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童年》导读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童年》导读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5 15:5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看微课《高尔基和伏尔加河》,初步了解俄罗斯、伏尔加河和高尔基的相关信息。
2.了解俄罗斯人名的趣事,感受俄罗斯姓名背后的文化内涵。
3.根据片段初步了解书中人物,明确人物关系图的不同表达形式,绘制(1-3章)的人物关系图。
4.制定阅读计划,提升整本书阅读意志力。
【教学重点】
观看微课《高尔基和伏尔加河》,初步了解俄罗斯、伏尔加河和高尔基的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片段初步了解书中人物,了解人物关系图的不同表达形式,绘制(1-3章)的人物关系图。
【教学工具】
ppt、微课《高尔基和伏尔加河》、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微课欣赏,走进作者
1.抒情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以北,有一个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袤的国家——俄罗斯,在这片大地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一位了不起的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他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从今天起,就让我们随着高尔基平实冷峻的文字,通过阅读他的经典著作《童年》,一起走近广袤的俄罗斯,走进俄国文学的殿堂,了解俄罗斯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吧!
2.微课欣赏
俄罗斯拥有许多世界之最,比如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欧洲最长的河——伏尔加河。高尔基就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市的一个木匠家庭。那么,高尔基和伏尔加河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先来观看微课《高尔基和伏尔加河》,一起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3.认识作者
(1)小组讨论,分享预习单——我眼中的高尔基。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完成黑板板书——人物身份导图。
(预设:苏联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等)
(3)教师小结:正是源于高尔基这样苦难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他的人生三部曲。所以,德国思想家罗莎·卢森堡曾这样说: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高尔基,微课《高尔基与伏尔加河》是学生在阅读作品之前的重要铺垫,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高尔基与伏尔加河的关系,进而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有整体感知的大致印象。同时,结合高尔基人物身份的预习单交流讨论,能够让学生对作者有更为深入地了解。】
二、人名趣谈,理解内涵
1.阅读俄罗斯文学是一种特别的阅读经历。俄罗斯人的名字很可能是你阅读《童年》的第一个障碍。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请同学们比赛读读这段绕口令,看谁读得快,谁来挑战?
大文豪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了一本书,名叫《卡拉马佐夫兄弟》。卡拉马佐夫三兄弟的名字分别是: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伊万·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列克塞·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朋友,分别是阿格拉菲娜·亚历山德罗芙娜·斯维特洛娃、卡捷琳娜·伊万诺芙娜·维尔霍夫策娃……
2.根据刚刚读的绕口令,同学们来推理,猜猜这段话中“我”的名字究竟是什么呢?
大文豪高尔基写了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小说中妈妈叫“我”阿廖沙,外婆叫“我”廖尼亚,外祖父叫“我”阿廖什卡,一个舅舅叫“我”列克谢,另一个舅舅叫“我”阿列克谢,格里高利大叔称“我”为列克谢·马克西梅奇,还有人叫“我”彼什科夫……
那么,“我”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
3.究竟“我”的名字是什么呢?(学生作答)老师来揭示答案,“我”的名字是:阿列克谢·马克西梅奇·彼什科夫,他们分别对应着俄罗斯人名中的名· 父名 ·姓。
4.那么俄罗斯人这么长的名字,究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我们打开学习单,分别来看看俄罗斯男性和女性的教名,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1)阿列克谢的爸爸和妈妈,对他有怎样的期待?
(2)列夫·托尔斯泰的爸爸,希望他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5.同学们,名字承载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祝福。你的名字又承载着你爸爸妈
妈对你怎样的期盼呢?
5.教师小结: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名字的背后都饱含着对人成长的美好期待和深深的期盼。
【设计意图:俄罗斯人的长名字是学生阅读作品的一大障碍,本环节的设计,通过有趣好玩的绕口令游戏,让学生了解到俄罗斯人长名字背后的含义,明白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名字中都饱含着人们深深的祝福。】
三、走进人物,理清关系
1.在《童年》这本书中,都有哪些人物呢?我们一起来根据片段看看吧!
片段一:
有一次,外祖父好像突然从天而降,坐到了我的床上,用他那冰一样凉的手摸了摸我的头,说:
“ 你好啊, 先生……你倒是说话呀, 别生气……瞧, 这是怎么
了?……”
……
“我那天把你打狠了,小老弟。当时太生气了。你咬了我一口,还把我抓破了,把我惹火了!不过你也没白挨打,也有补偿,你要知道,自己人,亲人打你这不是委屈,这是学问!别人还得不到呢,自己人没关系!你以为我没挨过打吗? 我被打得那个狠,阿廖沙,你就算在最可怕的梦里也没见过。我被欺负得,唉, 简直没法说!结果呢?我没有父亲,母亲穷得叮当响,我也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 成了行会的头儿,能管着别人。”
——《童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34 页
片段二:
我问:
“难道还会抽我吗 ”
“那当然,”“小茨冈”平静地说,“那当然还会抽!你呀,等着吧,少不
了经常挨揍……”
“为什么揍 ”
“你外公总会找到碴的……”
于是他又开始忧心忡忡地教我道:
“要是他从上面抽,就是把藤条从上往下打,你安安静静地躺着就行了,
躺得软软的;要是他抽的时候往后拉,就是藤条甩向你,想揭了你的皮,你就得把身子往他那里凑,躲到藤条后面,明白了吗 这样会轻松点儿!”
他眯起一只黑色的斜眼儿,向我眨了一下,说道:
“在这个事儿上,我可是比咱们这儿的警察还聪明!我呀,小老弟,皮都
被打结实了,用我的皮直接就能缝手套!”
我看着他快活的脸.想起外祖母讲的童话故事中的伊万王子和傻瓜伊万。
——《童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37-38 页
2.在这两个片段中,你能够快速找到其中的人物吗?
3.学生提取信息进行汇报。(外祖父、阿廖沙、小茨冈)
4.是的,外祖父和阿廖沙的关系很显然是外祖父和外孙这样的亲戚关系,
而小茨冈和“我”又是怎样的关系呢?相信阅读完前三章,你会找到答案的。
6.在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认识他们并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阅读这本书有重要的意义。
【设计意图:片段阅读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虽然童年中的人物关系并不复杂,但是在阅读过程中也需要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为读懂文本做好铺垫。】
四、制定计划,布置作业
1.同学们,有计划的阅读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有目标性。在《童年》的导读中,
“阅读进度条”能够很好地记录我们的阅读过程。
2.此外,我们还有共读手册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这本书,在这本共读手
册中,有好玩的游戏,有趣的推理等着大家。同学们可以一边阅读,一边运用共读手册推进自己的阅读进程。
3.同样是童年,高尔基的童年和我们的很不一样。是什么让高尔基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段尘封的岁月,开始阅读吧!当完成1-3章的阅读后,我们将再次见面。同时,请大家边读边绘制《童年》的人物关系图。
作业:
(1)阅读《童年》1-3章,完成相应的共读手册。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1-3章)的人物关系图。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习指定阅读计划,并且认识共读手册。整本书的阅读需要让学生借助有效的阅读计划展开阅读,同时借助共读手册来推动学生整体的阅读进程。】
同课章节目录