在。美国汉学家梅维恒充满洞见地指出:“要对中国
小说的产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我们必须确定一下这个事实,即差不多所有唐代以后的通俗虚构
小说都假托了一个说书者。”
为了理解中国白话小说中“说话”语境与叙事文本的关系,梅维恒认为重温韩南的“模拟语
境”概念很重要。所谓“模拟语境”,“指的是一篇小说得以在其中传播的情境语境。在中国白
话小说中,模拟情境自然是说书人为听众讲故事的情境。”梅维恒进一步指出:“模拟语境”指
涉的是书面文学中的“口述性痕迹”,“特别指白话小说作者或编者为创造一个故事讲述的气气
而运用的词汇、技法。”这种在叙事文本中刻意模拟“说话”场合的“模拟语境”,是中国小说
叙事传统中特有的一种修辞策略。王德威甚至认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很多重要特征都和“模拟
语境”的营造息息相关:“在晚元时期的长篇小说中,作者将整部作品分割成一段段的章节,分
别赋予其回目,以借此模仿说话场面若断若续的情境。”总而言之,唐代以后的中国古代白话小
说基本上都存在一个“模拟语境”,这个“模拟语境”就是一个刻意模拟“说话”场合的“叙述
空间”。
当然,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模拟语境”并不都是模拟“面对面讲述的”说书场所,有些
作家亦会在叙寧文本中做出极富创造性的探索。与唐传奇中的“叙述空间”相比,红楼梦》中
的“叙述空间”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前者一般是纪实性的,后者则具有明显的虚构性:
前者是对“说话”语境的叙述后者则是对书写文本的传抄和批改:前者的“叙述空间”是一个
单一的“说话”场所,后者的“叙述空问”则包括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无疑,这些变化都是曹
雪芹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所作出的极富天才的突破和极具创造性的贡献,而所有这些最终都汇入
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川流之中,并成为这一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龙迪勇《叙述空间与中国小说叙事传统》)
材州:
0000000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
1C(“所以更适合于进行小说创作,也使得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具有注重情节澄染的特点”于文无据)
2.A(B项曲解原文,原文提到“由拟想中讲故事到明确地写小说,这一转变使作家得以认真考虑‘写一
一读’这一传橘方式可以容纳的各种技巧”:C项“强调了‘五四’作家对以曲折情节取胜的古代小说的
否定”于文无据:D项“与材料一之间构成总分的关系”错误,应该是材料二、三与材料一构成递进关系)
3D(“分章节”可以证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很多重要特征都和模拟语境’的营造息息相关”,但不
属于《红楼梦》的“创造性探索”)
4.①中国古代白话小说都假托一个说书者,能明显地感觉到一个“说话人”:②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有刻
意模拟“说话”的“模拟语境”。(每点2分,共4分)
5①“五四”作家自觉地把写作对象定为“读者”而不是“听众”,因为报纸、杂志的出版,使作家想要
直接迅速地跟读者对话。②“五四”短篇小说作家很少注重情节,因为时局动荡不安,并且受到了西
方小说的影响。(每点2分,其中答出转变和原因各给1分,此题共4分)
6.C(文段中没有外貌描写,C项说法不正确)
7.B(“自私自利的小市民心理”用词过重,与文本语境不符)
8.①重情重义。周秉义当上副市长之后回到军工厂家属区,看望并关怀曾经的同事常字怀的遗婿,百感
交集中,情不自禁地流泪。
②极具魄力。被任命改造城市面貌,这么大的事,他一定在自已任期内干成,市里财政拮据,也招来了几
家商业投资。
③勤政为民。他心系乡亲,一心为民干实事,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大刀阔斧改造棚户区,动员光
字片的住户陆续搬迁。
9.①不对症结视而不见,不对问题麻木不仁。写光字片这个曾经的“穷人窝”,写作中关照时代变迁中的
社会底层,关照他们生存境遇问题的解决。
②将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信念投射到文本中,塑造了周秉义这个可以看作是理想信念化身的人物,写时代
变迁中振奋的一面,体现人性的向上、向普,以及社会的向美、向好。,
10.C(“屏”的动作对象是“左右”,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卒”做副词,意为“始终”,排除A)
11.C(,前者作动词,“跟随,跟从”:后者同“纵”,合纵,联合抗秦。C,”前者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得到好处:后者作形容词,肥沃。B、D正确)
12.A(A项,“范雎把国家大事泄露给齐国”错误,由原文“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可知,是须贾
认为范雎把国家大事泄露给齐国)
13.(1)魏齐非常生气,用鞭子抽打范雎,打折了肋骨,打断了牙齿。
(“著”,用竹板、荆条抽打:“胁”,肋骨,各1分,句意2分)
(2)如果我的死能稍微给秦国带来利益,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苟”,如果:“少”,稍,略微,各1分,句意2分)
14.①范雎是客居秦国的外乡人,渴望效忠却又不了解秦王的想法,担心不被信任:②范雎想陈述的都是
纠正失误、关系亲情之事,害怕冒犯秦王。(答一点得2分,全答出得3分。可根据选文中“臣,羁被之
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
敢对者也。”等语句得出答)
附:参考译文
起初,魏国人范睢跟随中大夫须贾出使到齐国,齐襄王听说他口才出众,私下赏给他黄金、牛、酒。
须贾认为一定是范雎把国家大事泄露给齐国,回国后就向魏相魏齐报告。魏齐非常生气,下令用粮子抽打
范雌,打折了肋骨,打断了牙齿。秦国的谒者王稽出使到魏国,范雎深夜前去拜见王稽,王稽将范雎藏在
车里与他一起回到秦国,将他推荐给秦王。秦王准备在离宫召见范雕,范雎装作不知是皇宫直接进入宫中
巷道。这时秦王从内宫出来,宦官生气地驱赶他,说:“大王来了!”范雎故意胡乱地说道:“秦国哪里有
大王?只有王太后和镀侯罢了!”秦王好像听见几句,便屏退左右侍从,跪地请求说:“先生有什么道理指
教我?”范雎回答说:“没有,没有。”像这样范雎回答了三次。秦王说:“先生始终不肯指救我吗?”范
雎这才说:“我不敢那样做!我是客居贵国的外乡人,与大王交往不多,想要和大王陈述的又都是纠正您
的失误的事情,这些叉关系到您的骨肉亲情,我希望能向大王您效愚忠却不知大王的想法如何,这就是大
王三次追问我而我不敢回答的原国。我知道今天在您面前说了,明天会有被杀掉的可能,但这是不可回避
可奶只
00000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